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德
摘 要:寫作是人們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人們認識自然、社會以及自身,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F(xiàn)階段高中寫作教學就是教師引導(dǎo)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語言表達和思想情感交流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適應(yīng)實際需要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活動。寫作能力成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寫作教學過程也就隨之成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而寫作的改評又是寫作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寫作的改評將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與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寫作;改評;方法
近幾年,隨著高考語文試題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高考對高中生寫作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寫作水平的高低已逐漸成為衡量高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尺度和語文能力能否過關(guān)的一個重要標志。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不少高中生很害怕寫作,怕上作文課。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學生不善于觀察周圍的事物,提起筆來總是感到無話可寫;二是雖有一些現(xiàn)成材料,但由于平時缺乏寫作訓練,到了用時卻表達不出來。那么如何改變以上兩種情況呢?我們通過調(diào)查以及與一些語文學得比較好(當然寫作水平也很好)的學生進行座談。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學好語文,提高寫作水平并沒有什么秘密武器,也沒有什么訣竅。但有一條很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那就是“天天記日記,周周寫作文”。有個學生說得好:“天天記日記也不過十幾二十分鐘,但就是這每天的十幾二十分鐘卻可以養(yǎng)成我們平時注意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寫起作文來也就有材料了?!?/p>
的確,如果讓學生養(yǎng)成天天記日記、周周寫作文的好習慣,可以鍛煉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也能為以后的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這的確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過去不少學校也這樣做過了,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提倡學生天天記日記,周周寫作文,就必須解決教師如何批改的問題?,F(xiàn)階段,一般的高中語文教師都要擔任兩個班的教學任務(wù),每班大約五十人左右。如果教師將學生的日記、作文“全批全改,精批精改”,那么每位教師每天就必須批改百余篇日記,每周批改百余篇作文,這點一般卻又辦不到。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多寫多練,而從教師的負擔來看則又不可能都改。長期以來,教師只好讓學生少寫少練,這其實是個因噎廢食的方法。如何解決好學生的“寫”和教師的“改”這種矛盾呢?從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中我個人認為要解決好這組矛盾就應(yīng)該改進我們改評寫作的方法,以下我就這一問題談?wù)勛约旱囊恍┙?jīng)驗、看法。
一、對學生的日記,教師可少批改,乃至只檢查不批改
對學生的日記我們可以三天檢查一次,也可以一周檢查一次,可以全部檢查,也可以只抽查部分學生的。我們檢查的目的是為了督促學生,讓他們逐步養(yǎng)成天天記日記的好習慣。當然,每一學期我們可以批改一兩次,就學生日記中的共同問題,作一兩次細致的講評與指導(dǎo)。這樣,通過檢查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平時注意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而一兩次細致的講評與指導(dǎo)又對學生的寫作起到了指導(dǎo)作用。
二、對作文不一定“全批全改”,每次可只批改三分之一
學生周周寫作文,那么到學期結(jié)束時每人可以寫十八到二十篇作文。如果我們每次改評三分之一,那么每學期每個學生也可以得到六七次的改評,這樣既同以往每人每學期作文六至八篇的課程要求保持了一致,又使學生的練筆機會大大增加,也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寫”和教師“改”的矛盾。
三、對作文改評要有重點,不宜全篇“精批精改”
改評學生的作文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不能要求過高,更不要全篇“精批精改”。不然把學生的作文改得遍體鱗傷,這樣會影響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乃至使他們失去寫作的信心。每次批改我們可以設(shè)置一個練習重點,改評時對這個重點問題我們要批得精些、細些,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作文有什么毛病,如何去修改。這樣我們每次寫作解決一個重點問題,日積月累對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大有益處的。
四、必要時要面批指導(dǎo),明確重點
實驗證明,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當面改評所起的指導(dǎo)作用是很大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訓練重點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當面評,既讓學生明確立意,即“寫什么”;又讓學生分析自己的選材,即“寫了什么”,能否為主題服務(wù);還可以讓學生考究一下文章的結(jié)構(gòu),即“怎么寫”,看它的結(jié)構(gòu)安排是否合理。這樣,不但能促進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理解,而且能提高學生對作文的整體把握能力。
五、要不時地與學生共同批改,示范標準
教師可以通過把自己批改作文作為一次示范,明確地告訴學生改作文的程序和內(nèi)容,如:(1)題目用得很不妥當;(2)錯別字;(3)用錯了的標點符號;(4)病句;(5)文章的語言;(6)文章的結(jié)構(gòu)等等。這樣就讓學生知道了一篇文章可以從哪些地方入手修改以及應(yīng)該怎么改。然后印發(fā)一篇學生的作文,讓學生試評試改,最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明確哪些地方應(yīng)該改、怎么改。這樣經(jīng)常通過這種訓練,學生便會從中學到寫作的技巧和寫作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查、自省、自我提高、自我超越和精益求精的好品質(zhì)。
六、要讓學生自評、互評相結(jié)合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方法之后,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對其他學生的作文進行獨立的評價。通過互評,學生能發(fā)現(xiàn)別人的不足,引以為戒。互評互改后,再讓學生重新審視和修改自己的文章,這樣便能讓學生很快地意識到自己文章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自改、互改作文的活動過程中逐步增強了對寫作的興趣,有助于學生自主精神和主體個性的張揚。
這樣,教師通過指導(dǎo)學生自改作文、互改作文,取長補短,不僅很好地解決了學生的“寫”和老師的“改”的矛盾,還促進了學生間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共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這也真正體現(xiàn)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更好地實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中有關(guān)關(guān)注學生在修改寫作中的態(tài)度、過程、內(nèi)容和方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巢宗祺.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01.
[2]呂小玲.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理論指導(dǎo)的有效性探究[D].蘇州大學,2009.
[3]王本成.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的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