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人》記者 王磊磊 李碩秋
封面故事
“黑金之城”艱難蛻變
文 《法人》記者 王磊磊 李碩秋
霧霾、污染正苦苦糾纏著華北,煤炭市場劇跌的痛感仍在延續(xù),而致力于成為京城后花園的山西大同在歷經周折之后如何完成蛻變?這座被稱為“黑金之城”的北方重鎮(zhèn),或許還不是中國城市轉型的一個路標,但它蹣跚而堅定的步履,無疑能為身陷“資源詛咒”的“難兄難弟”們提供若干啟示
你印象中的大同是什么樣子?最近兩年的時間里,如果你沒有來過這座城市,也沒有刻意關注過它的起伏興衰,很容易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
曾幾何時,這里是享譽中外的“煤都”,人們提起山西大同,腦海中浮現更多的,是深井下蘊藏的黑金,是礦區(qū)林立的煙囪和煤塵飛揚的街道和公路。的確,如果時光倒流十年,這完全符合人們對于“黑金之城”的所有想象畫面。
2017年的春節(jié)剛過,一場大雪悄然降臨。當記者一行游遍這個銀裝素裹的城市,卻很難將眼前的所見所聞再和“煤都”聯系在一起——巍峨的古城墻、湛藍的天空、寬闊整潔的街道、清冷舒爽的空氣,以及每個受訪大同人臉上的自豪,無不在給來訪者傳遞這樣的消息,舊貌換新顏的“煤都”大同,已經和過去作別。
在剛剛過去的2月20日,2017大同古城燈會剛剛閉幕,作為大同市重點打造的文化旅游項目,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里,大同古城燈會吸引了逾300萬游客,吸引了400多家媒體的熱情關注。絢麗繁華的燈會,成為了大同轉型路上的一個側影,即打造品牌名片,從傳統(tǒng)的產業(yè)城市向全域旅游文化城市全面過渡。
打造旅游文化歷史名城,這只是大同轉型戰(zhàn)略中的一部分,在從2008年至今的時間里,在大同轉型課題表中,還包括——全面推進煤電一體化和光伏產業(yè)鏈發(fā)展,打造新能源示范和國家綜合能源基地,打造綠色生態(tài)產業(yè),大力發(fā)展民俗風情、休閑度假、養(yǎng)生養(yǎng)老康居工程等眾多內容。
如今,從煥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到市民幸福指數的顯著攀升,無不證明大同轉型已經邁出實質性的一步,這一步顯然伴隨著官場更迭、政策存續(xù)以及轉型的陣痛和質疑等諸多問題。在這個“后煤炭時代”如何鞏固來之不易的碩果,解決經濟造血、振興實業(yè)、延續(xù)城市發(fā)展戰(zhàn)略?這一切仍在考驗著大同人的決心和智慧。
“要說哪里變化最大,就是空氣,新聞上說首都人民出行都要戴口罩,大同每天都是藍天?!闭劦酱笸@些年的變化,酒店停車場的保安老劉笑呵呵地告訴記者。
2010年之前,老劉在大同當地的一家洗煤廠做保安,“掙得少不說,每天都得吸煤煙子,你就看那街邊的樹,哪棵不是黑不啦唧的,一般在家都不敢開窗,路上哪個人穿件淺色衣服那就是神經病”。
就在這個剛剛過去的冬天,北京的市民仍在為彌漫的霧霾而苦惱,煤炭大省山西也未能幸免,除大同市外,山西其他10市多次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包括太原、晉中多地區(qū)甚至開始采用機動車限行等措施應對。2017年1月10日,山西省環(huán)保廳公布數據顯示,11市2016年環(huán)境空氣達標天數平均為249天,較前一年減少四天。
相比之下,大同成了唯一的凈土,2016年,大同環(huán)境空氣達標天數為314天,比全省平均天數多出65天,連續(xù)第四年在全省空氣質量排名中位列第一。
讓時間回溯至2005年,那一年,大同市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時任市長的郭良孝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同市民專門進行了道歉,原因是那一年大同在國家環(huán)??偩止嫉?13個重點監(jiān)控城市中,大氣污染綜合指數排名倒數第三。發(fā)布會現場,郭良孝坦承,造成這一局面固然有客觀原因和歷史欠賬,但原因仍在于政府整治不力。
此后,如何摘掉籠罩在大同頭上的黑面紗,成為了歷任政府最為關注也最為頭疼的問題。
