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港口學校 居正華
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初中教學審題能力培養(yǎng)策略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港口學校 居正華
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中,不只是要學習數(shù)學知識內容,還要培養(yǎng)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審題能力,這是學生應當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之一。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從小處入手,從細節(jié)入手,注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全方面發(fā)展。
初中數(shù)學;審題能力;課堂教學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審題不清,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審題習慣,缺乏一些審題技巧。因此,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小處著手,依據(jù)具體學情教給學生一定的審題技巧,讓學生學會審題,進而提升學生的審題效率,提高學生的解題正確率。
審題是學生解題的開始,很多時候學生出錯就是因為審題不清。因此,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這一點,更好地培養(yǎng)其審題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著為學生示范審題,教給學生一定的審題技巧,進而讓學生學會審題,并間接地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審題習慣。
在教學“線段、角的軸對稱性”時,教師引導學生對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判定有了一定認識后,為學生設計了一道練習題:△ABC中,AB=AC,∠BAC的度數(shù)為120度,AC的垂直平分線為EF,探究線段BF與FC的數(shù)量關系。教師首先讓學生自己審題解題,一段時間后,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解題效率很低,審題不到位。于是教師選擇為學生示范審題:我們一起來讀題,一句一句地讀,AB=AC,這一句我們能想到什么知識點呢?學生們立即反應等腰對等角,并根據(jù)下一句話得出兩底角都為30度。然后,教師繼續(xù)示范讀題,AC的垂直平分線為EF,這一句話能夠分析出什么來呢?學生想到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并由此想到連接AF,作出這條輔助線,接下來的思考步驟就顯得比較簡單了。學生們在教師示范審題后,瞬間感到這一問題變得異常簡單,并很迅速地解出這一數(shù)學問題。隨后,教師又為學生設計了一個相類似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按照這樣的審題方式自己審題解題,結果證明學生的解題效率、正確率都提升了很多。
教學中,教師通過為學生示范審題,讓學生了解到該如何審理這種類型的題,無形中教給了學生一定的審題技巧。這種教學方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審題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正確率。
數(shù)學問題存在著一定的枯燥性,學生在審題時,如果只是單純地讀題,很難理解其中的深意,而且學生會感到這一問題不易解決。課堂練習中,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利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來審題,以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提高學生的解題正確率。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有所認識后,為學生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練習題:
在四邊形ABCD中,AB=CD,如果想要判定這一四邊形是一個平行四邊形,那么這一四邊形還需要什么條件呢?( )
A. ∠A+∠C=180° B. ∠B+∠D=180°
C. ∠A+∠B=180° D. ∠A+∠D=180°
對于這一練習題,教師借此機會引導學生利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來審題。教師讓學生邊讀題邊畫圖,將題中的這些文字信息轉變?yōu)閹缀螆D形,進而將數(shù)學問題簡化。學生們便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邊讀邊畫。首先學生們畫出一個大致的平行四邊形,并將AB=CD標記在自己所畫的這一四邊形圖形上。之后,學生們開始根據(jù)自己所畫的這一圖形,開始思考應該再滿足哪一條件就能夠將這一四邊形稱之為平行四邊形。有的學生在自己所繪制的四邊形上逐個嘗試這四個選項,很快學生們便得出了最后的結論,而且正確率還很高。
練習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利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來審題,成功地化繁為簡,將復雜的文字信息題變得簡單形象化,讓學生變得更易思考。這一審題方式使得數(shù)學問題變得更加形象直觀,促進了學生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效率。
數(shù)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數(shù)學練習中會引入很多實際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以間接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但由于其文字信息太大,很多學生無法理解,經(jīng)過審題仍無法列出相應的關系式,以至于做題效率很低。由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思考問題,以促使學生思考,提高其解題效率。
如在教學“生活中的不等式”時,教師引導學生對不等關系的內容有所了解后,為學生設計了一道實際問題,讓學生列出相應的不等式:某種飲料是由甲、乙兩種原料配置而成的,其中甲原料中每千克含有600單位的維生素C,乙原料中每千克含有100單位的維生素C,現(xiàn)在要配置10千克的這種飲料,并要求至少含有4200單位的維生素,現(xiàn)設甲種原料的質量為x千克,請列出關于甲原料質量x的不等式。學生們在思考了一定時間后,有學生給出這樣的結果“x≥7”,并給出這樣的解釋:因為題中至少是含有4200單位的維生素C,那么假設這4200單位的維生素都來源于甲原料,這樣就能夠列出算式“x≥4200÷600”。很明顯學生出現(xiàn)這一錯誤是因為審題不清,對題意沒有真正理解。此時,教師開始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審題,師:在實際生活中,如果需要兩種原料來制成一種飲料,會只用一種原料嗎?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意識到可能自己想當然了,可能還有乙原料的關系。很快學生便想到乙原料可以設為“100-x”,這樣可以列出600x+100(10-x)≥4200。這樣結合實際經(jīng)驗審題,會使得數(shù)學問題變得更加簡單化。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審題,為學生的思路打開了一扇窗,成功地促進了學生深入思考。這種教學方式間接地提高了學生的審題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解題效率。
總之,審題是學生做題的關鍵,因此,學生必須具備一個好的審題能力。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逐步滲透審題技巧,讓學生學會審題。在練習中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審題習慣,進而推進學生全方面的發(fā)展與提高。
[1]許娟娟.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及其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2011(24).
[2]楊慶華.初中生數(shù)學審題和建模能力的培養(yǎng)[J].數(shù)理化學習(初中版),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