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劇《江姐》創(chuàng)作于一九六四年,一上演便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歌劇《江姐》中女主人公江姐這一角色的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稱作是當時“紅色經典”女英雄隊伍中的典范。本文以主人公江姐唱腔為研究,從多元的戲劇音樂對《江姐》人物形象進行分析,主要是以詠嘆調《五洲人民齊歡笑》為例,并總結了歌劇《江姐》中女主角的形象對現(xiàn)實的教育和榜樣作用。
[關鍵詞]歌劇《江姐》;戲曲唱腔;多元化戲劇音樂
[中圖分類號]J61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19-0021-03
[收稿日期]2017-07-07
[作者簡介]黃華麗(1968—),女,湖北武漢人,博士,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劇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陳武珍(1991—),女,湖南懷化人,湖南省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郭公坪中學教師。(北京100035;懷化419400)歌劇《江姐》是根據長篇小說《紅巖》中關于女英雄江竹筠的故事改編的七場民族歌劇,它在中國歌劇史上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中國當代歌劇領域值得驕傲的作品是由著名編劇閻肅以及著名作曲家羊鳴、金砂、姜春陽1964年創(chuàng)作而成。因為有他們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作才有了今天《江姐》感人的旋律和民族化的音樂出現(xiàn)。
《江姐》這部歌劇多以四川民歌為主要音樂素材,廣泛吸取戲曲中川劇、越劇等劇種,以及四川清音、杭州灘簧等民間說唱的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用戲曲的音樂語匯細膩的描繪了人物形象的內在心理,使整部歌劇更加具有民族化特征。把我國歌劇的“民族化”推向了一個較成熟的階段,成為中國歌劇史上的一個高峰。為民族歌劇的創(chuàng)新積累了豐富的音樂素材。不僅如此《江姐》在吸取和繼承本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音樂文化基礎上,還借鑒西方的作曲技法來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
一、 板腔體的戲曲結構對歌劇的作用
板腔體是戲曲音樂中的一種結構體式,又稱“板式變化體”。它一般與曲牌連綴體相對應,是戲曲音樂最主要的結構形式之一。板腔體的結構原則就在于突出板式變化,通過板式變化來構成戲曲的唱腔,這種板式變化就是以對稱的上下句作為一個基本的音樂結構,進而將其演變?yōu)椴煌俣鹊淖凅w,形成不同的板式(如慢板、快板、中板、垛板、散板等)。[1]歌劇《江姐》就是板腔體歌劇的代表作品,例如《江姐》第二場詠嘆調《革命到底志如鋼》就有板腔體的戲曲形式。《革命到底志如鋼》這一首詠嘆調描述了江姐在川北途中驚聞丈夫彭松濤犧牲的噩耗后復雜而悲痛心理。是一個比較具有戲劇性色彩的唱段。仔細聆聽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首詠嘆調主要是以敘事和抒情為主。在詠嘆調的開頭描述了“江姐”聽聞丈夫的噩耗時悲痛欲絕的心理,緊接著是敘述“江姐”回憶起曾經與丈夫的點點滴滴之后“江姐”帶著對敵人的仇恨最終化悲傷為力量,直奔華鎣山。
“寒風撲面卷冰霜,心如刀絞痛斷腸。”詠嘆調氣腔的第一句運用了慢板和緊拉慢唱的板腔體曲形式,伴奏中鑼鼓的打擊的節(jié)奏,則表現(xiàn)了人物的內心的悲痛,宣泄了“江姐”喪夫后的心情。著名主高音歌唱家黃華麗在演唱這一句時,著重詮釋了一個“痛”字,這個字最能體現(xiàn)人物的此時此刻的心情,加上伴奏的襯托,把“江姐”的形象渲染得有血有肉。詠嘆調還運用女生伴唱的演唱形式,(如譜例1所示)將江姐悲壯的情懷渲染得淋漓盡致,散板的運用則形象的表達了這種悲痛的心境。女生伴唱完之后是女主角的獨唱部分,這種前后呼應的演唱形式在聽覺效果上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深刻地塑造出江姐對丈夫犧牲后的不舍和悲痛之情。整個唱段也是突出“江姐”戲劇化內心的真實寫照。
譜例1《革命到底志如鋼》片段:
每次聽到這首詠嘆調時都有一種感同身受的體會,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沒有辦法體會那個時候的革命者們的艱辛和對革命的情懷??晌矣X得千千萬萬個像“江姐”共產黨的品德和對革命的執(zhí)著就是歷史給我們最好的印記。他們不畏生死、舍棄小家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敬仰,我想“江姐”之所以能感動幾代人激勵幾代人,就是因為她是一個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擔當?shù)闹袊伯a黨人,是一個真正的女戰(zhàn)士,是民族的驕傲,也是革命路上永遠的活化石。
