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想
《江南的冬景》選自蘇教版必修一專題四第一板塊“諦聽天籟”。文章是一篇典型的寫景抒情散文,語言樸實生動,意境恬淡和諧,是一幅彌漫著濃濃人文氣息的江南暖冬圖。徜徉其中,學生便不難理解文本的大意。那么,本文的教學重點應該是什么呢?筆者以為“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在感受美景之余作者是如何描繪這秀美畫卷的應是學生認識模糊且易忽視的部分。因此,在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自主研讀作者筆下“江南的冬景”,更要啟發(fā)學生思考并模仿作者用文字“構圖敷彩”的技巧與本領。為貫徹“非指示性”教學的自主研習教學理念,落實以上教學目標,筆者擬以“江南冬景之美”為課眼,以作者富有個性的語言為憑借,以“四研習”的教學方式依次解決“江南冬景美在何處”、“江南冬景寫作特色”、“江南冬景所含之情”這三個主要問題,有序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
1.能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描寫“江南的冬景”的語句,品味語言之美和意境之美;
2.多角度分析文章的寫作特色,模仿借鑒作者以文“繪景”的行文藝術和構思藝術;(重點)
3.感受作者對“江南的冬景”由衷的喜愛與眷戀,培養(yǎng)自主運用學習方法研讀散文類文本的能力。(難點)
課前準備
放聲朗讀課文三遍,在讀的過程中想象“江南的冬景”的畫面。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借詩創(chuàng)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冬去春來,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F(xiàn)在時值隆冬,揚州的冬景很迷人,此刻江南的冬景是否也一樣美呢?(板書:美?)
出生在浙江富陽的作者郁達夫說:“我出生在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蹦敲淳妥屛覀円煌哌M他筆下的“江南的冬景”,去看看他記憶深處江南冬景的模樣。(板書課題)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教師在上課伊始讓學生打開課本,翻到《江南的冬景》這一頁開始自主閱讀。這里的閱讀可以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大聲朗讀,不硬性要求學生齊讀或分段朗讀,而是讓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也可以是伴隨圈點勾畫的安靜默讀。通過自主閱讀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正式學習文本前可對課文的整體內容有一定把握和認識。
三、潛入文心,循序研讀
(一)研習“寫什么”
該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明確課文寫了什么,即明確本文所包含的內容和主題。在給時間讓學生自主研習前,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將所要研習的任務及時間分配安排好。
具體操作:
1.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先用筆給文中景色描寫的關鍵詞句做好標記,再思考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
2.根據(jù)課文第二、五、七、八、九自然段的景色描寫,在學習共同體中將先前所思考的內容以“……圖”的形式分別概括歸納出來,之后小組討論“江南的冬景”總共包括哪些圖,選出總結得既準確又生動的結論并派一個代表在全班介紹;(教師注意在旁走動,及時回答小組內的疑惑并給予及時點撥,但注意不要在講解中將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學生。)
3.讓學生根據(jù)現(xiàn)有的理解自由舉手回答文本的主題,最好能用幾個字進行概括。教師視學生所得結論的情況隨機談談自己的見解。(教師不要生搬教案,對于學生言之有理的看法要給予肯定和理解,教師最后總結的過程是在學生自主研習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學生理解文本的催化過程。)
明確:
本文的內容:江南的冬景(即課文標題,教師講解重申時可用彩色粉筆在黑板標題下方劃一橫線)
江南的冬景共由五幅圖組成:曝背談天圖(第二自然段)、東郊植物生氣圖(第五自然段)、江南東霖圖(第七自然段)、江南雪景圖(第八自然段)和晴和郊外散步圖(第九自然段)。
本文的主題:江南冬景之美
(二)研習“學什么”
該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研習本文的精髓,明確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所有最值得學生學習的知識。(在研習的過程中,這部分內容可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具體操作:
1.回顧課文全文和剛剛所學內容,根據(jù)課文的主題學生獨立思考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究竟有哪些是需要我們重點學習掌握的,用筆將所思所想寫在課前就準備好的紙上,并盡可能多地列舉,以留待集體探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歸納概括重難點的能力,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按照先前學習共同體的小組進行共同討論,取他人所思之長補自己所想之缺,各組總結出本組的結論,然后各組選擇一位代表發(fā)言,前一組已經(jīng)提到的就不再贅述,教師順勢說出自己的理解,促進全班形成簡潔精煉的幾點共識。(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發(fā)言之中的閃光點,并及時予以肯定;另外要能夠用辯證而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課前的“預設”,對于學生課堂上超出預期且富有自己獨到見解的看法給予愛護。)
明確:
學的內容是(1)江南冬景美在何處
