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生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學校體育重要任務之一。本文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根據體育教學特點和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心理狀態(tài),在體育課中對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和作用。
關鍵詞:體育課;心理健康;培養(yǎng)
一、體育課中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引導
1.教師言行舉止引導。體育教學中,當教材難度較大和學習器械的練習時,學生往往會產生懼怕心理。教師可用暗示調節(jié)法消除和緩解學生過度緊張焦慮的不良心理。如可采用暗示語教學法,還可以采用諸如點頭示意的恰當表情動作,運用“膽大者帶膽小者練習”等暗示教學法。由于體育運動以群體的形式進行身體練習,學生之間相互接觸合作,有利于調整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復雜關系,在群體教學和練習過程中,學生為了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和技能,完成規(guī)定的身體練習,不僅需要作體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師和同學的友愛與關心、支持與協(xié)助、尊重和信賴、理解與團結以及教師語言的鼓勵和表揚。通過身心的不斷努力,掌握了動作技術,克服了困難,磨煉了意志,鍛煉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從而獲得心理和身體上的雙豐收。
2.體育項目教學引導。耐力跑教學練習時,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比賽,規(guī)定按照個人到達終點的次序得分,以同組成員得分之和計算團體成績。這樣每個同學都會很注意自己的成績,力爭為集體爭光。促使學生加強團結協(xié)同配合、互相支持和鼓勵,既培養(yǎng)了參與競爭意識、協(xié)作意識,又增強了集體觀念和意志品質。更因體育教學的多數內容具有群眾性、協(xié)同性和交往性,只要進行精心設計組織實施,就可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球類項目所具有的趣味性、娛樂性、集體性和競爭性的特點有關。進行這些項目的鍛煉不僅需要嫻熟的球藝,更需要默契的配合;既培養(yǎng)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也培養(yǎng)了集體主義精神。更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競爭意識。同時,這些項目本身對克服閉鎖心理和孤獨的心態(tài)也大有裨益。而進行游泳、溜冰、單雙杠、跳馬等項目的教學,則會使學生在運動中不斷地克服害怕摔倒等膽怯心理,以勇敢無畏的精神去戰(zhàn)勝困難,越過障礙,克服和消除靦腆、膽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礙。參加乒乓球、網球、羽毛球、跨欄、跳高和跳遠等活動,可克服猶豫、徘徊、優(yōu)柔寡斷的心理障礙,經常鍛煉個性會變得堅強、果斷。而下棋、打太極拳、飛鏢等項目教學對調節(jié)神經活動,增強控制能力、提高注意力、克服焦慮心態(tài)和情緒不穩(wěn)、克服急躁沖動的弱點有一定的益處。
3.體育教學比賽引導。體育教學比賽的特點就是公平競爭和優(yōu)勝劣汰,并檢驗教學質量。觀看比賽時,每當運動員不畏敵手,頑強拼搏終于進球(或獲勝)的片刻,許多同學都會吶喊、鼓掌、感動不已,仿佛自己也曾經歷了一場激烈的競爭。比賽過程的跌宕,使他們壓抑著的評判欲和表現欲得以釋放。觀看運動員精湛的技藝、頑強的精神,使學生積存的失落,悲觀煩悶的內心重新得到前進的光明。觀看比賽,可從勝利中體會到成功的價值,同時也從失敗中得到了人生的經驗,樹立必勝的信心,讓人獲得了實現自我的真諦。通過比賽可以給郁積的各種消極情緒提供一個發(fā)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產生的沖動通過參加體育運動得到轉移,可消除情緒障礙,減緩和治療某些心理疾病,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對現實,奮力奪取勝利的良好心理素質,也有利于適應現代社會的競爭形勢。
4.體育游戲引導。游戲在中學教學中占有相當的份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競爭能力,以及團結合作,熱愛集體等優(yōu)良品質。而這些優(yōu)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tài)的集中體現。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體育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游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fā)生爭執(zhí),也有失利的學生這間相互的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怯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教師抓住這一時機,耐心地教育學生,特別是偏激傾向的學生,更應讓他們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現象。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最終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挑戰(zhàn)。
5.室內課的健康教育引導。體育教師根據高中生出現的青春期心理問題進行引導,例如青春期閉鎖心理、情緒情感激蕩、表露而又內隱,早戀等進行健康教育。教育學生科學用腦,要勞逸結合、充分的休息、合理分配用腦時間、改善用腦環(huán)境、加強大腦營養(yǎng)等。如果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應該鼓勵他們早點去心理咨詢,嚴重的話必須要去心理醫(yī)院接受治療。
總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不可怕,只是看各類中學是否重視,體育教師如何去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把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學生,就能夠預防學生心理障礙的出現,并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做好心理輔導和疏導工作。
二、建議
1.針對中學體育的特點,要求在對學校教師和醫(yī)務工作人員等進行心理衛(wèi)生知識教育的同時,也有必要對體育教師進行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教育,讓每位體育教師認識到身心健康是緊密聯(lián)系的,只教會學生鍛煉體的方法還不夠,應結合體育的特點,給學生心理衛(wèi)生教育,使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時身心受益,做一名身心全面發(fā)展的合格高中生。
2.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活動,充分發(fā)揮體育在健身、健心、娛樂和文化傳遞等方面的作用,組織許多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體育活動,如校系及班的球類比賽、拔河比賽,登山和越野跑等集體活動,充實大學生的業(yè)余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學校有能力的話編寫一套系統(tǒng)的《中學體育與心理健康》教學指導書和教學參考書,以適應體育師資的培養(yǎng)和教師備課需要,并將心理測量和心理調查與體育教學改革和科研相結合。在體育教學設計、實施和平價時,都應考慮到如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使之成為一名全面發(fā)展的高中生。
參考文獻:
[1]李建國,劉慎年,許尚俠.體育運動心理[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陳家麟.學校心理衛(wèi)生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7.
[3]邵清秀.非專業(yè)女大學生在體育課中心理障礙的產生及克服[J].教育科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