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球 施曉 錢立勇
[摘要]目的:比較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技術(TCT)與傳統(tǒng)巴氏涂片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826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接受TCT法的1742例患者納入TCT組,接受傳傳統(tǒng)巴氏涂片的84例患者納入對照組,通過患者的組織病理活檢結果,分析并比較兩組檢查的準確率。結果:TCT組陽性符合率為75.89%(1322/1742),對照組為53.57%(45/84),兩組間陽性符合率差異有高度顯著性意義(X2=671.03,P<0.01);兩組檢查方法指標相比,特異度均為100%無差異(P>0.05),而TCT組敏感度和陰性預測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X2=671.03、5.10,P<0.01或0.05)。結論:TCT應用于宮頸癌篩查中效果好,雖然費用略高,但其敏感度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巴氏涂片法,具有在臨床上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液基薄層細胞學;傳統(tǒng)巴氏涂片;宮頸癌;篩查
宮頸癌是導致女性死亡的高發(fā)腫瘤疾病之一,相關統(tǒng)計表明,目前宮頸癌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其死亡率居女性癌癥之首。近年來,我國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呈遞增之勢,宮頸癌的診斷篩選也越來越受人們所重視。傳統(tǒng)的宮頸細胞涂片法早已在宮頸癌的篩查中得到普及,但其準確率不高,因此盡早尋找一種診斷準確率高、方便快捷的篩查方法進行替代在所難免。為此,筆者對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826例患者進行研究,比較了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技術(TCT)與傳統(tǒng)宮頸細胞涂片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選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826例患者作為對象。TCT組(TCT篩查)1742例患者,年齡22~68歲,平均(37.9±8.7)歲;孕次1~3次,平均(1.4±0.7)次;對照組(傳統(tǒng)巴氏涂片)84例患者,年齡23~68歲,平均(38.2±8.8)歲;孕次1~3次,平均(1.5±0.8)次。病例納入標準:(1)未合并肝、腎等臟器疾病;(2)無宮頸手術史;(3)有生育史;(4)檢查時患者不處在月經(jīng)期或妊娠期;(5)患者及家屬均對本試驗知情,且簽署知情書。兩組患者的年齡、孕次等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
1.2研究方法
觀察組采用TCT篩查。具體操作如下:準備篩查所需儀器,包括無菌棉球、用于保存細胞溶液的塑料容器、細胞過濾膜、陰道擴張器等。首先在陰道中置入陰道擴張器。使用無菌棉球將宮頸表面的黏液、分泌物等擦去,一次性宮頸采樣拭子通過宮頸入宮頸管左旋刷5圈右旋刷5圈刷取宮頸脫落細胞。再將拭子置于盛有PreservCyt液的瓶中進行刷洗,將宮頸脫落細胞浸泡并保存。使用采集器常規(guī)提取液體中細胞,將宮頸細胞制成標本,并置入離心管內進行20min左右的低速離心。離心完畢后,將上清液棄去,留約3mL沉淀轉至塑料容器中,并制成細胞薄層以供篩查。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巴氏涂片法篩查。具體操作如下:準備篩查所需儀器,包括無菌棉球、巴氏涂片、陰道擴張器等。首先在陰道中置入窺鏡,使用無菌棉球將宮頸表面的黏液、分泌物等擦去,將刮板置入宮頸旋轉收集宮頸細胞,而后立刻將之涂抹于涂片上,重復操作,使用95%酒精固定。最后進行巴氏染色并固定,進行篩查。
1.3觀察指標