(2)江南冬景寫作特色
(3)江南冬景所含之情
(三)研習“怎么寫”
該環(huán)節(jié)承接了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目標是讓學生真正學到課文的精髓,是需要穩(wěn)扎穩(wěn)打的“實干”環(huán)節(jié),也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具體操作:
1.教師通過對文章第二自然段的范讀引導學生潛入文本,細讀細品文中所描繪的幾幅江南冬景圖,讓學生研習并討論各圖的特點。思考對于“江南的冬景”除了“美”這個總的概括外,是否還能用別的詞來形容它們的特點。請用“從課文第( )自然段的( ),可以看出江南的冬景是( )的”句式各抒己見,交流大家對江南冬景之“美”的心得。
明確:
(1)從第(二)自然段的(灰云掃盡……),可以看出江南的冬景是(略帶傷感)的;
(2)從第(五)自然段的(江南的地質豐腴而潤澤……),可以看出江南的冬景是(有生氣)的;
(3)從第(六)自然段的(說起寒郊的散步……一種特意的恩惠……),可以看出江南的冬景是(愜意)的;
(4)從第(七)自然段的(江南河港交流……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可以看出江南的冬景是(迷人)的;
(5)從第(八)自然段的(晚來天欲雪……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可以看出江南的冬景是(有趣味)的;
(6)從第(八)自然段的(江南的旱冬……去郊外閑步逍遙的機會自然就多了……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去湖上散散步罷),可以看出江南的冬景是(誘人)的;
2.再一次將目光放到文中景色描寫的句子上,作為欣賞者,你是否能從構思繪畫和語言運用的角度談談你對文中幾幅圖畫的感受?(給時間讓學生討論,在激烈的思想火花碰撞后,教師從自告奮勇舉手的同學中選擇兩位回答,不全面不恰當之處由教師從旁補充解釋,其間鼓勵其他同學繼續(xù)思考并支持新思路新見解的提出。)
明確:
(1)從構思繪畫的角度
沒有像大多數(shù)作家那般寫景就直接將景色直接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郁達夫寫作此文的方法類似于作畫。他的謀篇布局、設色敷彩都是有條理有規(guī)劃的,他將自己的所見內化為如清泉般的文字,以文字作為生花的妙筆來描繪江南的冬景。
從村子到長橋到遠阜再到橋和山之間的樹林,由近及遠;之后著重刻畫近處人的活動與門前的烏篷小船,再由遠及近,使得江南的冬景在空間上變得具體而立體,給人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同時巧妙地將綿綿細雨襯托遠處的風景,使得景色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達到了水墨畫般的視覺效果。
(2)從語言運用的角度
文章的語言長短句交錯使用,富有音韻美和形式美。同時,作者又適時加入四字句,讀來朗朗上口別具味道。如“你試想想”、“你說夠不夠悠閑”、“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吧”這些句子更是用使用了第二人稱,娓娓道來,從容親切,拉近了讀者與“江南的冬景”的距離,也拉近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在這樣簡單輕松的提問后,讀者仿佛更能感受到一種輕松與愜意。
3.“江南的冬景”在課文的字里行間蘊涵了怎樣的情感?試根據(jù)不同的段落,想想你此刻就身處在“江南的冬景”之中,請結合你對文本的現(xiàn)有感悟談談看法,可用筆在文中劃出關鍵語句或結合不同段落對比來分析。
明確:
情感:作者對家鄉(xiāng)冬景的贊美、熱愛和眷戀,以及對悠閑生活的一種淡淡追求。
課文:第二自然段“這種江南的冬景,豈不可愛得很么”;
第六自然段“說起寒郊的散步……一種特異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一種清福的機會的”;
第七自然段“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說夠不夠悠閑”“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第十自然段“空言不如實踐,這一種無聊的雜文……去湖上散散步罷。”
(四)研習“寫的效果”
該環(huán)節(jié)是通過學生的研究學習進一步感受作者寫作此文的諸多閃光點,并在感受之余學會模仿借鑒和舉一反三,真正意義上將作者“寫的效果”變成自己“寫的效果”。
具體操作:
教師用PPT出示一些江南冬景之美、江南冬景寫作特色和江南冬景所含之情的總結,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出來。之后請學生模仿本課所概括出的“曝背談天圖”、“江南東霖圖”等,也按照(……)圖的形式概括以下江南風景圖,并輔以簡短語言進行解釋。(進一步明確課文的重要內容,能讓學生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生對美好自然景色的敏感之心。)
明確:
湖亭落雪圖(鼓勵學生有其它不同看法,不設標準答案。)
晨霧依稀,昨夜的落雪在湖畔的亭子上還未消融……
四、補充研習,走近作者(計劃用時4分鐘)
該環(huán)節(jié)是在先前研習的基礎上,教師結合PPT上的作者介紹,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作者和與之相關的寫作背景,深化學習效果。
作者介紹(略)
五、總結所學,拓展延伸
每位同學用一句話總結自己的收獲或學習感受,在學習共同體小組內交流后選擇一名代表在全班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感受說出自己的體悟,繼續(xù)激勵學生研究學習。
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同時“得益于課外”,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更是如此。學完郁達夫的這篇《江南的冬景》,教師可向學生推薦其另一篇作品《故都的秋》作比較閱讀,或者日本作家德富蘆花的《晚秋初冬》作遷移閱讀,學生可自由選擇一篇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作為課后作業(yè)。
(劉宸 江蘇揚州大學 2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