文/譚丹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式、方法
文/譚丹
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語文無論是從其實用性和基礎性上來講對于學生來說非常的重要,對促進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習也具有推動和幫助作用。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階段,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由于基礎性學習占比重較高,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和枯燥,會造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點較少,對于學生開展語文學習來說會產生一定的阻礙。這就需要從教師的課堂教學層面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本文就集中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方式和方法進行研究和探討,以期為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提供參考依據。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語文基礎教學無論從教案還是教學模式上已經固化,大部分都是教師教、學生聽。這中教學模式經過長期的實踐證實了無法有效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普遍學習興趣較差,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的做出改變,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行掌握,通過自由時間的有效運用,使得學生能夠領會和吸收教師的講課內容,然后將其融入自己的大腦記憶之中,在領會和消化的基礎之上產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更愿意在教師的引導之下,結合自身的興趣點來完成教育機構的教學任務。
語文知識是在日常生活中提煉而形成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對課程知曉度不深,領悟能力較差,很難產生對于主動學習的興趣,想要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也存在較大的困難。要向較快的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再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就需要教師改編傳統(tǒng)的教學發(fā)放,通過先入為主的手段來引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引用多元智能理論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各種感官,提升學生的興奮點和興趣度,很高興地接受教師的課堂引導,同時能夠較為理想的控制課堂教學效果,學生認真聽講成為一種習慣。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帶來了教學硬件設施的升級,目前較發(fā)達地區(qū)的小學教室已經基本上配備了多種類型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設備進行有機組合,形成形式多樣、充滿樂趣的教學方式,并通過多媒體技術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比如說,目前早已廣泛存在于教室的投影儀和閉路電視,就可以通過連接相關設備來講課本上的知識以靈活的方式向學生進行立體化的展示。通過多種感官刺激,學生的注意力被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對于本堂課程教授的內容,往往也會獲得較為深刻的記憶。
作為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識字教學是重中之重的任務點,但是受到小學生思維能力較弱的影響,加之識字的過程較為枯燥,大部分教師都是采取讓學生死記硬背,這就導致了學生對于識字的興趣降低。我們可以另辟蹊徑,通過運用實物、模型、形象化的語言等直觀手段進行識字教學,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增強記憶又能誘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
教師的本職工作就是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對于知識的興趣程度,除了對課程本身的態(tài)度之外,教師在授課的過程扮演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如果學生對教師的授課方法感興趣,即便課程較為枯燥,也可能對課程的學習產生興趣。所以說,教師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適當?shù)卦谡n堂教學過程中穿插部分課外知識,同時也可以使課程更加生動和豐富。比如說學生在進行寫作課時,可以給學生將一些課本之外的故事,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注意對學生的思路進行控制,避免學生的思維信馬由韁。
一般來說,學生都喜歡在快樂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而這種環(huán)境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度都大有裨益。同時,放松狀態(tài)下學生的表現(xiàn)也更加能夠客觀地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教學方法的接受程度,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來調整教學安排。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卻苦于教學,而很多學生也苦于學習,造成教學的一個尷尬現(xiàn)象。筆者認為這就是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沒有認識到教學的真諦,語文課堂少了快樂元素,就會變得死板枯燥?;谶@種情況,建議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幽默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通過幽默的語言來讓語文課堂充滿趣味,畢竟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藝術,這種身體力行的語言實踐更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以上是根據課堂實踐對提升小學生語文課堂興趣點的一些看法,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想要在語文課堂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比較容易的。只要找到合適方法和切入點,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肯定會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點。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深入課堂實踐,不斷尋找最合適的方法。
(作者單位:江西省全南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