直至2008年,在山西省年度藍天碧水工程考核排名中,大同仍處于末位的合格。在2009年大同市藍天碧水工程攻堅戰(zhàn)暨環(huán)保工作會議上出現了這樣謹慎的字眼:相對全省10個重點城市排名大幅前移的形勢,大同還是在“小步走”,會議所提的目標也僅僅是退出全國113個重點考核城市的后35位。
同年,也正是大同“明星市長”耿彥波到任的第二年,全區(qū)域環(huán)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開始打響,在加大產業(yè)調整、落實節(jié)能減排的同時,包括推廣使用清潔燃料,整治揚塵污染和機動車尾氣、全面叫停所有廠區(qū)的燃煤鍋爐實現統(tǒng)一供熱、規(guī)劃89平方公里的禁燃區(qū)等措施也一一開始實施。
再度回首,2017年1月中旬的山西省人代會上,大同市市長馬彥平亦如此總結:堅定理念、從上到下高度共識捍衛(wèi)“大同藍”,這是多年來連續(xù)不斷治理的結果,是下苦功、豁出巨大成本、采取剛性措施換來的結果。
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彼時落實叫停企業(yè)自有燃煤鍋爐政策時,便曾遇到極大的阻力,最后靠的還是鐵腕手段,挨家挨戶落實、檢查。另一方面,為了推廣環(huán)保型煤,每年政府補貼給居民的資金便接近1000萬?!贝笸协h(huán)保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直到今日,“大同藍”已然成為了大同的金字招牌,在2016年5月山西省旅游發(fā)展大會主題演講大賽上,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身著“天下大同”藍色T恤衫,以激情昂揚的演講奪魁的故事,更是被大同人傳為佳話。
因煤而起,又因煤而落。
因煤炭儲量大、質量高,大同一度被冠以“中國煤都”之稱,無論是生產量、出口量還是外銷量都曾居全國煤炭城市之首,“大約前十年,大同市煤炭的GDP加上和煤炭的相關產業(yè),包括電力和煤炭運輸,大約占到全市經濟總量的百分之六十,產業(yè)結構嚴重畸形?!贝笸y(tǒng)計局的一位部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單一的產業(yè)結構在為日后的發(fā)展埋下隱患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大同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黑色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世人對大同的印象顏色。
事實上,黑色面紗之下,大同又有著濃重的歷史底蘊。大同古稱云中、平城,是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拓疆擴邊,設置雁門郡始,大同城邑已經矗立了2300多個春秋。作為兩漢要塞、北魏都城、遼金陪都、明清重鎮(zhèn),歷史長河的激蕩,給留下了世界文化遺產云岡石窟、懸空寺、華嚴寺、九龍壁等一大批堪稱古韻之美的遺址。
如何抹去籠罩在云岡石窟和大同古城墻上的煤灰,讓大同獨有的歷史蘊色重見天日,不僅有助于改變世人的看法,更是利用自身優(yōu)勢,實現城市轉型的重中之重。
在這里,必須要提到的是2008年上任的大同市長耿彥波。
“2008年之前,雖然嘴上喊著轉型,但如何改變現有產業(yè)格局,培植新的生產力,市委市政府始終沒有拿出實質性的進展。”曾任大同外貿局、統(tǒng)計局局長的曹春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直到耿彥波上任,大同的轉型才走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
2008年,50歲的耿彥波從省城太原調任大同,開啟了大同波瀾壯闊的五年。這位從山西和順走出來的官員,曾擔任靈石縣長,晉中市委常委、榆次區(qū)委書記,太原市副市長等職。那時的他,已經因為開發(fā)王家大院、榆次老城、常家莊園等旅游景點獲得關注。
