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歆昊
《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英語教學應當改變過去應試教育的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白x”是學生需要掌握的語言技能,也是發(fā)展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必備技能,更是學生獲取語言知識、開闊視野的有效途徑。當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認識和操作上存在種種誤區(qū),如忽視學生語言學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忽視學生的學習實情……使得小學英語閱讀費時低效。有效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是廣大英語教師不斷探索和實踐的課題。
KWL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它“提供給學生一個閱讀學習的框架,引導學生獲取與閱讀主題相關的背景知識,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的動機和希望要掌握的內(nèi)容,最后學生列出所學習的知識點和有待學習的內(nèi)容”(韋莉萍、陳瑜,2012)。K 即為 What do the students know?代表著學生已有的知識,W即為What do the students want to know?代表著學生想學的知識,L為What the students have learned?代表著學生學會的知識。KWL倡導在讀前活動中通過多樣的活動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同時結合主題讓學生列出自己渴望了解的問題和知識,展開自我提問,確立學習的目標,讀后進行信息的總結和歸納,有效搜集信息進行問題的解答,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
本文將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案例,談談KWL教學策略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旨在不斷探索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開辟英語閱讀教學的新天地。
讀前活動的設計是閱讀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對后續(xù)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教師應當精心設計讀前活動,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英語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有效了解What do the students know?激活學生相關的背景知識,加強課堂教學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降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陌生感,讓學生自然地從已知走向未知,積極主動地展開探索。
例如,在譯林新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Unit 8 Birthdays的教學中,授課教師圍繞K項目展開精心的設計:①Sing a song:以一首朗朗上口的英語兒歌Happy New Year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英語課堂氛圍,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其將注意力迅速從課外轉移到課內(nèi)。②Brain storming:讓學生圍繞關鍵詞Chinese New Year等展開頭腦風暴游戲,讓學生說一說相關的節(jié)日信息,如時間、活動等,不僅迎合了小學生喜歡挑戰(zhàn)的心理,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同時也有效了解學生對月份January/February/…的掌握情況,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為學生在后續(xù)的日期表達活動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案例中,教師精心設計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歌曲”和“游戲”活動,不僅將學生從“教師一言堂”的枯燥、單調(diào)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為學生營造了活潑、輕松的英語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這樣的活動也有利于學生溫故知新,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及時進行教學活動的調(diào)整,讓學生愉快地走向閱讀活動。
讀中活動是閱讀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學習語言知識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更是學習閱讀技巧、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了解讀中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原則和策略,采取最優(yōu)化的活動方式,是英語教學不斷探求的課題。將KWL教學策略中的W策略實施于讀中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結合話題說說自己想知道的內(nèi)容,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讓“要我讀”變成“我要讀”。
例如,在譯林新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的教學中,授課教師圍繞W項目展開精心的設計:通過歌曲、交流引出話題Seasons,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問題Whatdoyouknow about the season?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隨后教師又拋出這樣的問題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eason?學生們展開激烈的交流What do they do in different seasons?Whatclothesdopeoplewear in different seasons?/…教師將學生的問題羅列于黑板上How many/weather/ activities/food/…,引導學生聚焦核心問題。教師讓學生先快速默讀文本,找出How many seasons?What are they?初步了解文本的整體結構和主要信息,然后教師聚焦文本的新知,抓住What’sthe weatherlike in spring/…?What do people do in different seasons?對某些重難點語言知識進行分析和深入學習,最后教師則和學生共同探討他們在閱讀材料中找不到的一些問題,有效延伸話題。
案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結合話題展開預測,有效將KWL教學策略中的W策略落到實處,引發(fā)學生對閱讀活動的期待和向往,從而充分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
讀后活動是閱讀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檢查閱讀效果和鞏固所學語言的重要階段,也是及時將學生所學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的重要階段。KWL教學策略中的L為學生學會的知識,即要求教師通過有效的練習和鞏固促進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吸收和掌握,有助于學生的長期記憶,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例如,在譯林新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的教學中,授課教師在讀后活動進行了這樣的設計:①retell:讓學生結合板書中的關鍵詞和圖片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展開復述,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印象,同時也引導學生嘗試整段輸出的語言能力,幫助他們樹立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自信心;②Mike’s plan:讓學生結合本課的語言項目First/then/next/finally展開小組討論,梳理文本信息,嘗試寫一寫,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了本課的重難點語言項目;③My plan:以教材為“藍本”,讓學生制定小組的圣誕計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零碎的語言知識轉化為靈活的語言運用能力。
案例中,教師以What the students have learned?為中心展開讀后活動的設計,圍繞教學目標靈活地設計鞏固拓展活動,引導學生有效展開語言的歸納、總結和實踐,使得學生有效鞏固了所學的語言知識,鍛煉了真實語用能力。
總之,將KWL教學策略運用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不僅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增強學生的閱讀動機,同時還有利于加強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及與文本之間的互動,讓學生通過自我提問、自我觀察和探索,不斷更新和整合自己的知識體系,有效優(yōu)化其閱讀活動,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