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確地、深入地從識寫作是提筆寫作的前提條件,而對語文知識、寫作素材與基礎寫作能力的點滴積累是提筆寫作的基礎。因此,本文從“在生活中學習寫作”和“在積累與學習中提升寫作水平”這兩個方面對語文教師的習作指導進行了基礎性的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語文;習作指導
語文寫作的過程需要用到多方面的語文能力,學生若想要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總結運用能力缺一不可,因此,對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容小覷,更絕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語文教師的習作指導之路任重而道遠。那么,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如何正確地、高效地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呢?筆者對此展開了如下探索,并發(fā)表了些許粗淺的個人見解,以供大家探討、交流。
一、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寫作
構成語文寫作的素材、靈感以及情感進發(fā)都源自于實際生活,因此,語文寫作絕不應脫離生活,教師應讓學生明白語文寫作當中真情實感、真實的重要性。寫作最終應用于生活,例如,記錄與反省自己每一天生活狀態(tài)的日記、大學生的畢業(yè)研究論文、找工作需要遞交的求職信、工作過程中定期的工作總結等等,這些情況都需要人們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所以,學生學習寫作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時,不僅要讓學生認識、體會到寫作與生活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還應當引領其在生活當中學習寫作,訓練其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日記或者周記的形式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文字性的記錄,這樣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寫作聯(lián)系生活”的意識,而且還能夠讓其在生活當中學習寫作、運用寫作,無形中增加其寫作的樂趣,讓其逐漸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或愛好。再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看—場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然后讓學生據(jù)此寫一篇觀后感。通過此種方式,不但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還可以促進其對所觀看電影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進而鍛煉其思考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習作指導中應當培養(yǎng)學生“寫作聯(lián)系生活”的寫作意識,更應當鍛煉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寫作、在寫作中體現(xiàn)生活的能力,最終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生活中得到成長與提高。
二、讓學生在積累與學習中提升寫作水平
中國古代有—句諺語是這樣說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币馑际窃傩撵`手巧的婦人,沒有米也做不出飯來。在語文寫作當中,語文知識、基礎寫作能力以及寫作素材便是“米”,沒有這些“米”,如何能做出作文這餐飯呢?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的過程中,切莫忽視這些小小的“米”,而應當引導學生一點一滴地對這些原材料進行積累,最終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習作大餐。
1、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進行積累
許多教師在習作指導與教學中費盡心思為學生挖素材,讓其進行學習、記憶,卻對近在眼前的課本不聞不問,殊不知看似普普通通的語文教材中卻有著無數(shù)便捷、實用、高質量的寫作素材與寫作技巧。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積累教材中的好詞好句,并引導其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與構思技巧。例如,教師可以在講課過程中指明教材中的好詞佳句,讓學生對其進行重點標記,并在課后對這些詞句進行學習與積累,最終應用到寫作當中,這種做法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及寫作技巧,提升其寫作能力,而且還能夠深化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與應用。再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思路進行了解,對作者的寫作技巧與方法進行學習,進而對學生基礎的寫作能力與寫作技巧進行培養(yǎng)和鍛煉。
因此,教師應加強語文教材在習作教學與指導中的運用,充分利用課本讓學生對寫作素材與技巧進行學習與積累,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可謂是一舉兩得。
2、通過課外閱讀進行積累
閱讀能夠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如果沒有了閱讀,那么寫作之泉終將枯竭。學生課外的閱讀面是十分廣泛的,例如,有的學生喜歡閱讀漫畫書,有的學生喜歡讀古詩詞,有的學生喜歡讀古今名著,還有的學生喜歡讀一些歷史書籍。從寫作培養(yǎng)與積累的角度來看,閱讀漫畫書可以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閱讀古詩詞可以美化其文筆,閱讀名著可以幫助其知曉名人典故、開闊其寫作思路,而閱讀歷史書籍能夠使學生了解歷史知識,培養(yǎng)其博大的情懷及獨特、充滿智慧的見解等。由此可見,課外閱讀有利于學生寫作知識及能力的積累,而教師需要做的便是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范圍進行一定的規(guī)范,對其閱讀內容進行必要的指導,以防止學生接觸到某些不健康的課外書籍,對其身心發(fā)展及學習造成不良影響。
筆者在上文對“語文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這一教育話題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與探討,因篇幅所限,筆者言盡于此,希望上述淺薄內容能夠為廣大語文教師的習作指導提供些許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