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鳳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166-01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抓好作文命題是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第一步。好的作文命題,會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產(chǎn)生強烈的寫作欲望。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命題時打破常規(guī),滲透創(chuàng)新思想,注重命題的新鮮、活潑和生動性。
一、先活動后命題
讓學生先動手、動腦體會生活,有了寫作內(nèi)容,有了切身感受以后,再讓學生參與命題,進行寫作。例如,我增上的一堂語文課---吹泡泡。上課時,講臺上擺著一只盛滿肥皂的大臉盤,我叫同學們都來動手吹泡泡,看誰吹的大,看誰吹的多,學生動手動腦,情緒活躍,形成了創(chuàng)造性作文教學的良好環(huán)境。接著我引導學生: “泡泡像什么?”學生會的:“像氣球”、“像飛船”、“像月亮”、“像水晶球”……我接著問:“要是把泡泡當作人,可出哪些作文題目?”學生在啟發(fā)下擬出了以下題目:《泡泡漂流記》、《泡泡旅行記》、《頑皮的小泡泡》、《泡泡王國》、《小泡泡漂流記》……然后,我就要求學生寫一篇有關于可愛的小泡泡的作文。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借題發(fā)揮,每個學生筆下的“小泡泡”都具有個性,活動在各自的天地里,創(chuàng)新性思維流露于字里行間,寫得很開心,寫得很有趣,再也不把作文當成一件沉重的事情了。
二、先想象后命題
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半命題留給學生豐富的想象余地,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十分有利。而半命題的假想性命題,對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小學生特別喜歡幻想,假設未來的情景,先讓他們自由地馳騁在想象的天地中,充分地利用知識來表達自己的愿望,然后完成命題。這樣的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獨特性,并體會到創(chuàng)造的樂趣。例如《如果我上當了……》、《假如我是……》、《……年后的我》、《我想……》等等題目的作文聯(lián)系,可以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想象能力,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理想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適當進行假想性命題作文,是拓寬兒童思路的有效形式,是兒童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先寫作后命題
先引導學生口述作文,然后在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寫作角度去命題。例如,全國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上的《記一件事》的作文課時,他先讓學生用“燜熱”、“冷飲”、“青蛙”、“一元錢”連起來說一段話,接下來要學生把這段話寫作文,并用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口述作文。于是口述事情的經(jīng)過,老師適當?shù)狞c評。最后,老師說:“這篇文章寫完了,給它定個什么題目呢?”學生思維很活躍,紛紛答道:“《一只青蛙》、《救救青蛙》、《放青蛙》、《保護青蛙》……”老師又引導:“如果不用青蛙做題目,用一元錢作題目呢?”生答:“《巧用一元錢》、《不普通的一元錢》、《一元錢的故事》、《一元錢救了一個小生命》……”師又問:“如果老師處的題目是《一件……》呢”生:“《一件小事》、《一件普通的事》、《一件有意義的事》……”師再問:“如果用時間命題呢?”生:“《一件發(fā)生在悶熱午間的事》、《一件發(fā)生在炎熱夏天的事……》”師:“如果用地點命題呢?”生:“《一件發(fā)生在農(nóng)貿(mào)市場的事》、《一件發(fā)生在市場小攤邊的事》……”這種命題方式非常新穎,具有獨創(chuàng)性,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培養(yǎng)學生命題能力十分有利。
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普西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這段話很值得我們深思。在我們的“命題”這一作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新,注意滲透創(chuàng)新意識,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作文命題的藝術,是作文教學領域里的一塊古老而又亟待繼續(xù)開墾的神奇土地,老師多給學生出一些好題和大膽地開放出題權,就猶如給學生打開了一扇扇感受生活的窗戶,眼前繽紛的世界,絢麗的色彩,就會通過他們的筆端生動有趣而獨具靈性地描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