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尊重他們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huán)境的積極相互作用中得到發(fā)展?!?/p>
我園是一所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這里工廠林立,是遠近聞名的紡織之鄉(xiāng),許多幼兒的家長都在廠里工作,有繅絲的、紡織的、印染的、縫紉的、做絨毛玩具的,對于一些紡織的邊角料、紡線錘子、各種布料等等廢舊材料,應有盡有。作為幼兒園,如何挖掘廢舊材料的再利用價值,如何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廢舊材料再利用呢?我園就廢舊材料在幼兒園游戲化課程中的運用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廢舊材料的可塑性,能激起幼兒創(chuàng)造的欲望
我園對廢舊材料進行了有效選擇,發(fā)現各種彩線、線錘、布料能讓幼兒有極大的想象創(chuàng)造空間。我園與附近的紡織廠、縫紉廠結成友好關系,每次有了廢舊線與布料,都通過該廠的家長直接帶到幼兒園來,幼兒園的保育員們消毒后給幼兒使用。
教師們結合主題課程,商量設計了幾大主題,各年齡班根據幼兒需要,設計了相應的課程。
1.線的華麗變身。
小班的教師根據幼兒“平行”游戲的特點,設計了許多操作性游戲,比如“給寶寶編辮子”,學習用小剪刀把碎彩線剪成絨毛狀,在紙上粘貼“可愛的動物朋友”;中班幼兒動手能力增強,在服裝店里,幼兒除了設計”夏天的裙子”,還給裙子的邊邊角角用彩色毛線做成各種形狀的花朵,使普通的裙子煥發(fā)光彩。
大班教師更是通過主題課程《漂亮的線》,全方位的開發(fā)了線的各種用途,比如教師準備有關的繡品,細膩的蘇繡“貓”和“牡丹花”,讓幼兒既領略了細細彩線創(chuàng)造出的奇跡,又欣賞了粗獷的十字繡“花兒朵朵”“孔雀”等,了解了各種顏色線的神奇組合;接著在“給小動物釘紐扣”“布的由來”的課程中知道了線的實際用途;最后在區(qū)域游戲中,教師準備了中國結的半成品和紅繩線,幼兒興趣盎然地投入到了編制當中,中國結視頻制作的反復循環(huán)播放,讓幼兒輕輕松松就掌握了最最簡單的十字結,教師還鼓勵幼兒學習編“愛心結”爭取作為三八婦女節(jié)的禮物送給自己的媽媽。
另外,在區(qū)域活動中還投放了各種材質的線,如幼兒可以用麻線染上色,學習編彩色麻袋包包,用棒針學習編織,用漁網線學奶奶織漁網。還有學習使用簡易紡線車,繡簡單的荷包、編中國結等。線的妙用開闊了幼兒的視野,激發(fā)了他們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作欲望。
2.線錘的巧妙運用。
因為線錘呈錐狀,所以幼兒可以在區(qū)域游戲中玩壘高游戲,可以將其剪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環(huán)狀,可以玩大小排序游戲,或玩滾圈。有的還用剪刀剪開小口,企圖制成三連環(huán)、九連環(huán)。線錘因其結實耐用,還可以作為體育器械使用,在晨間活動、體育活動中讓幼兒探索線錘的多種玩法。幼兒想象力豐富,有的說兩邊穿線做成高蹺,踩著玩,有的說排成排,做成河里的石墩,走一走,還有的說可以滾著玩、夾在腿間跳著玩。幼兒們的奇思妙想讓廢舊材料重燃生命,煥發(fā)光彩。
3.布的百變。
各種顏色、材質的邊角布料更是幼兒的最愛。在區(qū)域手工區(qū),小班幼兒自己用布條做成布毽子踢著玩,中班幼兒用布粘貼成一幅幅抽象畫,大班幼兒用布做娃娃的小衣裳,設計不同款式的裙子。教師還設計了社會課《布可以做什么》,讓幼兒探索從穿的、玩的、被子、窗簾、桌布、毛巾、袋子、包包等方面進行聯想創(chuàng)造。幼兒做出了動物的尾巴、與硬紙板粘貼成的飛鏢、家里用的腳套、娃娃家媽媽用的頭巾、新娘子的紅頭巾等等,幼兒不但做,還玩“拜天地”的游戲。小小的碎布帶給幼兒的是歡笑,帶給教師的是震撼。
二、幼兒探索廢舊材料操作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1.語言提示。
