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鳴華, 史高音, 李君玉
(1.浙江師范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2.金華市第四中學,浙江 金華 321004)
交互視角下智能手機APP學習資源設計與實現(xiàn)
李鳴華1, 史高音1, 李君玉2
(1.浙江師范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2.金華市第四中學,浙江 金華 321004)
智能手機成為移動學習終端已越來越普遍,設計與開發(fā)優(yōu)質(zhì)的APP就顯得尤為重要,而APP學習資源的設計則是APP設計與開發(fā)的關(guān)鍵技術(shù).因此,從交互的視角探討了APP學習資源設計.首先,分析了智能手機對APP學習資源交互設計的影響,以及目前APP學習資源交互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其次,探討了智能手機APP的交互模型,著重從交互界面和交互學習過程2個方面進行交互設計分析;最后,以初中化學知識為例,設計開發(fā)了一個APP實例,以游戲形式進階闖關(guān)組織學習資源,輔以知識鞏固和交流討論2個功能,強化用戶界面、學習資源、交流空間的交互性.
智能手機;交互;資源設計;APP
智能手機除了具有易攜帶、易操作、處理能力強等一般特點外,還具有交互性強的應用特征,已經(jīng)成為一種重要的移動學習終端.人們利用智能手機不僅可以上網(wǎng)瀏覽新聞時事、閱讀小說短文、交流討論、觀看視頻、欣賞音樂等,還可以通過加載的學習類APP來開展輔助課堂教學的交互學習活動.例如:斯坦福大學從2001年開始在校園里開展以移動電話為媒介的語言教學[1];香港培正中學在一年級推出使用手機在課堂上實時回答教師問題的“手機教學”;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與諾基亞手機聯(lián)合推出“新東方課程”APP的學習[2].據(jù)文獻[3]統(tǒng)計,截至2014年,教育類APP多達7萬余個,共分為幼教類、中小學類、考試類、外語類和其他類五大類,約占我國APP市場份額的10%.可見,智能手機APP的學習已成為一種課外學習的趨勢.
智能手機的多通道輸入和輸出功能為學習者開展APP交互學習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而APP學習資源的交互性設計是開展良好的交互學習的重要基礎.由于智能手機的型號、尺寸、支持交互的資源要求、分辨率等不同,導致交互性學習資源遷移性差,特別是通過交互性強的客戶端腳本實現(xiàn)的學習資源無法實現(xiàn)更好的交互[4].本文從交互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智能手機APP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及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交互問題、設計措施和實際應用.
用于學習的智能手機的共同特點是攜帶方便、操作簡單、處理能力強和豐富的人機交互功能,已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幾乎成為當今社會人們隨身攜帶的必需品.智能手機的輸入不再局限于鍵盤和鼠標,代之以觸摸鍵、觸摸屏、語音、數(shù)字筆輸入,輸入方式更具人性化,交互操作更加方便.人們只要通過手指的單擊、雙擊、拖拉、展開或伸縮,可以輕松地實現(xiàn)內(nèi)容的選擇、跳轉(zhuǎn)和保存等操作.但是,智能手機本身固有的屬性影響了人機交互,也限制了APP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fā),主要體現(xiàn)兩方面的因素:
1)終端硬件標準不統(tǒng)一.對于任一款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機,其硬件指標的標準不統(tǒng)一;相同品牌、不同型號的手機,其硬件指標也不完全相同.這會給學習者造成交互操作上的遷移影響[5].如蘋果手機與華為手機,硬件設置各有特色,無論是全觸屏還是鍵盤控制,其操作控制的方式完全不同,而Ios系統(tǒng)和Android系統(tǒng)在信息管理與信息交互的方式上也完全不同.因此,用戶在更換產(chǎn)品前后或與產(chǎn)品的操作交互中需要付出較大的精力.對于配有鍵盤的手機來說,簡單的鍵盤輸入功能也無法滿足不同情景的學習交互需求.
