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榮
摘 要:農村留守孩子長期與外出務工的父母親分離,使他們在正常的生長環(huán)境中經(jīng)常性地缺少了來自父母的教育與關愛,給他們的成長帶來了許多的負面影響。關注留守的教育現(xiàn)狀、關注留守孩子的心理成長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點。班主任面對留守孩子教育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制定出對留守孩子教育切實可行的對策。
關鍵詞:留守孩子;教育;班主任;對策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獲取家庭收入,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里,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很少,這些兒童集中起來就變成了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孩子。
一、農村留守孩子教育存在的問題
家長外出務工,無暇照顧子女的成長和教育。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溫暖,缺乏監(jiān)護人細致的學習引導和管理,使他們在學習、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學習問題
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對留守孩子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jiān)督大大減少,甚至完全沒有了,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于一種無人過問的現(xiàn)象。逐漸使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精力就不放在學習上,導致其學習興趣會日漸下降,很容易一蹶不振。
(二)生活問題
留守孩子的父母之所以拋下自己的孩子外出務工,多數(shù)是因為在家務農的低收入,無法讓自己的家庭過上穩(wěn)定的生活,導致生活困難是留守孩子家庭的普遍特征。父母離開家后,留守兒童及其監(jiān)護人在節(jié)約方面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在極度節(jié)約的狀態(tài)下過著維持溫飽的生活,往往忽略了此時正是孩子生長發(fā)育的時期,需要合理的飲食和營養(yǎng)搭配;甚至在生病的時候,也往往沒有能力和條件去醫(yī)院就醫(yī),只能采取一些簡單的、傳統(tǒng)的方法治療,或者干脆硬“拖”;因青壯年的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的老弱病殘就成了農業(yè)的主要勞動力,留守孩子也不得不加人到勞動者的隊伍中去,幼小的他們過早的分擔起家庭負擔,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這些都是留守孩子中常見的生活問題。
(三)心理問題
這是農村留守孩子最值得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心理健康問題存在適應不良傾向。長期的單親監(jiān)護和隔代監(jiān)護,甚至他人監(jiān)護、無人監(jiān)護,使家庭溫暖缺失的留守兒童心理方面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多在性格方面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學習焦慮、社交與人際關系不暢、自我評價不高、身體癥狀與適應不良。由于無人正確引導只能靠自己對生活及社會的理解并發(fā)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學習偏差、心理缺失等現(xiàn)象在他們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
二、農村留守孩子教育存在諸多問題的原因
造成這些原因的客觀原因,具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是監(jiān)護力度不夠。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jiān)護或親友監(jiān)護,這些監(jiān)護人大多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jiān)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不能針對留守孩子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家庭和學校監(jiān)護不力,導致相當數(shù)量的留守孩子產(chǎn)生厭學、甚至輟學現(xiàn)象。
二是缺乏撫慰。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留守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及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了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行為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并且極易產(chǎn)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違法犯罪的傾向。
三是疏于照顧。監(jiān)護責任不落實,監(jiān)護人缺乏防范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孩子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
三、對留守孩子教育的班主任建議
為了關愛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班主任盡力地擔負起留守孩子教育這一任務。那么,班主任應該如何做好留守孩子的教育呢?
我是從事農村小學教育的,總結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認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就教師方面做的工作,談幾點建議:
(一)建立班級留守孩子檔案
應建立好留守孩子的檔案。學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性格、特長、愛好;身體狀況、有無病史;學習成績,學習態(tài)度;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父母姓名、外出務工地址、聯(lián)系電話;第二監(jiān)護人姓名與孩子關系、住址電話。建立動態(tài)檢測機制,時常更新檔案,保證“留守孩子”關愛不留死角,這樣才能隨時了解孩子的狀況,掌握第一手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并且班主任要制定具體詳細的留守孩子教育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配合學校大力營造關愛,留守孩子教育的氛圍,積極參與,把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排上日程,認真貫徹落實,真正使班級成為留守孩子學知識、學做人的臨時家園,發(fā)揮主動作用。
(二)給留守孩子更多的關愛
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心里話無處傾訴,委屈無處訴說,與生俱來的骨肉親情無處表達。孩子來到學校,班主任既要當好老師,又要當好家長。愛是具體的,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的。多關心留守孩子的饑寒冷暖,喜怒哀樂。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他們從心理上感受和別的孩子一樣,并不孤單。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減少“留守孩子”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們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著想才如此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
(三)聯(lián)系家長,讓留守孩子感知被“愛”
充分關注到留守孩子的個性心理和需求,把留守孩子的基本情況以及各階段變化情況記錄下來,且有針對性地對這些留守孩子進行個別教育、進行補償教育,并主動與孩子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孩子對父母的那種牽掛和思念是什么也不能代替的。因此,建立與孩子父母的聯(lián)系,成為孩子和父母感情的傳遞者,這是改正孩子各種不良毛病的好方法。在學習和生活中,經(jīng)常讓孩子與父母通信、通電話,介紹孩子的情況,向孩子傳達父母對他們的愛。班主任既是他的老師,又是父母的代言人,讓他感覺到有人在愛他,并且這種愛就在身邊,學習成績就會慢慢的提高,把他的一點一滴都向他的父母轉達,看著孩子那種信任的表情,會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總之,留守孩子問題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就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我們本著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態(tài)度,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給這些心靈最脆弱的孩子們。
參考文獻:
[1]歐金昌.加大力度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J].廣西教育,2012(10).
[2]楊梅.對學校留守兒童教育的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13(2).
[3]宋文風.芻議留守兒童教育問題[J].吉林教育,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