據大同當地媒體報道,在上任表態(tài)發(fā)言時,耿彥波就提出對大同發(fā)展的設想,“一以貫之地堅持名城保護、新區(qū)開發(fā)、老城改造,緊緊做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御東新區(qū)建設兩篇大文章”。不久后,該設想被明確為“一軸雙城、分開發(fā)展”——以御河為軸,對河西的古城進行整體恢復性保護,對河東的新區(qū)進行現代化建設,傳統(tǒng)文明與現代文明相得益彰。
此后,轟轟烈烈的古城修復和城市改造工作拉開了帷幕,大同也進入一個備受矚目又充滿爭議的時代。舊城改造要拆遷、新區(qū)保障性住房要新建、老城區(qū)大面積改造、新城又要拔地而起、古城要修復、景點亟待重建,在大同城市面目漸漸改變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政府欠債百億、市長太過強權的種種爭議。
在當時一項名為“你覺得耿市長用什么外號最適合”的網絡調查中,把耿彥波稱為“耿菩薩”和“耿瘋子”的,居然都占30%。這也是耿彥波主政大同五年的一個縮影,質疑和與鮮花始終相伴左右,“耿拆拆”“耿一指”“耿指倒”“造城市長”這是人們送給耿彥波一連串的名號。
彼時,耿彥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不在乎一時的得失和罵聲,罵我我沉得住氣。我們有很多能干的人,一看挨罵就說,算了,我不干了,跟他們相比,我像‘二百五’。作為一個官員,你不干事,你走了以后呢?老百姓罵你懶官、庸官,甚至貪官,那就得挨千秋罵。逃得了一時罵,逃不了千秋罵?!?/p>
在陣陣質疑聲中,古城修復和新城建設計劃仍在跌撞前行。直至2013年2月,來自組織部門的一紙調令,讓火熱的大同陷入了沉寂,耿彥波調任太原市委副書記、市長。
此時,大同人對于這位不辭辛勞、敢拼敢做的市長的認可和留戀開始爆發(fā),數萬大同市民拉起了耿彥波的照片和挽留的橫幅,在和陽門廣場聚會,向市委市政府請愿留下“好市長”。
最終,民意并沒有改變調令,而耿彥波轉身離去之后,造城計劃一度擱淺。125項在建工程被叫停,有消息稱,大同市政府2013年累計負債超過130億元,停工和巨額債務有關。
靠個人能力推進,無法建立健康有序的機制,在繼任者無力的情況下計劃停擺,這并不是政治生態(tài)中的特例,其造成的現實便是,在耿彥波調任太原將近兩年的時間里,他精心打造的那座大同古城,依然是一副新與舊、氣派與破落交織在一起的模樣,古城修復尚未完工的殘留工地和遠處正在建設的高樓,成為了那兩年時間里大同最具代表性的畫面。
時間來到了2014年,讓很多人記憶猶新的官場“強震”席卷三晉大地,山西先后有7名省部級領導落馬,多位市、縣“一把手”被查處,紀檢、國土、煤炭、交通、政法等多個系統(tǒng)成為“重災區(qū)”。
大同同樣未能幸免,2014年10月,山西省紀委發(fā)布消息,大同市委原書記豐立祥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一個月后,天津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對豐立祥涉嫌行賄、受賄犯罪立案偵查,并采取了強制措施。
豐立祥落馬后,大同市左云縣委原書記徐尚紅、大同市陽高縣委原書記解先文、大同市廣靈縣原縣長李立平以及曾任豐立祥秘書的陽泉市城區(qū)區(qū)委原書記康曉劍于2014年11月28日被調查。
在這場“塌方式腐敗”浮出水面之后,山西省管干部曾空缺300多人。此后數名官員異地調任,入晉擔任地市縣領導,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8月,張吉福從北京平谷區(qū)區(qū)委書記任上調任至大同市委書記時,大同市委書記崗位已經空缺10個多月。
在完成了穩(wěn)定大同局勢、整頓吏治、凈化官場生態(tài)的首要任務后,張吉福開始把目光投向大同轉型——穩(wěn)步推進煤都向綠都進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
正是彼時,出現了上文所述,市委書記身著大同藍T恤勇奪桂冠的一段美談。這是一檔名為《人說山西好風光》的旅游推介競演節(jié)目,和其他節(jié)目不同的是,上鏡的選手均為山西11個地市的市委書記、市長或副市長,參加節(jié)目的官員要面對鏡頭,為自己的城市做推介演講,還要進行正面PK。
在這場節(jié)目中,張吉福穿著印有大同宣傳語“天下大同”的短袖T恤衫上場,靠著極佳的口才,聲情并茂,激情又不失幽默詼諧的演講,一路“過關斬將”,PK掉其他選手,最終為大同贏得了2016山西旅游發(fā)展大會的主辦權。
