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人文關懷護理在腫瘤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干預前后分別選取腫瘤病人580例和592例,干預前進行常規(guī)護理,于2015年7月起對腫瘤病人進行人文關懷護理,比較干預前及干預1年后腫瘤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醫(y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jié)果]干預前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為92.94%,醫(y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為92.77%,干預1年后,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為98.31%,醫(y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為97.375%,均較干預前提高。[結(jié)論]將人文關懷護理應用于腫瘤病人中可有效提高病人及醫(y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人文關懷護理;腫瘤病人;應用
導言
惡性腫瘤已成為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第二大疾病。惡性腫瘤是一種應激源,病人一旦被確診,難免會發(fā)生一些心理反應,不僅給病人身心帶來巨大痛苦,而且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很大影響,這些影響貫穿于疾病的診斷、治療、康復及晚期治療的全過程。病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情感脆弱,需要更多的關懷。惡性腫瘤病人所有心理障礙越來越受到重視,一般把他們的焦慮、抑郁歸因于癌癥。人文關懷護理可解除病人的緊張恐懼心理,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醫(yī)學中的人文關懷是指在醫(yī)護過程中除了為病人提供必需的診療技術服務之外,還要為病人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務,以滿足病人的健康需求。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4年6月—2015年6月選取在呂梁市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的腫瘤病人580例(干預前),其中女295例,男285例;年齡27歲~72歲;肺癌132例,胃癌117例,食道癌83例,結(jié)直腸癌71例,乳腺癌55例,宮頸癌47例,卵巢癌26例,胰腺癌16例,肝癌13例,腎癌11例,其他少見腫瘤9例。2015年7月—2016年7月選取腫瘤病人592例(干預后),其中女305例,男287例;年齡29歲~80歲;肺癌128例,胃癌102例,食道癌87例,結(jié)直腸癌75例,乳腺癌63例,宮頸癌51例,卵巢癌31例,胰腺癌17例,肝癌15例,腎癌12例,其他少見腫瘤11例。納入標準:①經(jīng)病理細胞學檢查確診;②病人及家屬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住院≤3d;②住院期間未確診轉(zhuǎn)院的病人。干預前后病人性別、年齡、病種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對腫瘤病人家屬的人文關懷護理
要想提高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必須顧及家屬的心理障礙問題。家屬作為癌癥病人主要的支持者,對病人的身心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調(diào)查顯示,57%的腫瘤病人覺得自己妨礙了家庭生活,成了家庭的累贅,因此家庭成員對癌癥病人的支持和照顧不容忽視。家庭、社會的支持和鼓勵對幫助病人堅持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病人取得心理支持的重要途徑,也是取得良好療效的重要保障。針對限制陪護提出以下解決方法:提高病人生活質(zhì)量,降低家屬對癌癥病人療效的期望程度,通過思想教育和健康教育及時提供疾病相關的信息,完善相關配套服務措施,維護家屬的身心健康。
2.2讓腫瘤病人參與治療和護理
人是一個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的綜合體,是一個整體的、動態(tài)的開放系統(tǒng)。因此,護理的人文關懷是全社會的、是開放性的?,F(xiàn)代腫瘤的治療觀主張在病人心理能承受的情況下讓病人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利于病人對治療保持適當?shù)钠谕?,更好地配合治療。很多學者對病人參與治療和護理決策是否改善病人的健康狀態(tài)做了研究,結(jié)果顯示,病人參與治療和護理決策可以減輕疼痛、焦慮和抑郁的程度,增加依從性,提高滿意度。提示醫(yī)務人員應為想?yún)⑴c及治療護理決策的癌癥病人提供更多的機會,從而提高我國癌癥病人參與治療護理決策的程度,改善癌癥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促進癌癥護理的發(fā)展。人文關懷就是為了營造一種充滿人性、人情味,以關懷病人、尊重病人、為病人利益和需求為中心的人文環(huán)境,從而改善護患關系,提高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多元化教育的實施增加了病人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提高了病人對疾病的認識,主動配合治療,從而提高了治療效果,達到對診療水平的認同。
2.3加強護患溝通
護理人員要善于與病人溝通,把人文關懷傳遞給病人,使病人感受關懷。惡性腫瘤不僅損害身體,而且使病人心理受到沉重的打擊。中晚期腫瘤病人隨著疾病的進展,時刻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對治療失去信心,病人處于絕望、無助、無奈之中,從而產(chǎn)生輕生的念頭。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存質(zhì)量。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可以改變病人對疾病的態(tài)度,改善病人的情緒,改善病人乃至病人整個家庭的生活質(zhì)量。醫(yī)藥針對術后病人出現(xiàn)自我形象紊亂問題提出具體措施,從病人入院起,責任護士應主動熱情與病人接觸,以文明、普通、大眾化的語言、豐富的知識與病人進行廣泛的交談,注意收集各方面的資料,如病人患病前的社會角色和對所患疾病的認識,從家庭、社會的支持情況到對護理的各種需求,加強心理疏導,解除思想顧慮,進行康復指導,讓病人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和健康理念的提出使護理工作由單一的疾病護理轉(zhuǎn)向全面的整體護理,包括治療、預防、保健、康復,這就賦予護士教育、管理、研究等多種角色,從而要求護士文化知識的全面性、多元性。護士要掌握病人治療和護理要點,掌握醫(yī)療費用及病人心理狀態(tài),盡量避開病人關注和敏感的話題,不對其妄加評論,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做到4個避免:避免要求對方及時接受事實,避免使用易刺激對方情緒的話和語氣,避免使用對方不易聽懂的專業(yè)術語,避免刻意改變和壓抑對方的情緒。
結(jié)語
人文關懷護理的應用有助于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zhì) 本研究將人文關懷應用于腫瘤病人護理的同時,對護理人員自身素質(zhì)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嫻熟的專科護理知識與技能,還要具備人文關懷技能以及靈活的判斷能力。而在本研究實施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加強了護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zhì)和人文素質(zhì)。因此,在腫瘤病人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紅梅,白玉琴,顧珍鳳.人文關懷在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4):92-95.
[2張月娟,王惠,蔣新玲.護理干預對65例癌痛患者治療效果及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4(11):1084-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