2)終端硬件固有屬性受限.智能手機往往存在屏幕小、分辨率低、顯示格式有限等固有屬性因素,會造成交互操作上的不便和瀏覽迷航.例如,在智能手機上利用Office Mobile編輯Word,Excel和PowerPoint文檔時,受屏幕尺寸、分辨率及界面本身固化菜單的影響,用戶需要頻繁使用縮放與滾動操作,對文檔的交互操作會產(chǎn)生較大的疲勞和厭煩情緒.研究表明[6],手機顯示面積的大小并不影響用戶對顯示內(nèi)容理解的質(zhì)量,但對界面的識別效率卻有很大的差異,垂直或者水平的界面滾動條、翻屏按鍵、多重功能重疊的按鈕等,用戶都要承擔巨大的記憶和辨別壓力.在搜索網(wǎng)絡信息時,由于不斷地進行翻頁和跳轉(zhuǎn)操作,容易出現(xiàn)瀏覽迷航,導致學習者無法精確和高效地學習[2].
隨著GPRS和4G技術(shù)的發(fā)展及QQ、微信等社會性軟件應用的普及,智能手機不斷提升硬件和支撐服務功能,為APP的不斷推廣和APP學習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學習平臺和交互空間.在非面對面的APP交互學習中,人與學習資源的交互是所有交互中最重要的,也是交互學習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從人與學習資源交互的角度看,目前推廣的教育類APP在設計與開發(fā)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APP學習資源質(zhì)量良莠不齊.APP的資源素材主要是以文本、圖形、聲音、動畫等多媒體形式展現(xiàn),素材資源的質(zhì)量好差、素材所代表的知識含義、資源的組織與管理等因素直接影響學習效果.例如,幼教類APP,幼兒的學習資源主要以視音頻素材資源為主,音頻素材的音量高低及視頻素材的畫面清晰度都將直接影響幼兒的視聽學習效果.而目前市場上推廣的幼教類APP存在APP樣式與教學內(nèi)容雷同、素材質(zhì)量相差懸殊等現(xiàn)象[3].此外,由于智能手機的局限性使資源開發(fā)難度較大,國內(nèi)開發(fā)APP學習資源比較多的一種形式是電子版的教科書或效仿的網(wǎng)絡課程資源,而這些學習資源的組織形式并不一定都適合APP[5].
2)學習活動交互少.學習者在APP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交互,但不能充分體現(xiàn)通過交互給學習者所帶來的高效學習的作用.例如,知識競猜類型或是游戲類型的APP,系統(tǒng)雖然支持資源的瀏覽和一定程度的交互,操作性交互較強,知識競猜類的反饋信息和游戲類型的畫面刺激性都能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教育培訓類APP以瀏覽課件資源、微視頻教學為主,也具有課程介紹、講師介紹、試聽申請、預約上課、在線交流、最新優(yōu)惠等一系列功能,學習者通過簡單的超鏈接或跳轉(zhuǎn)操作實現(xiàn)內(nèi)容上的交互.但是,這些APP學習過程中很少體現(xiàn)人與內(nèi)容的深層交互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如果在觀看課件或微視頻教程中設立問題思考環(huán)節(jié),那么只有在回答正確后才能繼續(xù)播放;如果把線下學習和手機移動學習作有益的整合,設立在線交流、留言區(qū)等功能,使學習者之間形成互動群,那么APP學習將會增強學習者的活躍度,提高學習的長效性,可以獲得或超過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學習效果.
3)缺乏學習效果評價.學習評價是檢測學習效果的一種手段,沒有學習過程評價或結(jié)果性評價,也就無法判斷學習效果的質(zhì)量.目前利用APP開展學習的主要形式有短信信息服務方式、連接方式和移動學習平臺3種[7- 8].短信信息服務方式主要借助社會軟件如QQ、微信、微博等,以文本、語音、視頻、圖片等形式進行交流學習.如“騰訊課堂”就是通過QQ交流群學習心得,通過視頻進行面對面的探討,成為在線教育培訓的利器.連接方式主要是通過WiFi或移動網(wǎng)絡以瀏覽、流媒體點播等形式實現(xiàn)教育資源網(wǎng)站瀏覽、在線教務管理、在線學習圖文資料庫等學習.移動學習平臺主要借助APP的資源開發(fā)平臺開展學習,據(jù)2014年我國APP測評報告顯示,“滬江網(wǎng)?!薄ⅰ罢n程格子”、“超級課程表”、“慕課網(wǎng)”、“新浪公開課”被評為優(yōu)秀平臺類APP TOP5[9].以上這些APP學習形式突出了學習者之間的交流互動,學習資源全面豐富,但是缺少或很少提供學習過程或?qū)W習結(jié)果的評價、學習反饋提示及提問回答環(huán)節(jié).APP學習雖然不需要像正規(guī)教學一樣嚴格的教學考核,也不如網(wǎng)絡課程學習一樣的考核要求,只作為自主學習、課外輔助學習的一種方式,但如果沒有了學習評價,學習者就沒有考核目標,學習將會流于形式,就如同看電影一樣,留在記憶里的內(nèi)容就會很少,學習也就沒有效果.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資源之間用面對面的自然、方便、直接的交互行為進行交流,從而獲得知識建構(gòu),而在非面對面的智能手機APP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習主要通過操作軟件界面與網(wǎng)絡資源交互,通過互動平臺進行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實現(xiàn)[10].因此,智能手機APP的學習存在著人- 機交互、人- 人交互、人- 資源交互,從而達到人與自身的交互,實現(xiàn)自我知識建構(gòu),其交互模型如圖1所示.智能手機APP的交互設計,與傳統(tǒng)網(wǎng)絡課程、網(wǎng)站設計相比,除了關(guān)注交互設計的內(nèi)容與形式,還要關(guān)注人與設備、人與學習資源和人與人之間的行為關(guān)系和內(nèi)涵,也就是需要考慮到設備的特點、界面設計的親和力、交流討論的便捷等諸方面因素.
