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文
摘要:凡是構(gòu)思精巧、富有意境的文章,往往都存在著文眼句,而對于高中生來說,將文眼句與“中心句”、“關(guān)鍵詞”畫上等號則有助于其更好的理解文眼句所發(fā)揮的作用,在本文就文眼句的研究中,筆者將結(jié)合高中課文中《林黛玉進賈府》選段與《荷塘月色》,對文眼句在文章中的妙用進行深入分析。
關(guān)鍵詞:文眼句;文章;妙用
雖然筆者本人僅僅是一名在讀高中生,但由于自小對文學的熱愛,筆者對于文眼句有著一定的了解與研究,而在本文就文眼句在文章中妙用展開的研究中,這一研究內(nèi)容也大多來源于筆者平時的積累,希望這一論述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文眼句在文章中所發(fā)揮的作用。
一、《林黛玉進賈府》中文眼句的妙用
為了對《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紅樓夢》選段的文眼句的妙用進行分析,我們就必須結(jié)合這一《紅樓夢》選段的重點,即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時最大的感受。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林黛玉進賈府》稱得上是《紅樓夢》中較為經(jīng)典的選段,這一選段的描寫使得我們真正認識了這一《紅樓夢》中當之無愧的女主角林黛玉,而在筆者對這一選段的深入研究中,筆者認為“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這一句,稱得上是這一選段的文眼句。之所以筆者認為該句屬于這一選段的文眼句,主要是因為這一句引申出了林黛玉在賈府中“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的狀態(tài)[1]。
在林黛玉進賈府的過程中,《紅樓夢》中這一段的描寫主要通過林黛玉的視角對賈府的種種進行了具現(xiàn)化,我們通過林黛玉對賈府所處的街市、府第、家居陳設器物、一般飾物等方面的認知就能夠發(fā)現(xiàn),賈府在這些物質(zhì)層面上,與尋常人家存在著根本上的差別,而這種差別處處都與“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這一文眼句有著較為緊密的聯(lián)系;除了物質(zhì)層面上的差別外,林黛玉在進賈府的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賈府在普通仆婦的吃穿用度、抬轎子進門與換轎子的規(guī)矩、王夫人處丫鬟們的規(guī)矩、賈母處的晚飯程序等制度理念層面的不同進行了反映,而這一不同由于通過細微文字進行了具體的描述,這就使得讀者能夠較好的對其產(chǎn)生認知;而在林黛玉的眼中,其還發(fā)現(xiàn)了仆婦丫鬟、賈府三姐妹、賈府的執(zhí)行總管王熙鳳、賈府的事實總管王夫人、賈府地位最高者賈母以及寶玉等人存在的不同,這些不同之所以能夠進入讀者的眼中,與上文中提到的文眼句同樣有著較為緊密的聯(lián)系[2]。
當然在《紅樓夢》這一選段中,我們不僅能從林黛玉的眼中完善自身對賈府的印象,通過賈府眾人眼中照出的林黛玉,我們也能夠初步了解這一《紅樓夢》的女主角。無論是眾人眼中自有一段風流態(tài)度的林黛玉、還是“通身氣派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的林黛玉、又或是年貌雖小、舉止言談不俗、知書達理的林黛玉、亦或是賈寶玉眼中“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的林黛玉,都對林黛玉的不同進行了反映,而這一不同自然也與這一選段的文眼句有著較深的聯(lián)系,結(jié)合文眼句,我們就能夠更好的理解并真正讀懂《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紅樓夢》一選段[3]。
二、《荷塘月色》文眼句的妙用
對于高中生來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一文章都不會感到陌生,由于這一文章的知名度,對于《荷塘月色》文眼句展開的研究也較多,但在筆者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荷塘月色》文眼句研究存在著辨識不清這一問題,但筆者認為“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悅”是這一文章的文眼句,這一文眼句通過兩種情愫交織較好的反映了《荷塘月色》一文的主旨。
《荷塘月色》一文寫作于動亂時期,而文章開頭處“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為我們傳達了作者朱自清內(nèi)心的苦悶,很多學者認為這一句當屬全文的文眼句,筆者一開始也抱有這一看法,但在對全文進行深入分析并結(jié)合朱自清的文學風格與書寫立場后,筆者還是認為“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悅”是這一文章的文眼句。雖然《荷塘月色》一文中,“雖然是朗月,但天上卻是一層淡淡的云”等多處都對作者的心情進行了側(cè)面表示,但全文基調(diào)卻并不是單純的對作者心中的苦悶進行宣泄,作者在月下荷塘的描寫中,一掃前文關(guān)于自身苦悶心情的描寫,文章的內(nèi)容更是升華至一種“意想”的狂歡,這自然就使得我們能確定“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悅”為這一文章的文眼句,而縱觀全文我們也能夠發(fā)現(xiàn),“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本身就屬于“淡淡哀愁”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才使得《采蓮賦》與《西洲曲》的引用較好的襯托了文章內(nèi)容,這個時候通過文眼句的襯托,《荷塘月色》一文的情感出現(xiàn)了裂變,這一裂變最終也為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的相互交織提供了基礎(chǔ)[4]。
對于《荷塘月色》一文中的“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來說,這一內(nèi)容較好的體現(xiàn)了作者自身“怨而不怒”與“溫柔敦厚”的涵養(yǎng),這對于作者本身寫作立場與文學風格也是一種較好的展示。之所以文眼句會發(fā)揮這一妙用,主要是由于朱自清本人當時處于苦痛之中,這就使得其寫作的文章雖然不能夠完全擺脫苦痛的影響,但姑且消受片刻的寧靜卻相當于全文的主旨,在這種忘與未忘之間知識分子的良知與自身的政治理想不斷沖突,最終造就了《荷塘月色》這一佳作,這一文章的寫作用意使得《荷塘月色》成為了超越痛苦、暫時享樂的手段,筆者認為寫作《荷塘月色》的朱自清,本質(zhì)上與屈原、曹植、李煜等以文寄情的人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雖然《荷塘月色》一文本身有著一定隱晦之處,但“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悅”這一文眼句,卻將作者的心緒表露無疑。
結(jié)論:在本文就文眼句在文章中的妙用研究中,筆者詳細論述了文眼句在《紅樓夢》選段《林黛玉進賈府》與《荷塘月色》中的妙用。結(jié)合本文的論述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作為我國獨有、傳統(tǒng)的文章寫作術(shù)語,文眼本身在文章中發(fā)揮著揭示主旨、升華意境的作用,其本身也擔得起理清文章脈絡筋節(jié),掌握文章各部分聯(lián)系關(guān)鍵的評價,某種意義上講,能不能點出文眼可以視作讀者是否讀懂文章的一個標志。
參考文獻
[1] 曹文生.《荷塘月色》的“文眼”辨析[J].中學語文,2013,06:62-64.
[2] 吳長潤.文章之眼心靈之窗——淺談朱自清散文“文眼”的設置藝術(shù)[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10:61.
[3] 曹加明.文眼:撬開文本資源的支點——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J].讀寫月報,2016,24:68-71.
[4] 張占友.韓愈《師說》文眼小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4,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