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從才
(江蘇省海安縣腫瘤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681)
臨床藥師干預外科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對比分析
時從才
(江蘇省海安縣腫瘤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681)
目的 探討臨床藥師干預后外科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外科圍手術期患者300例,隨機分為兩組,設定臨床藥師干預組為觀察組,非干預組為對照組,各150例,比較兩組合理用藥情況以及抗菌藥物使用頻次排序前5位統(tǒng)計。結果觀察組用藥合理率94.7%高于對照組的12.0%,術后用藥時間<24 h率41.3%高于對照組8.0%,平均用藥時間(5.0±0.9)d少于對照組(9.4±1.5)d,平均抗菌藥物費用(601.7±129.8)元少于對照組(918.9±149.7)元,平均住院時間(6.84±1.21)d少于對照組(11.69±2.41)d,單種用藥率93.3%高于對照組54.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用藥頻次為頭孢哌酮舒巴坦42.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9%、頭孢他啶12.2%、奧硝唑9.7%、頭孢地嗪8.5%;觀察組為頭孢西丁30.7%、頭孢替安21.4%、美洛西林13.6%、頭孢曲松11.4%、頭孢呋辛8.5%,觀察組頭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第三代頭孢菌素及含酶抗菌藥物使用率明顯減少,而頭孢西丁、頭孢替安等第二代頭孢菌素的使用頻次明顯升高。結論臨床藥師干預外科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臨床效果明顯,降低使用率,縮短療程,推薦廣泛推廣應用。
臨床藥師干預;外科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
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能夠有效避免各種外來或體內寄生病原體侵襲、感染,適應癥主要包括:術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中性粒細胞缺乏者,手術時間過長或易術后感染的手術;有風濕熱病史者,預防復發(fā);健康個人或集體對特定細菌的感染,如氟喹諾酮類用于鏈球菌A群、淋病接觸者的預防,青霉素 (大劑量)用于梅毒接觸者的預防;對原發(fā)疾病嚴重、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者,目前其使用率已達到全部抗菌藥物使用總量的30%~35%[1-2]。因此,對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有效干預非常必要,本院經(jīng)過長期臨床總結發(fā)現(xiàn),臨床藥師對外科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進行干預效果明顯,可以降低病原菌耐藥性,減少繼發(fā)感染可能性,有利于病情穩(wěn)定恢復。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本院外科圍手術期患者300例,隨機分為2組,各150例,觀察組患者男82例,女68例,年齡23~59歲,平均年齡(41±18)歲,其中甲狀腺42例,下肢靜脈結扎術28例,肝膽19例,腹股溝疝手術10例,胃腸道21例,乳腺30例;對照組患者男67例,女83例,年齡25~56歲,平均年齡(40±15)歲,其中甲狀腺35例,下肢靜脈結扎術21例,肝膽40例,腹股溝疝手術27例,胃腸道10例,乳腺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手術要求。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通用方法:由本院藥事管理和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制訂臨床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規(guī)范和臨床使用指導原則,下發(fā)各臨床科室,聯(lián)合醫(yī)務科、辦公室、醫(yī)院感染管理科等部門定期進行培訓,奠定順利實施規(guī)定的良好基礎,組織臨床醫(yī)生統(tǒng)一學習,再分配到各科室由主任帶領落實貫徹。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通用方法基礎上,由臨床藥師分為小組形式參與臨床查房和病例討論,同醫(yī)生共同研究制定治療用藥措施,不定期抽查病歷,審核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反饋,并形成書面文件下發(fā)科室,要求提出整改措施。每季對手術預防用藥情況、使用率、使用金額和使用頻次進行排名,實施獎懲制度,通報批評不合理用藥醫(yī)生,對于情節(jié)嚴重醫(yī)生予以扣除績效工資和扣分等懲罰措施,同時,獎勵合格用藥醫(yī)師。
1.3 觀察項目 比較兩組合理用藥情況以及抗菌藥物使用頻次,排序前5位統(tǒng)計。合理用藥情況包括用藥合理,術后用藥時間<24 h、平均用藥時間、平均抗菌藥物費用、平均住院時間、單種用藥和聯(lián)合用藥人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合理用藥情況比較 觀察組用藥合理率高于對照組,術后用藥時間<24 h的比率高于對照組,平均用藥時間、平均抗菌藥物費用、平均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單種用藥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合理用藥情況比較
2.2 兩組單種使用抗菌藥物用藥頻次排序前5位統(tǒng)計情況比較 觀察組頭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第三代頭孢菌素及含酶抗菌藥物使用率明顯減少,而頭孢西丁、頭孢替安等第二代頭孢菌素的使用頻次明顯升高。見表2。
表2 抗菌藥物使用頻次排序前5位統(tǒng)計情況比較
抗菌類藥物在臨床濫用現(xiàn)象廣泛存在于各大、中、小型醫(yī)院,早已發(fā)展為一個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不規(guī)范使用抗生素藥物,不僅增加細菌耐藥和毒副反應發(fā)生率,而且一定程度增加患者住院費用,給患者帶來經(jīng)濟負擔。圍術期預防使用抗生素藥物主要是為了預防術后發(fā)生切口、手術部位腔隙以及全身性感染,能夠有效避免各種外來或體內寄生病原體侵襲、感染。按照相關文件要求,抗生素類藥物應對癥治療,術前預防感染合理選擇應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藥物,且避免盲目使用三、四代頭孢菌素或高價位抗菌藥物[3-5]。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規(guī)則,嚴格考評范圍,與醫(yī)師晉升職稱和績效工資相關聯(lián),加強臨床醫(yī)師合理用藥觀念和意識。在嚴格管理和獎罰制度的前提下,更要加強臨床醫(yī)師對藥品知識的更新,保證合理有效應用抗菌藥物。濫用抗菌藥物弊端較多,一是會較大程度浪費醫(yī)保、社保以及農(nóng)合資源,二是會一定程度增加住院費用,加重患者家庭負擔。從上述結果可見,觀察組用藥合理率94.7%高于對照組10.1%,術后用藥時間<24 h的比率41.6%高于對照組6.7%,平均用藥時間(5.0±0.9)d少于對照組(9.4±1.5)d,平均抗菌藥物費用(601.7±129.8)元少于對照組(918.9± 149.7)元,平均住院時間(6.84±1.21)d少于對照組(11.69±2.41)d,單種用藥率93.3%高于對照組54.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頭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第三代頭孢菌素及含酶抗菌藥物使用率明顯減少,而頭孢西丁、頭孢替安等第二代頭孢菌素的使用頻次明顯升高。
綜上所述,臨床藥師干預外科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臨床效果明顯,可以降低使用率,縮短療程,因此推薦廣泛推廣應用。
[1]楊旭,田震學,鄒曉蕾,等.臨床藥師干預外科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對比分析[J].中國藥房,2010,21(46):4330-4331.
[2]徐明華.臨床藥師干預對普外科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影響[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5,19(18):2538-2539.
[3]何杏儀,張旋華,劉培健.臨床藥師對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干預作用[J].現(xiàn)代醫(yī)院,2011,11(5):109-110.
[4]李晟琰,李連茂,杜妍.臨床藥師對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實施藥學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3,13(5):473-474.
[5]葉建云.臨床藥師干預對于提高圍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4,22(10):1689-169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