“從那時起,不管去到什么樣的場合,宣傳大同藍,推廣大同美,似乎都成為了張吉福書記的必要工作,這讓所有大同人都看到了希望?!迸c張吉福多次出席活動的一位官員說。
此后,在親力親為下基層為百姓解決了不少“老大難”問題后,市委書記的人氣越來越高,多位受訪的大同市民都向記者傳達了這樣的信心,“有這么一位親切隨和、務實肯干的書記,大同有希望了”。
在經過對古城修復工作深入調查了解后,張吉福和大同市長馬彥平在現場辦公會上發(fā)出了鏗鏘的話語,古都情結扎根于每個大同人心靈深處,重振古都雄風,煥發(fā)名城活力,是大家共同的夙愿。
“古城絕不能形成爛尾工程!”隨著市委書記的堅決表態(tài),時隔三年后,大同古城修復工作再啟動。在現場辦公會上,張吉福當場便提出,西城墻合龍工程、南城墻帶狀公園要按照規(guī)劃加緊建設;護城河要抓緊時間修,最終實現護城河蓄水、河道貫通的目標;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安置房建設速度,確保群眾盡快入住;盡早啟動鐘樓和太平樓的復建,完整還原古城風貌,重現古城盛景。
上述大同官員告訴記者,張吉福為人豁達大氣,從不介意別人提到關于前任領導,甚至還多次謙虛地表示“自己不如耿彥波”,“在他看來,不管誰栽的樹,只要是對大同好的,對大同人民好的,就要接著干下去。古城修復、新區(qū)建設,這些遺留問題,正是從他來到大同后,重新得到破解”。
于是,在幾經周折之后,11月18日上午11時許,隨著三塊銅質紀念磚在西城墻砌筑到位,最后一罐混凝土澆筑完成,張吉福響亮宣布:大同古城墻全面合龍,護城河全線貫通!就此,歷經8年的全長7.24公里的明代古城墻修復完成。
在當時目睹現場的多位市民描述中,那一天整個城市上下變成了歡騰的海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激動和喜悅掛在每個人的臉上,見證過古城興衰的不少老市民甚至泣不成聲。
如果說修復完成的古城是大同的心臟,那么正在崛起的文瀛湖便是大同的綠肺。
文瀛湖位于大同市御河的東側,屬古御河沖積平原的天然洼地,古稱“文鶯湖”,是大同市周邊少見的天然湖泊。極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每年引得無數水鳥棲息翱翔,被譽為大同的“天然氧吧”“城市綠肺”。環(huán)湖區(qū)域坐落著大同市行政辦公樓群,博物館、大劇院、圖書館、美術館和體育館五大場館。
作為新城的綠肺,如何開發(fā)好文瀛湖這個資源寶地,決定著大同城市轉型的再升級。
2016年9月27日召開的中共大同市第十五次代表大會明確指出,未來五年,把御東新區(qū)打造成宜居宜業(yè)的現代化生態(tài)新城區(qū),把文瀛湖周邊建成景觀優(yōu)美、低碳綠色、宜養(yǎng)宜游的生態(tài)型景觀區(qū)。穩(wěn)步推進現代健康養(yǎng)老產業(yè)發(fā)展,打造融健康休閑、養(yǎng)老養(yǎng)生、醫(yī)療服務等為一體的康養(yǎng)基地。
2016年11月16日上午,御東行政中心舉行2016年“冬季行動”暨項目建設“雙環(huán)行動”誓師大會上,市委書記張吉福提出,2016年繼續(xù)啟動實施以城市建設、脫貧攻堅、招商引資等為主要內容的“冬季行動”。“雙環(huán)行動”是“冬季行動”項目建設的重要內容,圍繞古城和文瀛湖為核心,總投資690億元,實施27個重點項目,其中,環(huán)古城行動項目12個、總投資113億元,環(huán)文瀛湖行動項目15個、總投資577億元。
記者從大同市委市政府了解到,今日2月伊始,大同南郊區(qū)水泊寺鄉(xiāng)冬季行動征收工作已經開始,截至目前,已完成564戶2752間8.8萬平方米重點工程拆遷任務,預計重點征收項目于3月底前全部完成。
據了解,按照大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和要求,冬季行動和雙環(huán)行動南郊區(qū)區(qū)委、區(qū)政府總共進行101個項目的征收,為項目建設征地11000余畝,涉及拆遷戶6800余戶,現在完成任務70%左右,預計在3月20日前全面完成項目的征收安置征地任務。
