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
摘 要 體育教師往往不考慮學生的基礎優(yōu)劣和個體需求,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方式,這種單調的學習嚴重導致了學生自我表現能力和興趣愛好的抑制,學習積極性不高。如何提高中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已成為中學體育教師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 體育課 興趣 中學生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0-0125-02
一、中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特點
中學階段的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長年疲于應付考試、升學,但多數學生隨著學習的深入,求知欲有所增強,他們不但關心課內的學習與鍛煉,而且對課外體育活動及班級、校內外之間的各種比賽很感興趣。不少學生對各種運動項目有不同的興趣和選擇,往往表現出對喜歡的項目有非常強烈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而對不喜歡的項目就缺乏學習的欲望。如男生多喜歡活動量大、競賽性強的運動項目,像球類、武術等;女生則喜歡動作強度不大的。
由于年齡的增長,知識水平及認識能力的提高,中學生逐漸對一些較為復雜、具有一定技巧性的動作產生興趣,學習時,他們不再滿足于掌握動作要領,許多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在小學階段便有了,到了中學階段,隨著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條件的改善,他們的興趣變得更加深刻和穩(wěn)定,這種連續(xù)正是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社會上大多數人對體育缺乏正確的認識和了解,認為體育只不過是跑跑跳跳、打打球、玩玩而已,沒有什么可學的,認為身體鍛煉與不鍛煉效果差不多。尤其是農村學生受原來學校體育設施和條件的限制,對體育了解很少。有的家長也認為孩子只要學好文化課程即可,對體育活動不作任何要求,體育不及格也無所謂。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是身心發(fā)育趨向成熟的重要轉折時期。力量、速度、耐力等一般身體素質都發(fā)展的較好,也具備相應的衛(wèi)生保健常識,但部分學生有怕贓、怕累的心理(特別是女生),從而不愿參加體育運動。通過調查發(fā)現,在體育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原因,導致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比例很高,這說明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組織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傳統(tǒng)教育是“師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師為本,過分突出教師的主體作用,重視由教師單向傳授知識,部分教師業(yè)務水平不高、教學方法不科學、不新穎、責任心不強等因素,無法吸引學生。有些體育老師甚至吝于給學生微笑,經常諷刺、挖苦、斥責學生,甚至侮辱、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于是,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信心、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創(chuàng)造力等等,往往就這樣被泯滅了,甚至造成師生公開對抗。
二、轉變教師角色,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中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在現代社會里,教師與學生應當是平等的新型的伙伴關系、朋友關系。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講解來教育學生,使學生了解體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體育的功能和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自覺鍛煉身體的好習慣,使學生產生對體育的需要,要讓學生被體育課的教學活動本身所吸引,學生對自己的身心發(fā)展變化感到困惑和害怕,因此教師除了要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還要講解、說服教育學生,使學生懂得體育鍛煉對身體的發(fā)育及身心的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學生的情緒不僅受教材、教法等因素的影響,也受教師語言、行為、態(tài)度及情緒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都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因而教師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的教育技巧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對學生關心、愛護和體貼。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解,準確熟練、輕松優(yōu)美的動作示范,可引起學生對動作的直接興趣,對不易引起直接興趣的動作和項目,通過教師精彩的講解,也能引起學生對其目的、結果的需要,即產生間接興趣。
三、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培養(yǎng)人們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并成為體育鍛煉的習慣是體育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學校體育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三基”,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而且應把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結合起來,強調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在體育課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好每一節(jié)體育課,這是我們每一個體育教育者值得關注的問題。只有學生感興趣了,他才會認真的去上好課。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首先要考慮影響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主要原因,根據具體情況來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在以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今天,人們的社會競爭意識比以前任何一個時代都顯得激烈,個人實力決定了人的生存質量的好壞,體育教學方法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步驟、程序、規(guī)則、方式等,包括教法與學法。教法起著組織、控制、激發(fā)、引導、示范、說明、評價等作用,學法起著主體、目的、內化、發(fā)展等作用。教學和學法是有機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整體,有什么樣的教法,就會有某種相應的學法,或者為了建立某種新的學法,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教法。使學生對體育教學既學生對體育教學既有直接興趣、又有間接興趣,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的安排教材內容,讓學生經過努力可以看到和達到預想的效果,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fā)展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M].體育學院通用教材 運動心理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3]于源溟等.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藝術[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