3.1 交互界面設計
人- 機交互設計主要包括交互界面的設計、智能手機的操作及APP后臺的管理維護,例如,學習者通過智能手機的功能鍵、鍵盤或觸摸屏操作進入APP學習;通過APP應用程序的界面所提供的菜單按鈕、文字、視頻和聲音等媒體,分別對文本、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的輸入、編輯、處理、保存等操作交互獲得信息;通過智能手機APP后臺的數(shù)據(jù)操作實現(xiàn)APP管理等.
圖1 智能手機APP的學習交互模型
在選定某一款智能手機的前提下,APP提供給學習者的操作界面就成為影響人- 機交互的主要因素.學習者與APP界面之間的操作交互形式是多樣的,若要實現(xiàn)輕松有效的操作交互,則需要在交互界面設計方面考慮以下兩點:
1)力求界面布局簡潔明了.APP界面不僅可以起到美化、裝飾的作用,而且還要體現(xiàn)出適用性、簡潔性和視覺效果,要適應文化的多元化和學習者需求的多樣化,在版式、色彩、圖形和文本等方面的設計要符合使用者的興趣和認知基礎.只有這樣,才能調(diào)動學習者的積極性,讓學習者主動參與到界面的交互中來.蘋果界面設計宣傳師麥克·史登(Mike Stern)曾經(jīng)表示,一款APP應用圖標不僅能誘使消費者去購買應用,它更能提高用戶與APP應用互動的積極性[11].因此,幼教類APP要體現(xiàn)出色彩豐富、交互性強、貼近生活的特點,使幼兒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來達到啟蒙益智的目的和效果.而考試類APP則要體現(xiàn)資源質(zhì)量高、內(nèi)容豐富、交互性好的特點,使得學習者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2)設計合理的導航.導航的作用是通過操作菜單、功能跳轉(zhuǎn)或超鏈接等操作交互功能項實現(xiàn)APP內(nèi)容的瀏覽與學習.由于智能手機的屏幕相對較小,使得導航鍵的物理結(jié)構(gòu)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導航方式和導航按鈕的數(shù)量.在同一時間給用戶展示的導航功能越多,用戶需要尋找和思考的時間也就越多.同樣,界面中存在的導航選項越少,可用功能就越明顯、越容易瀏覽,但必需的功能就可能不全,影響操作交互.兼顧兩者,設計合理的導航,對于APP操作交互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同一層級的APP導航設計為列表式、矩陣網(wǎng)格式、頂部或底部行列式或折疊展開式三大類型及其組合[11],各個層級之間的APP導航設計一般采用單一樹狀結(jié)構(gòu)的組織形式.此外,可以設置隨時移動的導航,輕松地從一個功能切換到另一功能;設置APP能夠自動保存當前操作的斷點位置,確保2個APP同時運行時不會丟失當前操作交互的信息;設置頁面自動滑動播放功能可減少導航按鈕,等等.
