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習(xí)近平總書記作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提出了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使命,他警醒全黨說:“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p>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西漢劉向整理編輯的《戰(zhàn)國策》,其中的《秦策》記載秦國成功地實行“遠交近攻”的“連橫”政策,六國或被攻破,或被削弱,天下一統(tǒng)大局就要完成,于是秦王逐漸松懈下來。此時,有人告誡秦王:“詩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秦王幡然警醒,堅持不懈,最終完成秦國統(tǒng)一大業(yè)。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原指能堅持走到一百里的人,只是行走九十里的人的一半,后以“行百里者半九十”表示百里路程走九十里只能算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因此越要堅持到最后去爭取勝利。“末路之難”則形容最后一段路程的艱難,激勵人們做事時要一鼓作氣,以免功敗垂成?!靶邪倮镎甙刖攀笔菍Τ晒φ叩膭衩闩c贊賞,有時也是對失敗者的感慨與嘆息。
在日常的生活中,中華民族先哲們深深體會到事業(yè)成就之艱難,事情越到最后階段,往往就變得越艱難,越容易失敗。《尚書》說“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要堆一座九仞高的山,就算只剩最后一筐土石沒倒上去,山的高度也達不到,仍然意味著造山失敗。孟子說:“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毕胗兴鳛榫秃帽韧诰退阃诘煤苌?,只要見不到泉水,仍是一口廢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因此,老子很深刻地指出:“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
《詩經(jīng)》中有一句話常被引用:“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币馑际侨藗兌嘤猩剖迹瑓s少有善終;人們做人、做事有好的起步并不難,但很少有能堅持到底的。一般說來,事情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往往容易失敗,如果是這樣,則殊為可惜。事情快要完成時,人們經(jīng)過此前的種種努力,往往容易產(chǎn)生懈?。欢晒υ谕?,也往往容易滋生驕傲情緒。事情進行到最后時,則往往積聚了更多的矛盾與困難,因此,“末路之難”是必然的。細細品味《詩經(jīng)》此言,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蘊涵的深刻哲理與警示。
“行百里者半九十”也是一種砥礪,希望人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要突破“末路之難”的瓶頸,取得事業(yè)的成功,就要如老子所說“慎終如始”,只有不忘初心,不忘起始時的明確目標,以堅強的意志作后盾,百折不撓,愈戰(zhàn)愈勇,才能在最后階段擁有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艱苦奮斗的實力,從而取得最后勝利。據(jù)《論語》記載,孔子弟子子夏就說:“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這與老子所說“慎終如始”、莊子倡導(dǎo)的“善始善終”,都一樣是強調(diào)始終如一。只要持恒堅守,不屈不撓,就能破除“末路之難”。
當(dāng)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shè)取得了輝煌成就,空前接近了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宏偉目標,越是如此,就越要預(yù)防被暫時的成就沖昏頭腦而迷失方向,不能放松警惕和自我要求。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習(xí)近平總書記提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以警醒勸勉全黨,可謂恰當(dāng)其時。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新號角,習(xí)近平總書記激勵全黨乘勢而上,積極作為,持之以恒,繼續(xù)努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努力。(編輯/常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