幼兒在將布料制作成尾巴的時候,教師提供了充分的材料,有繩子、橡皮筋、夾子等,幼兒可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制作。有能力會打結的幼兒兩兩合作,互相幫忙。能力弱些的幼兒向教師求助。教師用鼓勵的語言“你不會打結,試試用皮筋能不能將布條扎在一起”加以引導,既暗示了操作的方法,又對幼兒的探索表現出肯定的態(tài)度,讓幼兒能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注。
2.示范引領。
中國結千變萬化,在區(qū)域游戲里,教師雖然投放了極簡單的圖譜,讓幼兒學著做,有一定基礎的幼兒興致勃勃,不斷變換花樣玩,有的幼兒去操作區(qū)看一看,試著做了幾回,發(fā)現怎么也不成形,幼兒興趣缺乏,這時教師適時出現,手把手地教,讓幼兒重拾信心,當幼兒終于完成了一個中國結時,幼兒的笑容是對教師最好的回報。因此,在幼兒需要時出現,鼓勵幼兒完成一個通過努力獲得的作品時,教師和幼兒心里都會產生愉悅感,這種愉悅感會讓幼兒更好地投入新的活動,也會讓教師找到存在的價值,所以純粹的當甩手掌柜要不得,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里所說的“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3.讓材料成為會說話的教師。
有些材料的投放讓幼兒一看就明白要干什么。教師要注意賦予材料生命,讓材料來說出教師要說的話,讓材料告訴幼兒該干什么,怎么做才合適。
在美工區(qū),教師投放了線、碎布、紙杯、瓶蓋、彩筆,幼兒自動自發(fā)地投入到了再創(chuàng)造之中。他們將碎布蒙在紙杯上做娃娃的裙子,在瓶蓋上畫上娃娃的五官,做成“布娃娃”。有的將紙杯兩端系上線,拉直,玩“打電話”的游戲。有的用布將瓶蓋包裹,做成“飛鏢”。還有的就直接在布上繪畫,使布“會說話”。投放的材料要適合班上各種層次的幼兒玩,盡量要使每個幼兒都能在美工區(qū)愿意停留,有事可做。
三、廢舊材料在課程游戲中的適用范圍的考慮
廢舊材料雖然可以成為幼兒的玩伴,成為教師的幫手,但幼兒園使用廢舊材料時仍需注意以下幾點:
1.對于難度高的制作,教師要注意方式方法。
教師要巧妙利用幼兒好奇心強的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幼兒一步步探索,直至成功,當幼兒遇到困難時,引導幼兒主動向其他幼兒請教,主動求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它能使講解示范的幼兒語言表達力、辨析能力得到增強,更使學習者獲得互相學習的機會,實現雙贏。
2.教師要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從廢舊材料的介入時機來說,廢舊材料在課程游戲中進行運用應考慮時間的限制,比如美工課、區(qū)域游戲一般教師都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幼兒探索,但幼兒早上入園與下午離園前,因時間零碎且短,不適合投放廢舊材料。
廢舊材料取自于生活,與幼兒的日?;顒优c生活經驗密切相關,所以廢舊材料對幼兒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便于幼兒感知、聯想、想象、創(chuàng)造。在表演區(qū),廢舊材料制作的衣裙很受模特兒歡迎。理發(fā)店里,幼兒制作的頭花頭巾讓大家愛不釋手。廢舊材料、半成品材料等符合幼兒的認知需求,能使課程游戲化順利進行下去。
在當今“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環(huán)境的倡導下,廢舊材料的再利用課程研究,不僅節(jié)約了教育成本,讓幼兒得到了豐富的游戲體驗,發(fā)揮了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增強了幼兒體質,也使幼兒園課程更生動、豐富、有趣,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農村廢舊材料的豐富性、易得性和原始性也使自制玩具經常更新成為可能,廢舊材料的再利用更激發(fā)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親子制作也使家園聯系更緊密。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海安鎮(zhèn)田莊幼兒園)
(責任編輯 關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