在前不久大同市政府公布的《大同市文瀛湖環(huán)湖區(qū)域概念規(guī)劃及總體城市設計(草案)》中,將文瀛湖環(huán)湖區(qū)域定位為“國家新能源技術研發(fā)、孵化基地”,首都經濟圈“電子商務基地”,晉冀蒙“長城金三角”文化創(chuàng)意基地,晉北地區(qū)“生態(tài)休閑和生活服務功能區(qū)”,大同市“城市門廳與城市綠核”。
2016年5月,大同市憑借獨特的交通區(qū)位、生態(tài)資源、空氣環(huán)境質量、歷史文化等諸多優(yōu)勢,被納入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醫(yī)養(yǎng)結合試點城市”。對此,結合文瀛湖的綠色資源優(yōu)勢,大同市政府還提出,將御東新區(qū)打造成“國家智慧生態(tài)功能型養(yǎng)老產業(yè)基地”,完善養(yǎng)老服務體系,建設全國養(yǎng)生養(yǎng)老示范城市的長遠規(guī)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實現這一規(guī)劃,將由大同市政府主導,與本地優(yōu)質房地產企業(yè)合作開發(fā)“全齡化康養(yǎng)社區(qū)”,即從幼年、少年、青年,到中年、老年各個年齡階段人群和諧共居的活力社區(qū),通過完善的配套、周全的服務,使之成為業(yè)主集生態(tài)、休閑、適老、養(yǎng)生、宜居的一生之城。
對此,參與社區(qū)建設的大同翔龍集團董事長李海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該項目已經籌備五年時間,暫時命名為上水灣·龍園全齡化康養(yǎng)社區(qū),在政府和民間資本的共同開發(fā)下,這片位于文瀛湖北岸的土地將建成大型“全齡化康養(yǎng)社區(qū)”——它占地面積近千畝,總建筑面積約73萬平方米,可容納居民6000戶。整體上,保持了原生態(tài)風光,同時保證配套設施齊全。
李海龍告訴記者,根據市政府的指導意見,正在籌建的全齡化康養(yǎng)社區(qū)將與以往傳統(tǒng)意義的小區(qū)存在諸多不同。
在住宅居室體系方面,社區(qū)將推出適合老年人居住的特殊戶型,以及全齡化組團居住的組合戶型;在配套設施體系方面,將建設包括食堂、洗浴、洗衣、銀行、超市、公交車站、出租車站等“全齡化生活消費”配套;幼兒園、中小學生教育、課程輔導等教育體系配套;以及養(yǎng)生保健、醫(yī)療服務等方面的健康保障系統(tǒng)配套等全方位配套。
為了凸顯養(yǎng)老養(yǎng)生概念,針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問題,該社區(qū)將引進高科技智能管理系統(tǒng),包括失智與半失智老人GPS定位系統(tǒng),生活需求提醒服務系統(tǒng),急救呼叫系統(tǒng)、電梯五方通話系統(tǒng)、無線巡更系統(tǒng),以及老年人隨身急救呼叫系統(tǒng),針對身體狀態(tài)不太穩(wěn)定的老年人,為其配備貼身的警報器,通過警報器,醫(yī)療中心可以隨時了解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各項指標,以方便及時呼救。
此外,該社區(qū)還將配備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體檢中心、月子中心,老年病全科診療、失能老人特護中心、臨終關懷特護中心、急救中心、轉診北京大醫(yī)院的綠色通道等。
在文化生活方面,社區(qū)含有老年大學、圖書館、書畫室、古玩收藏中心、多媒體中心、電影院、種植采摘休閑農莊、花卉培育中心、寵物照養(yǎng)中心、佛教寺廟、基督教堂、旅游度假代辦中心等全套設施。
“屆時,這里將助力大同成為國內領先的養(yǎng)老基地,成為首都更健康、更美麗的后花園?!睂Υ?,李海龍信心滿滿地表示。
煤都終變綠城,如今再度回首大同轉型的這10年,在欣喜的同時,不少深度關注大同局勢變遷的人心里卻都捏了把汗。
謝通(化名)是位老媒體人,曾在大同當地和山西省一些機關報刊工作多年,關注山西和大同經濟發(fā)展多年,頗有心得,談及大同轉型的經過,他不乏感慨:“沒有耿市長和張書記,便沒有今日的大同,感恩戴德的同時也要看到這樣的問題,在環(huán)境和民意倒逼被動轉型的路上,如果沒有耿彥波,或者沒有張吉福,情況會是怎么樣?”
