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坤
[摘要] 目的 分析和評估早期系統(tǒng)化護理教育干預措施在預防糖尿病足(DF)方面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該院在2013年2月—2016年1月間收治的206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主體。分成A組和B組,每組103例。A組給予早期系統(tǒng)化護理教育干預,B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教育干預。對比出院后的5項足部護理(防止足部損傷、足部常規(guī)檢查、選用合適鞋襪、足部保護、足部運動療法)知識掌握度和隨訪12個月后足部護理知識落實情況。結果 出院后,A組的5項足部護理知識掌握度優(yōu)于B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12個月后,A組的足部護理知識落實度優(yōu)于B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早期系統(tǒng)化護理教育干預可以有效預防DF,提高其對DF的疾病認知度和自我護理能力,值得推廣。
[關鍵詞] 系統(tǒng)化;護理教育干預;糖尿病足;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a)-0166-02
DF是指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經(jīng)病變抑或是末梢血管病變,促使其足部或是下肢出現(xiàn)感染、深部組織受損或潰瘍等癥狀[1]。其屬于糖尿病的明顯并發(fā)癥,一旦處理不及時或治療措施不當,便會導致壞疽,嚴重者需做截肢治療,為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有學者[1]指出,護理干預對DF的發(fā)生具有延緩效果,但相關報道卻較少。該文旨在分析早期系統(tǒng)化護理教育干預措施在預防DF方面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在2013年2月—2016年1月間收治的206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主體。分成A組和B組,每組103例。A組中,男62例,女41例;年齡范圍是37~80歲,平均(62.35±8.62)歲;病程范圍是2~15年,平均(12.35±2.32)年;其中,25例Ⅰ型糖尿病,78例Ⅱ型糖尿病。B組中,男67例,女36例;年齡范圍是35~82歲,平均(62.84±8.92)歲;病程范圍是3~14年,平均(11.05±2.61)年;其中,37例Ⅰ型糖尿病,66例Ⅱ型糖尿病。對比以上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比較。
1.2 方法
B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教育干預,即基礎護理、健康宣教、環(huán)境護理、常規(guī)檢查護理等。A組給予早期系統(tǒng)化護理教育干預,具體為:①飲食干預:對患者的年齡、體重、體力活動能力和身高等基本資料做出綜合分析,進而制定其每日的熱量攝入量,并適當調(diào)整其飲食結構。②運動干預:患者的文化背景、病情程度、年齡、體質(zhì)等存在差異,所以應根據(jù)其實際情況,選用科學的有氧運動,并在其耐受能力下逐漸加大難度。生活起居干預:為患者講解戒酒戒煙的重要性,并叮囑其保持皮膚、口腔、眼部和會陰清潔,避免細菌滋生。③情志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主動和患者交流,了解其情志狀態(tài),并利用移情易性等方式減少其對自身疾病的高度關注性,糾正其不良習慣。鼓勵患者多參與病友會等集體活動,通過形式多樣、氣氛輕松的集體活動消除其內(nèi)心焦慮感。同時引用成功病例,使其了解積極配合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④DF預防指導:叮囑患者定期來院檢查,保持足部清潔,指導患者和家屬足部保護的措施和注意事項。洗足時應確保水溫在合適范圍(37~40℃),洗完后應擦干,特別注意趾間的擦干處理。不可使用電熱器或是熱水袋等物品直接暖足,禁止赤足。在穿鞋前需對鞋內(nèi)進行檢查,若有異物或異常應及時處理。穿戴合適的鞋襪,鞋底應具有較好的透氣性,質(zhì)地柔軟,偏厚。指導患者按摩足三里穴、涌泉穴和陽陵泉穴的正確方法。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出院后的5項足部護理知識掌握度,即防止足部損傷、足部常規(guī)檢查、選用合適鞋襪、足部保護、足部運動療法。每項20分,共100分,較好掌握為79~100分,一般掌握為58~78分,未掌握為0~57分。掌握度=較好掌握+一般掌握。評估隨訪12個月后,患者的足部護理知識落實情況,每項20分,共100分,較好落實為79~100分,一般落實為58~78分,未落實為0~57分。落實度=較好落實+一般落實。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通過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加以處理,5項足部護理知識掌握度和足部護理知識落實度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5項足部護理知識掌握度
出院后,A組的5項足部護理知識掌握度為97.09%,B組的掌握度為90.29%,A組高于B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足部護理知識落實度
