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剛
主題,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的定義是“文學、藝術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內容的核心”。所謂“主題教學”,指的是從生命的層次,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念,重新全面認識課堂教學,整體構建課堂教學。“主題閱讀”教學一般是圍繞一定的議題,安排具有共同主題的多個文本的閱讀教學,以一篇帶多篇,以課內文本帶動課外文本的閱讀,從而增加學生閱讀的數(shù)量,提高閱讀的質量。它比較重視學生個體的閱讀經(jīng)驗,重視閱讀的過程,是一種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在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時,要采取哪些策略?要注意哪些問題?本文試做一些分析探討。
一、形式多樣,大膽取舍內容,提高閱讀速度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有專家研究證明,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四至五倍的時候,才能形成語文能力。而閱讀教學又是語文課程的核心內容,小學階段是學生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因為小學生的知識結構、生活閱歷都比較淺乏,所以對閱讀的理解、體驗需要教師進行指導、激發(fā)和培養(yǎng)。筆者所在學校在實驗班級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意在讓“主題閱讀”成為常規(guī)學習課程,認真落實小學三個學段的課外閱讀量,努力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在文本中大膽取舍內容,積極倡導略讀,教師可以抓段意、中心句、標題以及首尾段指導學生快速閱讀。如教學《觸摸母親的心》這一主題課時,教師可以運用跳讀、掃讀、略讀、瀏覽、選讀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讓學生體會閱讀的美好,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檢索、理解、運用、評價等方面的能力。將學生置于一個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之中,讓他們有興趣、有動力地自主學習,不斷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二、教給方法,減輕閱讀負擔,提高閱讀能力
改進閱讀教學策略,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減輕閱讀負擔,提高閱讀能力,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一環(huán)。如果教師只注意引導學生閱讀課本里的課文,讓學生把大量的時間都投入到課內外作業(yè)練習中去,那么,學生的閱讀面必然是有限的,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就難以提高。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再以單純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要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下進行閱讀,通過理解、朗讀、討論、評價等多樣化的閱讀形式,讀懂課文,感悟內涵,在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方面獲得發(fā)展,并得到情感熏陶。然后,引導學生運用課內所掌握的閱讀方法進行課外閱讀,從而達到新課標所提出的“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要求。
閱讀猶如在知識的海洋里游泳,要想順利到達彼岸,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教師面對閱讀教學,面對文本,應明確要教學生什么,學生要學什么。在“主題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讀出感情,讀出畫面,讀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是教學之關鍵。如,針對寫景的文本《春天的聲音》,教者以聲音為議題,安排了閱讀兒童詩《傘》《春天的聲音》《春天怎么來的》這幾個文本。在課堂上,教師把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學生通過看畫面想象讀、改造詩歌讀、變換順序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讀出畫面感,建構認識,感知兒童詩的特點。針對記事的文本《古人勸諫的藝術》,教者通過《弟子規(guī)》《晏子勸諫》《七步詩》等多篇文本,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策略,通過誦讀、表演讀、問題討論的形式,化深為淺,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感悟古人的勸諫藝術。
三、多元解讀,不求統(tǒng)一答案,培養(yǎng)閱讀個性
不求統(tǒng)一,力求自主創(chuàng)新,是“主題閱讀”的核心理念,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多元解讀這個重要理念。所謂的多元解讀,顧名思義是指在閱讀教學中允許、鼓勵并啟發(fā)學生對閱讀文本作多元、創(chuàng)新的解讀,而不是只讓學生機械、被動地接受教參、教師或前人現(xiàn)成、唯一的結論。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教學原則與教學策略。同樣的文學作品作用于不同的讀者身上,或同一讀者處在不同氛圍之中,所引發(fā)的生活感悟是不同的,所產(chǎn)生的心靈震撼是不同的,所引起的聯(lián)想、啟迪是不同的,所建構的知識也是不同的。因此,“主題閱讀”教學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特別要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做到讓學生真讀書,直接和文本深入對話;真思考,學生無拘束地自由思考、獨立思考;真交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談真實感受,發(fā)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多元理解。
四、深入思考,交流閱讀所獲,提高閱讀品質
有位名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看書的過程,實際上是用語言來思考的過程”。這個體驗是真切的、深刻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之一。在“主題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問題的設計要層次分明。引導學生做到讀書必發(fā)問,在發(fā)問中思考。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反復地讀,在思考中層層深入地品,直到讀出味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就在帶著思考的閱讀中得到了提高。
總之,在實施“主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在根據(jù)議題,選好文本的基礎上,著眼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個性,提高閱讀品質,讓學生愛閱讀、會閱讀,為終身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注:“隴原名師”專項教育研究課題《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模式下的有效習作指導策略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號GSGB[2015]MSZX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