3.2 交互資源設計
交互資源設計是APP學習活動所依賴的主體部分,涉及到人與資源交互的便利性和高效性.人們存在一個普遍共識,就是在上網(wǎng)瀏覽過程中,學習者與資源的交互信息量非常大,但是海量的網(wǎng)上信息卻無法快速選擇所需要的內(nèi)容,這樣的交互對學習的作用很小,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幾乎沒有.為此,在進行交互資源設計時需要考慮以下3個因素:
1)合理的教學設計.基于智能手機的APP學習平臺,雖沒有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要求標準,但為了提高學習效果,有必要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如需要分析學習者的學習欲望和交互需求,組織資源時考慮頁面布局內(nèi)容與整體資源的關(guān)系,呈現(xiàn)內(nèi)容時可以設置選擇、判斷、填充、匹配、閱讀等交互方式的游戲型、課件型、題庫型等形式.學習方式設計需要考慮學習者對象、平臺環(huán)境、學習內(nèi)容、互動方式、學習評價等因素,學習模式設計可以選擇操作與練習型、個別指導型、對話咨詢型、游戲型等類型,互動交流可以選擇自主學習、一對一指導、小組討論、群體討論等方式的一種或多種組合.還需有情境設計,增加互動效果.綜合這些因素,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對于促進人- 資源的交互、提高學習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2)動態(tài)的學習資源庫.APP資源庫的組織隨APP類型的不同而不同,如游戲型APP的學習資源隨著游戲的進展呈現(xiàn)出資源的隨機性,通過過關(guān)訓練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課件型APP的學習資源組織基本固定,以一定的邏輯關(guān)系呈現(xiàn)某一專題的系列化內(nèi)容,但是無法隨機呈現(xiàn)內(nèi)容.題庫型APP的學習資源以問題形式呈現(xiàn)知識點,但題目呈現(xiàn)的隨機性往往沒有根據(jù)學習者的掌握情況進行篩選重現(xiàn).構(gòu)建動態(tài)資源庫,改變資源呈現(xiàn)策略,不斷更新學習資源,可以有效呈現(xiàn)與學習者相適應的學習內(nèi)容.由于學習者既是知識的學習者又是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和推送者,所以應該允許學習者共同創(chuàng)建資源庫,通過上傳個人的學習資源、學習成果、問題解決策略等,把自己的知識不斷生成和創(chuàng)新,轉(zhuǎn)變成學習資源與他人分享[12].
3)交互的反饋信息.在APP學習過程中,交互過程的結(jié)果如何,都是通過反饋信息來體現(xiàn)的.這些反饋信息有助于學習者及時了解當前的操作狀態(tài)、學習狀態(tài)及學習結(jié)果.因此,反饋信息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操作交互過程中的反饋信息.一般的電腦軟件都會及時呈現(xiàn)操作提示信息框,幫助學習者確認當前操作的正確性或下一步應該執(zhí)行的操作.APP也應該具備這方面的功能,讓學習者確信操作的狀態(tài)及明確操作意外后的處理方案.二是信息交互過程中的反饋信息.設置或蘊含交互反饋信息,有助于學習者對資源頁面信息的理解、操作的導向及了解其他學習者的學習情緒等.具體地說,資源的組織、呈現(xiàn)要突顯內(nèi)容的主次層級,以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如用色塊、動畫、圖片在整個頁面布局中突顯重點內(nèi)容,或者用意象圖形來表達某種含義,如小房屋圖標常常包含有“首頁”、“個人主頁”等反饋信息;交互社區(qū)運用符號表情、表情圖標、動畫等來表達互動心情或態(tài)度;APP提供學習者的上線時間、登錄次數(shù)、學習進度等信息來提示學習者的學習狀況.三是學習評價的反饋信息.呈現(xiàn)學習過程或?qū)W習結(jié)束的評價信息,將學習評價貫穿于交互式學習的始終,突出過程性評價反饋信息,時刻展示學習者當前的學習成果,讓學習者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學習評價,從而鼓勵學習者繼續(xù)學習,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比如:游戲APP能夠即時顯示游戲的生命值、得分、獎勵信息,通過這些反饋信息來刺激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競爭意識;題庫APP能夠即時反映做題的進度、做題的正確率及促進更好學習的激勵信息.總之,不同情境、不同形式的反饋信息,給予學習者不同的刺激與提示,將有利于學習者更好地學習.
