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師越
在實施新課程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是我們一線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教學導入設計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是能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下面我根據(jù)自己的一些教學經(jīng)驗,從課堂教學的導入方面淺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課堂導入是老師在一個新的教學活動開始時看,通過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一種教學行為。作為教學過程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導入雖然所占時間很短,卻起著四兩撥千斤的關鍵作用,好的導入猶能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使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集中精神,接受新知識。所以,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取向,我認為有必要注意一下幾點: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好奇心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因素。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都會有好奇的心思,比如對歌曲、對故事很感興趣。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強的特點,在導語的設置中充分加以利用。通過找準教材切入點,用故事導入,做爭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授《偉大的悲哀》一課時,由于學生對這個題目理解就比較困惑,而且課文的教學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居重。所以,在導入部分,應先展現(xiàn)探險者在探險中遇難的故事,用生動的資料來激發(fā)學生對失敗英雄的敬仰;以圖片的形式再補充探險地點的相關地理知識,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探險者所遇到的艱難困苦。從導入開始,整堂課步步都為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zhì)而設計,這樣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打開學生的心里世界,由書本向?qū)W生的記憶,向現(xiàn)實生活的思維拓展,從而突破這一難點。
二、情感導入,拉近距離
情感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在語文教學中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達成情感價值觀的教學,用情感體驗導入,也是一種重要手段,如教學《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時,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體味作者的豪壯情懷與愛國情感。在導入時我就通過多媒體展示黃河的風景圖片,播放國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情感體驗;再通過配樂朗誦,學生激情朗誦的環(huán)節(jié),使整個課堂都氤氳在革命的樂觀主義情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氛圍之中。這樣,學生就能沉浸于文本,而不會游離與課堂之外了。
三、問題導入,激發(fā)求知欲
問題導入是語文教學中的常用手段,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引導學生理解文本。設置問題,一是為了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欲望,二是能有效解決課文的重難點、關鍵點。根據(jù)建構(gòu)主義觀提出的“拋入式”教學,用問題導入法,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如在教學《最后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燃起熱情,開始就設計了一個問題:當你上完一學期的最后一課后會是什么樣的心情?讓學生把自己上完最后一課時的高興心理與小弗朗士上完最后一課的后悔悲憤心理進行對比,于想象思考的清冽反差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最后一課》的興趣,更重要的是促使他們將感情融入到小說情境中去,與小弗朗士產(chǎn)生共鳴。這種設計不僅活躍了課堂,更能在這種對比的心態(tài)中體會文章主人公的“悔”與“悲”。
四、文眼導入,抓住關鍵
文眼是一篇文章的關鍵,也是作者的精心設計,抓住文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關鍵。常言道:“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文眼通常是文章中的關鍵詞,抓住關鍵詞往往能引導學生理解全篇。因此,我們應從文眼處著手導入。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我抓住了“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這一文眼,將“不寧靜”三字作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導學生探討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在教學《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時,我將“說”與“做”作為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找出聞一多先生說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直指本文的記敘重點。在教文言文《口技》時,我抓住了一個“善”字,讓學生從敘事的條理,內(nèi)容的豐富,寫法的技巧,語言的靈動等不同的角度體會口技人的“善”。
五、文章線索導入,感悟奧妙
為了讓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我們應緊扣文章線索來設置問題,這也是較好的導入方法。如教學《項鏈》時,可緊扣“項鏈”來發(fā)問:為什么會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不丟不賠會怎樣?小說結(jié)尾會怎樣發(fā)展?這樣,學生就會緊緊圍繞線索來思考,繞過了一些不必要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小說類文本的閱讀教學,可圍繞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及敘事藝術(shù)方面展開,體現(xiàn)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教授前必須要讓學生了解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文體知識。
總之,一堂課像一場戲,要有引人入勝的序幕;像一篇文章,要有妙不可言的開頭。精美的新課導入,像磁石,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像鑰匙,悄然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尋找最佳的切入點,讓教學貼近學生,鼓勵學生用生活的底蘊去詮釋文本,用生活的經(jīng)驗去解讀教材,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實現(xiàn)與文本的深層次對話,才能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在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中,積極自主的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悟到語文的魅力所在,從而深深愛上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