(1)患者的最終診斷結果均以組織病理活檢為準,活檢陽性診斷標準為CIN Ⅰ-Ⅲ、SCC;(2)所有患者的篩查結果均使用TBS分級系統(tǒng):意義尚未明確的非典型磷狀上皮細胞(ASC)、有高度病變傾向的非典型磷狀上皮細胞(ASC-H)、低程度病變的磷狀上皮細胞(LSIL)、高程度病變的磷狀上皮細胞(HSIL)、磷狀上皮細胞癌變(scc)和無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NILM);(3)檢查方法指標包括敏感度、特異度和漏診率,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特異度=真陰性/(假陽性+真陽性),陰性預測值=真陰性-/(假陰性+真陰性)。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的形式進行表示,組間對比采用成組t檢驗,組內對比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若P<0.05,則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細胞學檢查與組織病理活檢符合率比較
兩組細胞學檢查與組織活檢符合率比較,TCT組陽性符合率為75.89%(1322/1742),對照組為53.57%(45/84),兩組間陽性符合率差異有高度顯著性意義(x2=671.03,P<0.01)。見表1。
2.3兩組檢查方法指標比較
兩組檢查方法指標相比,特異度均為100%無差異(P>0.05),而TCT組敏感度和陰性預測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x2=671.03、5.10,P<0.01或0.05)。見表2。
3.討論
宮頸癌是嚴重影響婦女生存質量的惡性腫瘤疾病,目前的研究顯示,其病因多與患者不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以及某些病毒傳播有關。雖然宮頸癌致殘致死率較高,但其從最初的癌前病變逐漸發(fā)展成惡性腫瘤卻是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因此盡早對患者宮頸的病變情況進行診斷與治療對預防宮頸癌發(fā)生、降低死亡率有重要價值。傳統(tǒng)的巴氏涂片法敏感度較低,易發(fā)生漏診,而近些年新發(fā)展的TCT在篩查宮頸病變情況時擁有更高的靈敏度。相關研究表明,TCT篩查的結果與組織病理活檢的結果相符性極高。為了進一步探明TCT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效果,筆者對TCT于傳統(tǒng)巴氏涂片法的篩查結果進行了比較。
在分析與組織病理活檢相符率后,我們發(fā)現(xiàn)TCT組陽性符合率為75.89%(1322/1742),對照組為53.57%(45/84),兩組問陽性符合率差異有高度顯著性意義(x2=671.03,P<0.01)。由此可見,TCT較傳統(tǒng)的巴氏涂片法準確度更高,有更好的應用價值。有文獻稱,由于巴氏涂片法出現(xiàn)不滿意涂片的現(xiàn)象較多,獲取的樣本中往往夾雜著一些炎性細胞、壞死細胞和組織等,這就造成了宮頸細胞無法得到有效觀察,故精準度降低。筆者認為,除了上述弊端之外,巴氏涂片法相對簡易的涂片與觀察操作極易導致樣本著色不均勻等問題,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就會出現(xiàn)因無法清晰分辨細胞而出現(xiàn)診斷的失誤,而且涂片中的細胞易發(fā)生重疊,這也從另一方面影響了檢查的結果。
此外,在對兩組檢查方法的指標進行比較后,我們發(fā)現(xiàn)兩組特異度均為100%無差異(P>0.05),而TCT組敏感度和陰性預測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x2=671.03、5.10,P<0.01或0.05)。之所以TCT能夠擁有更高的靈敏度和陰性預測值,是因為更為先進的過濾技術幾乎可以收集到所有采樣器上的細胞,制成的涂片也更為清晰,這就提高診斷的準確度,盡可能避免了誤診的發(fā)生。有文獻還證明,TCT不僅可以對宮頸組織細胞病變進行檢查,還能夠同時檢查出陰道中的滴蟲、霉菌等微生物,這一點明顯優(yōu)于單純宮頸刮片的巴氏涂片法。但也有研究認為,TCT相對巴氏涂片檢測效果不佳,尤其是浸潤性腫瘤疾病的診斷上。需要關注的是,TCT由于費用較高,且需要對檢驗人員進行培訓,這是導致其短時間內無法普及的重要原因。
總之,TCT應用于宮頸癌篩查中效果好,雖然費用略高,但其敏感度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巴氏涂片法,具有在臨床上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