3.3 交互空間設計
網(wǎng)上學習交流空間就如同一個虛擬班級,應具有傳統(tǒng)班級一樣的凝聚力,體現(xiàn)出交流空間的吸引力和向心力,體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氣氛和活躍度.平時QQ或微信平臺上人與人互動的信息量非常大,快速刷屏還會影響交流內(nèi)容的瀏覽與記憶,而且交流的大部分內(nèi)容都與學習無關(guān),如果APP學習的交流空間也是如此,那么對知識的學習沒有任何作用.要使交流空間有凝聚力,首先是提高每一個學習者的主動交流意識.即要求每位學習者都把自己看成是交流圈中的組織者、咨詢者和監(jiān)督者,經(jīng)常關(guān)注交流內(nèi)容,增加交互密度,主動發(fā)(回)貼,與其他學習者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混淆概念、解決技巧.其次是提高互動交流的質(zhì)量.非面對面交流過程中,由于交流方式可以采用文字輸入、添加表情圖片、插入圖片、即時拍照、在線語音或視頻等多種方式,會出現(xiàn)很多與日常聊天一樣的寒暄語、招呼語、開心動畫等,這會影響學習交流的專注度.因此,減少與討論主題無關(guān)的交流,提高互動交流的質(zhì)量,同樣可以增加群體的凝聚力,學習者在交流圈中可以感受到存在的價值,不再會認為互動交流僅僅是一種消磨時間、無意義的聊天.
4.1 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對象
初中《科學》是一門具有很強的過程性、發(fā)展性和實踐性的課程.目前,出于資金、器材、安全性等因素考慮,很多初中科學的教學重心仍處于科學知識層面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程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出來.初中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用智能手機比較普及,引導他們合理運用智能手機APP來輔助課堂教學,無論對知識掌握、思維能力培養(yǎng),還是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都是有益的.本研究設計了一個初中《科學》課程中的化學模塊APP,根據(jù)浙教版八年級科學課程標準和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要求,確定了本課件的學習目標,選取了微粒的模型與符號、元素周期表、實驗室儀器的使用和實驗室制取氧氣等相關(guān)知識點,并將知識點資源以游戲形式組織,設計了具有交互界面清晰明了、交互競爭性強、互動性好、反饋信息突出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游戲進階闖關(guān)中體驗,在交互中學習.
4.2 交互界面
在交互界面設計上,采用橫向顯示設計結(jié)構(gòu),自動適配不同機型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導航菜單采用矩陣網(wǎng)格結(jié)構(gòu),背景、菜單、按鈕、圖片的主色調(diào)為復古色基調(diào),整體界面簡單明了,功能清晰,如圖2所示.主界面共設計了4個游戲菜單和“加油站”、“討論區(qū)”2個鏈接菜單.“加油站”主頁面如圖3所示.APP軟件啟動后直接進入主界面開始闖關(guān)游戲,所有知識點按分類分別穿插于4 個游戲中.“加油站”是為學習者提供預習和復習的鏈接入口,隨時可以進入加油站鞏固知識.“討論區(qū)”是提供學習者在游戲之余討論交流的鏈接入口,在交流互動中鞏固知識和加深情感.
圖2 APP主界面 圖3 “加油站”主頁面
圖4 交互資源設計流程
4.3 交互資源
從學習動機出發(fā),將游戲的娛樂性轉(zhuǎn)化為學習動機,讓學生體會“做中學”的樂趣.根據(jù)學科和學習對象的特點,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梳理和整合,由淺入深地分為“走進微觀世界”、“元素周期表”、“安全實驗知識”、“實驗注意事項”4個知識模塊,分別對應于“加油站”的4個菜單項.4大關(guān)卡游戲內(nèi)容“揚帆起航”、“鷹眼尋寶”、“海上鑒寶”和“探秘新大陸”分別對應“加油站”中的4大知識點,交互資源設計流程如圖4所示.
APP以航海尋寶闖關(guān)游戲為主線,游戲分4大關(guān)卡,每個關(guān)卡分別對應加油站中的4大知識模塊,游戲設置為闖關(guān)進階式,只有闖關(guān)成功才能進下一關(guān)學習,關(guān)卡難度逐一遞增,所涉及的相關(guān)知識也循序漸進.每個游戲關(guān)卡都以不同的游戲形式呈現(xiàn),游戲知識點出現(xiàn)的頻次依據(jù)學習者的學習情況自動更新,即出現(xiàn)錯誤越多的知識點,在下一次重復游戲通關(guān)時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就越多.這樣,既體現(xiàn)了游戲內(nèi)容的隨機性,增加玩游戲的刺激,又能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真正實現(xiàn)“做中學”、“學中玩”的樂趣.