他坦誠地告訴記者,在大同大拆大建的那些年,自己也曾發(fā)文質疑耿市長的做法,在他看來,并不是耿彥波的思路錯誤,而是一個城市的進步,如果僅靠主政一把手的強勢,而沒有建立完善的機制和制度,能走多遠終歸有限。
和他所見略同的還有國內知名財經作家葉檀,她曾把大同歸為前途難測的七個城市,理由是“大同這個城市的未來如同其原掌門人耿彥波一樣難以捉摸,充滿不確定性”。
事實證明,他們的觀點確有道理,在耿彥波離去的兩年時間里,大同人心惶惶?!叭绻@時候來的不是張吉福,而是一個碌碌無為的書記,那大同又會如何?細思極恐?!敝x通的這句擔憂也許道出了不少大同人當時的心情。
獨特的山水資源,實干而又有魄力的官員,這是大同轉型的兩大關鍵,還有一點必須要提及的,是大同人獨特的性格。山西獨愛故土以及肯抱團的性格在大同人身上得到了極好的詮釋,這是轉型得以順利進行的良好社會基礎。
當我們放眼全域,沒有這些天時地利的城市比比皆是,它們又該何去何從?
產業(yè)結構調整——這是所有城市都給出的一致答案,以大同為例,2016年大同非煤產業(yè)異軍突起,取得了近年來的最快增速。其中,醫(yī)藥、冶金、食品、化學、建材和電力分別增長了16.2%、33.5%、82.7%、9.7%、12.1%和18.9%。但受到煤炭減產影響,大同GDP增速卻出現了下滑。
這是所有轉型都將經歷的陣痛,煤炭減產之后帶來了一系列后遺癥,譬如財政收入下降,2015年,大同的財政收入只有92億元,按年下跌了12%;GDP增速減緩;煤礦大面積裁員帶來就業(yè)難題;煤礦繁榮過后,帶來其他產業(yè)甚至房地產業(yè)蕭條,2014年至2015年大同房價逆市下跌,而這些問題仍有待振興實體經濟和第三產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來彌補。
對此,謝通在與記者交流時談道,“盡管在產業(yè)轉型這一問題上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包括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光伏產業(yè)成為國內領跑者基地,但大同最大的問題在于,傳統(tǒng)格局被打破后,在習慣了傳統(tǒng)發(fā)展思維之后,企業(yè)發(fā)展觀念的改變仍需時間醞釀,如何打造一批在當地極具競爭力的企業(yè)和企業(yè)家顯得尤為重要?!?/p>
這一切仍需時間,就好像葉檀評價的,幸運的是,大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清晰,與北京接軌毫不含糊。提出“大開放”,強力建設東承首都、西接絲路、南貫三晉、北通蒙俄的區(qū)域性中心城市;“大旅游”,激活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重磅打造通向世界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大產業(yè)”,全力承接京津溢出產業(yè),緊盯新興產業(yè),厚植發(fā)展優(yōu)勢,走永續(xù)發(fā)展的綠色之路。
“一句話,只要有綠色制造業(yè),對接北京成功了,成為北京的后花園,成為連接塞上的特色城市,大同也就有了未來?,F在,在定位方面與大同競爭的不少,北京的后花園暫時輪不到大同,苦日子還得過幾年?!崩厦襟w人謝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