隨訪12個月后,A組的足部護理知識落實度為98.06%,B組的落實度為91.26%,A組高于B組,對比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一種終身性疾病,治療周期長,且較難治愈,其死亡率高居臨床疾病的第4位[2]。DF是糖尿病的主要并發(fā)癥,具有發(fā)病慢、較難控制等特點,是導致該病患者死亡的主要誘因。一旦發(fā)病,患者將面臨較大的經(jīng)濟壓力和心理負擔,嚴重影響其日后生活。有數(shù)據(jù)表明,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下肢截肢者約為85%,足部潰瘍者約為13%~16%,這是導致該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普遍低下的重要原因[3]。但是,雖然糖尿病患者本身存有的危險因素較復雜,卻可以通過足部護理干預最大程度上避免其發(fā)生足部感染、潰瘍等不良事件。所以,為糖尿病患者實施積極護理干預極為必要[4]。
對于DF的預防護理重點在于護理教育,只有使糖尿病患者深切認識到預防措施的重要性,才可從根本上降低DF發(fā)生率。而DF預防護理教育符合中醫(yī)學的未病先防以及已病防變理念,所以其科學性較強[5]。該文的護理教育措施包括飲食干預、運動干預、生活起居干預、情志護理干預和DF預防指導,旨在從飲食、運動、心態(tài)、生活習慣等幾方面加強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飲食干預強調(diào)患者的科學飲食,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患者的身體情況確定其飲食構成,可防止因不當飲食導致DF發(fā)生[6]。運動干預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氧運動是糖尿病患者最為適宜的運動方式,不僅可以緩解糖尿病癥狀,還可以增強其對細菌的抵抗力。生活起居干預則是為了督促患者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其保持個人衛(wèi)生清潔,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7]。情志護理干預可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采用個性化的干預方式,進而消除其不良情緒,以樂觀心態(tài)面對生活。DF預防指導從足部衛(wèi)生、足部保護、穿合適鞋襪等不同方面提高患者的足部護理能力,可對DF疾病起到顯著的防控作用。
該實驗發(fā)現(xiàn),出院后,A組的5項足部護理知識掌握度(97.09%)高于B組(90.29%),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12個月后,A組的足部護理知識落實度(98.06%)高于B組(91.26%),對比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早期系統(tǒng)化護理教育干預能夠有效預防糖尿病患者發(fā)生DF的幾率,并能提高其對DF的疾病掌握度和自我護理能力,可作為科學的DF預防干預措施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閆瑞英,張艷玲,張媛,等.足部護理箱在糖尿病足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8):975-976.
[2] 龐瑛,王阿靜,惠曉麗,等.采用賦能教育模式對糖尿病足患者護理的效果分析[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6(4):177-180.
[3] Bus SA,Waaijman R.The value of reporting pressure-time integral data in addition to peak pressure data in studies on the diabetic foot: A systematic review[J].Clinical biomechanics,2013,28(2):117-121.
[4] 閆瑞英,張艷玲,韓賢杰,等.利用足部護理箱開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J].護理學報,2013,9(23):69-70.
[5] 李饒,袁麗,郭曉蕙,等.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護理知識和足部自我護理行為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8):909-913.
[6] Fernando M,Crowther R,Lazzarini P,et al.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ipheral diabetic neur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findings from the gait cycle, muscle activity and dynamic barefoot plantar pressure[J].Clinical biomechanics,2013,28(8):831-845.
[7] 王群,吳麗華.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護理知識和足部自護行為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3):179-180.
(收稿日期: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