圖5 互動討論區(qū)界面
4.4 互動空間
APP首頁設置了“討論區(qū)”鏈接菜單,為學習者提供了與其他玩家一同交流學習心得、疑問解答或新知學習的互動空間,如圖5所示.學習者可以在“待解決”、“穩(wěn)基礎”和“求新知”3個討論區(qū)中選擇適合自己的互動話題參與交流,還可以文件的形式上傳自己的資源到APP平臺,豐富APP的學習資源庫.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無線網(wǎng)絡的應用,基于智能手機的APP學習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對課堂教學具有較強的支持作用.智能手機APP的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fā)是移動學習應用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從交互視角分析與研究APP學習資源的設計,注重操作交互和資源交互的有效性,突顯人- 機交互、人- 人交互、人- 資源交互.但是,如何結(jié)合智能手機的特點、學習者特征和課程要求,進行合理的資源設計,體現(xiàn)出更有效的交互性,還需要大量的實踐研究.
[1]鄭琪,洪明.國外高?!耙苿訉W習”項目的成效與問題分析——以斯坦福、赫爾辛基和比勒陀利亞三所大學為例[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5):101- 104;109.
[2]周筱來.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研究[J].計算機科學,2013,40(10):209- 211;247.
[3]梅景松,彭昆.2014年中國教育APP測評報告[EB/OL].[2016- 07- 15].http://wenku.baidu.com/view/f937510984868762caaed5d5.html.
[4]劉清堂,向丹丹.面向3G手機的移動學習資源交互設計與實現(xiàn)[J].中國電化教育,2011(11):72- 75.
[5]呂世平,潘玉田.移動學習:新型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局限與探索[J].繼續(xù)教育,2012(4):15- 17.
[6]胡克.智能手機交互界面創(chuàng)新設計[J].包裝工程,2009,30(6):102- 104.
[7]胡桂紅,劉桂蘭.移動學習在教育中的應用——優(yōu)勢和局限[C]//第五屆教育技術(shù)國際論壇論.武漢:中國教育技術(shù)協(xié)會,2006.
[8]此情可待.移動學習的應用模式及移動學習的局限性[EB/OL].[2016- 06- 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3a3c260101lkh1.html.
[9]滬江網(wǎng).中國教育APP首份測評榜單發(fā)布 滬江產(chǎn)品獨中三元[EB/OL].[2016- 06- 20].http://bulo.hujiang.com/diary/1055594/.
[10]李鳴華,李玉潔.3DVC的交互行為及設計[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7(3):300- 306.
[11]維維維記.淺談APP應用界面設計[EB/OL].[2016- 05- 10].https://www.douban.com/note/315632402/?from=tag.
[12]斯伯克特 J M,邁瑞爾 M D,邁里恩波 J G.教育傳播與技術(shù)研究手冊[M].任友群,焦建利,劉美鳳,等譯.3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陶立方)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resources of APP in smart ph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
LI Minghua1, SHI Gaoyin2, LI Junyu
(1.CollegeofTeacherEducation,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 2.JinhuaNo.4MiddleSchool,Jinhua321004,China)
Smart phones had been increasingly common used in mobile learning terminal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APP in smart phone beca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smart phones of mobile learning applications. The key technology of APP design and development would be design of APP learning resources, it was discussed the design of APP learning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 Firstly, it wa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smart phone on the interactive design of APP learning resources, problems in the interactive design of APP learning resources; secondly, it was discussed the interactive model of smart phone APP, it was focused on two aspects of interaction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ve interface and the interactive learning process; finally, as an example of chemistry knowledge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stance of APP, was organized learning resources in the form of the advanced game, auxiliary add the two functions of consolidate and discuss which enhanced interactive on user interface, learning resources and interactive space.
smart phone; interaction; resource design; APP
10.16218/j.issn.1001- 5051.2017.02.005
2016- 09- 07;
2016- 09- 22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一般課題(12JCJY20YB)
李鳴華(1966-),女,浙江金華人,教授.研究方向:數(shù)字化資源設計與開發(fā).
G434
A
1001- 5051(2017)02- 0146-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