二、戲曲唱腔對“江姐”形象的塑造
戲劇唱腔節(jié)奏和音樂特別的復雜多變,應用戲劇的音樂融入到江姐人物心里的刻畫,能呈現(xiàn)出一個有豐富感情的人物形象。
1唱腔的運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川劇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充滿鮮明的地方色彩、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川劇分為五大聲腔主要有高腔、昆腔、胡琴腔、彈腔、燈戲。歌劇《江姐》則是多以四川民歌為主要音樂素材,廣泛吸取戲曲中川劇、越劇等劇種,所以在歌劇《江姐》的選段中可以經常聽到川劇唱腔的出現(xiàn),以《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獻》為例,著重闡述川劇唱腔在對江姐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詠嘆調《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獻》是江姐第六場的唱段。該唱段講述了江姐在牢房里面對地下黨的危言巧辯、威逼利誘義毫不動搖而且還正言辭地痛斥敵人,敵人無可奈何,拂袖而去。
如譜例2所示“春蠶到死絲不斷,留贈他人御風寒。蜂兒釀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滿人間”這一段演唱時運用昆腔的唱腔,每一個字都清楚地歸韻。表達“江姐”的內心獨白以及革命信念的崇尚和對革命事業(yè)堅定不移的決心。情感由弱到強,以氣帶聲表達的情感內在而深沉。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莉在演唱這個唱段時,采用了過腔接字氣息與聲腔連貫的技巧,字與字首尾相連,潤字潤腔。展現(xiàn)了一個犧牲了自己幸福和丈夫的女人,獨有的溫婉的一面以及她對革命的一片丹心。
這首詠嘆調運用了川劇中的唱腔側面烘托了江姐豐富的內心世界,以展示江姐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達了江姐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革命理想,與敵人斗爭到底的革命決心。運用川劇的唱腔結合板式的變化和速度對比等藝術手法,把江姐的質樸、樂觀、剛強的品質揭示得淋漓盡致。
譜例2《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獻》:
2潤腔應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
潤腔是民族音樂表演藝術家在演唱或演奏具有中國民族風格和特色的樂曲(唱腔)時,對它進行各種可能的潤色和裝飾,使之成為具立體感強、色彩豐滿、風格獨特、韻味濃郁的藝術作品的技巧手段。這樣會使得演唱的效果顯得更秀麗、動人。
如譜例3所示,“為勞苦大眾求解放,粉身碎骨心也甘,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的“甘”字 就是采用了前倚音的高音式的潤腔方式。在演唱時演唱者利用自己的聲樂技巧產生的聲音效果。可以將歌劇的感情更深入地表達出來。這樣唱不僅可以達到唱腔上的字正腔圓,在聽覺藝術上更能表現(xiàn)出江姐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體現(xiàn)江姐作為一個女性革命者剛毅的一面和她作為一名女性不畏生死的光輝形象,更能塑造出一個鐵骨錚錚的共產黨員春蠶般的高尚品格。
譜例3《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片段:
3戲劇唱腔的借鑒對人物形象的塑造
婺劇,俗稱“金華戲”,中國浙江省漢族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是高腔、昆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六種聲腔的合班。因金華古稱婺州,故名婺劇。
如譜例4所示“云水激,卷怒潮,風雷震,報春到?!边@一句與《巴山蜀水要解放》中的唱詞“看長江”在音調是一致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萬山紅演唱這一句時眼中充滿著對革命解放的期望,激動之情溢于言表,在演唱時常會用到一字多音的演唱方式,這種演唱方式運用旋律的變化可以體出人物內心復雜多變的情緒。同時又不失江南絲弦之美。詠嘆調《五洲人民齊歡笑》把江姐的形象刻畫得更加生動貼切。運用傳神的表演和游刃有余的演唱技巧表達了“江姐”的革命情懷和豪情壯志。
譜例4詠嘆調《五洲人民齊歡笑》片段:
以上章節(jié)用三首歌劇《江姐》的核心唱段《將革命進行到底》《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獻》《五洲人民齊歡笑》集中化地塑造了江姐的形象,其中《將革命進行到底》是江姐驚聞自己的愛人彭松濤犧牲后,悲痛欲絕的心情。而且自己的孩子那么小就沒有了父親,對于一個女性來說,這是無疑人生中一個巨大的打擊。然而令人敬佩的是江姐沒有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而是在回憶完與丈夫共同生活的點滴后,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帶著對敵人的仇恨和全中國千千萬萬個勞苦大眾的期望舍棄小家直奔革命的最前線。
