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原
李商隱以典麗精工、纏綿朦朧而又極富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shù)風格堪稱晚唐詩歌第一大家。其詩好用典故,意旨深遠,讀起來難度頗大。元好問《論詩》絕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p>
高中人教版語文課本必修三第二單元課文中,有一篇李商隱詩歌壓卷之作——《錦瑟》,關(guān)于其主旨歷來眾說紛紜,是課文探討的重點,其有愛情說、悼亡說、自傷生平說多種。北宋劉攽《中山詩話》認為“錦瑟”是早年賞識李商隱的令狐楚家婢女的名字,李商隱和她有過秘密戀愛,以此為題追憶舊情。而清代朱鶴齡、馮浩等人則認為該詩是悼念亡妻之作。此外,還有一種說話認為是作者自嘆一生歷經(jīng)坎坷,懷才不遇,有感而作。各種說法可謂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教學中,在引導學生探究該詩主旨時,筆者嘗試將自己的判斷給學生做一個參考,同時,筆者以為當以第三種說法為是。
《錦瑟》是一首七言律詩,其尾聯(lián)“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分明告訴我們該詩表達的是一種情,一中令人悵惘不盡的情,至于具體是何種情感,筆者認為還是應該從詩歌本身的意象、典故中去尋找答案。
詩歌首聯(lián)“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的典故出自《史記·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贝颂幃斠藻\瑟起興,并非是寫一首關(guān)于錦瑟的詩。作者當時四十六歲,年近半百,以五十弦喻指自己年近半百的年齡,感慨盛年不再,韶華易逝,應無疑問。而接下來的四句則典故繁多,意境迷離恍惚,是造成該詩難懂的最大因素所在。下面,筆者嘗試對每一句進行剖析:
一、莊生曉夢迷蝴蝶
此句典故出處清晰,《莊子·齊物論》云:“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钡@則莊子筆下的寓言本身卻有些玄奧,《齊物論》主旨為萬物等齊,旨在說明天地間萬事萬物皆為平等。莊周化為蝴蝶,或是蝴蝶化為莊周,皆無不可,自然就沒有了孰是孰非,孰高孰低。但李商隱并非道家中人,其一生渴望入仕施展政治抱負,其主導思想當為儒家思想。如果理解為他要與萬物混同為一,似乎不大貼切。李商隱一生不得志,此引莊周夢蝶故事,以言人生如夢,往事如煙之意,當更為貼切。
二、望帝春心托杜鵑
據(jù)《華陽國志·蜀志》載:“杜宇稱帝,號曰望帝。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于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子鵑即杜鵑,又名子規(guī),《成都記》:“望帝死,其魂化為鳥,名曰杜鵑,亦曰子規(guī)”
蜀人認為杜鵑便是杜宇所化,失去國家的望帝將傷春之心托付在杜鵑身上,暗含悲涼之意。唐詩中杜鵑意象屢見不鮮,如《蜀道難》中的“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琵琶行》中的“杜鵑啼血猿哀鳴”等。禪讓本為美談,但這望帝化為杜鵑的故事中,我們似乎覺得這位望帝禪位后心境并不平和,而是十分凄涼,以至于化為哀鳴之鳥。李商隱援引此典故,應該也是想說自己尚有未竟的心愿,難以實現(xiàn),只好寄托外物了。
三、滄海月明珠有淚
晉代有一博學之人,名為張華,著有內(nèi)容龐雜的《博物志》一書,其中云:“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織,其眼泣則能出珠?!痹摴适轮皇呛M鈧髡f,本身寓意并不明顯。李商隱為何要將自己比作鮫人?還是說只是如大多數(shù)資料分析上所說的,為的是創(chuàng)造出一個茫茫大海之上,皎皎孤月之下的凄涼意境?
對此,筆者提出另一個可供參考的典故?!缎绿茣さ胰式軅鳌罚骸熬蔀闇婧_z珠矣?!钡胰式墚敃r被人誣陷,工部尚書閻立本時任河南道黜陟使,在審問他時發(fā)現(xiàn)他是個德才兼?zhèn)涞娜瞬?,因而有此感慨。滄海遺珠,后世于是用來指被遺忘于山野、不得重用的賢能芝士。《新唐書》成于宋人之手,李商隱自然不可看見,但是記錄初唐時狄仁杰該事的其它歷史資料李商隱未必不能見到。若真如此,則此句自然是為了表達自己如同滄海中被人遺忘的珍珠了。
四、藍田日暖玉生煙
《元和郡縣志》:“關(guān)內(nèi)道京兆府藍田縣:藍田山,一名玉山,在縣東二十八里?!碧扑究請D《與極浦論詩書》: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赏豢杉凑邽楹挝??恐怕還是指詩人自己的仕宦之路。李商隱受知于令狐楚,又娶了王茂元之女,而令狐、王二人分別是牛僧孺、李德裕陣營中的人,使得李商隱一生被看成腳踏兩只船,不被牛李二黨任何一方重用,自然施展抱負也只能是遙望空中樓閣而已。
五、總結(jié)
自此,筆者綜合四句典故,對這四句要表達的內(nèi)容斷以己意:我李商隱的一生如同莊周夢蝶,恍恍惚惚,轉(zhuǎn)眼即逝,而我未竟的理想只能托付于杜鵑鳥身上。我李商隱如同那海上鮫人面對無邊大海、冰冷月光流下的眼淚所化成的珍珠,卻只能被人遺忘,我的理想追求只能是如同藍田玉在日光下生出的煙霧,可望而不可即。將此意照應首聯(lián),正好可看做是對李商隱自己一生的回顧。
此外,李商隱《回中牡丹為雨所敗》其二中也有云:“錦瑟驚弦破夢頻”,該詩感嘆牡丹雨中零落,同參看,更可證《錦瑟》詩主旨當為感傷一生說不假。
當然,《錦瑟》一詩,朦朧凄美,典故豐富,最能代表李商隱的風格,其意境凄美,詩中有詩,讓人咀嚼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