唱段《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獻》是江姐在獄中所唱。江姐傾吐了自己的內心情感。“誰不愛神州輝映新日月,誰不愛中華錦繡好河山?!北磉_了江姐對新中國的憧憬?!鞍僬鄄粨现救缟?,赴湯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閑,一生戰(zhàn)斗為革命,不覺辛苦只覺甜。”這一句把江姐對革命堅定不移的決心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江姐被鋪入獄時只有二十幾歲,對于二十幾歲的我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沖擊和激勵。她愿把自己的幸福和青春獻給黨和人民,且有不覺辛苦只覺甜的心境,這是一種革命的意志也是一種榜樣的力量。
《五洲人民齊歡笑》是江姐行刑前的絕唱,江姐英勇犧牲的時候天安門的國旗正冉冉升起。雖然說的她犧牲是遺憾的,臨死前也沒有看到新中國的成立,艱苦的奮斗在革命的最前線卻沒有享受過一天。但是江姐的精神在人們的心中永存,更值得讓人敬佩和學習的。在21世紀的今天江姐的“紅巖精神”也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華兒女。時代依舊在不斷進步,“紅巖精神”也將依舊在中華兒女一代一代地傳承和發(fā)揚。
這三段江姐的詠嘆調,各有特點又通過多變的板腔體節(jié)奏和戲曲音樂的融入,描繪了江姐人物的英雄氣節(jié)和對共產主義的高尚信仰的人物形象,不管是從音樂藝術的造詣還是對社會的教育意義,都是我國歌劇史上的典范。
三、作品的社會教育意義
歌劇《江姐》從創(chuàng)作至今已經傳唱了幾代人,著名的詞曲作者在音樂形象的創(chuàng)作中,融入了大量的戲曲音樂精華提煉出既有我國民族音樂特色,又有江姐女性人物那種柔美、細膩、堅定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能成為一部經久不衰的優(yōu)秀作品是鼓勵我們幾代改革前進的號角。紅巖烈士浩然正氣與敵人斗爭到底的英雄事跡,也讓我們的心靈深受震撼和教育。他們錚錚鐵骨崇的尚品格是中華兒女的榜樣也是我們應該繼承和發(fā)揚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們?yōu)榱藝叶釛壸约呵啻汉蜕木裢瑯邮侵档梦覀儦J佩的。
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統(tǒng)中,就有“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堅守黨的理想信念信仰,維護黨的利益,為之奮斗終生,是中華兒女崇尚的最高精神境界。而江姐給我們傳遞的“紅巖精神”正是我們現(xiàn)代人所需的“正能量”,她對于整個民族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無數(shù)像江姐一樣為革命犧牲的烈士他們永遠是民族的脊梁和精神支柱,我們民族需要這樣的舍棄自己為民請命的榜樣存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更需要這樣的人。
[參 考 文 獻]
[1] 陳絢.淺談民歌與歌劇的關系[J].大舞臺,2010:9—10.
[2] 游紅彬.歌劇《江姐》音樂戲劇性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7.
[3] 王保華.我國民族歌劇的發(fā)展和思考[J].戲文,2003(03).
[4] 焦垣生,胡友筍.論“紅色經典”的經典氣質[J].人文雜志,2005(02).
[5] 戈曉毅.歌劇《江姐》人物形象的音樂塑造手段[J].音樂研究,2011(04).
[6] 高莉.歌劇《江姐》中“江姐”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演唱藝術處理[D].首都師范大學,2008.
[7] 張杰.論歌劇《江姐》中江姐的音樂形象塑造及表現(xiàn)[D].河北師范大學,2009.
[8] 李春偉.論歌劇《江姐》的音樂與表演特征[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9] 付曉芳.透過戲曲音樂看《江姐》[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6(S1).
[10] 羊鳴,姜春陽.歌劇《江姐》音樂的創(chuàng)作[J].人民音樂,1965(04).
[11] 陳紫.歌劇的形式與歌劇音樂的戲劇性[J].人民音樂,1992(01).
(責任編輯:崔曉光)當代音樂·2017年第19期李小雷:律學學科視域下對音樂教育現(xiàn)狀的思考當代音樂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