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學習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必須落實于具體的課程教學。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階段重要的課程,對于學生學習力的提升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掌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理念,掌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及技術,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針對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解決措施,期待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也希望日后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提高策略
關于對語文性質的認識,在新課程標準中有了明確的定性:“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語文同時具有工具和人文的雙重性質,這是語文界對語文課程認識上的一個突破。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其內涵包括:首先,這是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tǒng)一。第二,是形式和內容的統(tǒng)一。第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必須寓教于文??傊?,語文學科要以學生為主體,在進行語言的積累、語感的訓練和聽、說、讀、寫方面的實際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思想修養(yǎng),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既重視語文的工具性又體現(xiàn)人文性,語文課如能真正注意到這些問題,就會讓課堂真正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最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有效教學及小學語文有效教學
(一)有效教學
無論是從教學目標的角度、教學過程的角度,還是教育的投入和產(chǎn)出的角度,許多國際國內的學者和專家都試圖給“有效教學”做一個界定,其中,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潡教授主編的書籍《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對“有效教學”理念做了詳細的闡述。在書中,他強調:教學的效益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即我們的教學它是有效、高效還是低效、無效,何為有效?其實,教學的真正價值和效益在于學生有沒有興趣學,有沒有聽懂,有沒有掌握。整堂課下來,整個學習階段下來,學生如果產(chǎn)化不想學習,沒有興趣學習,學無所得的念頭,那么不管教師教的多么嘔也巧血也是無效教學;反之,如果學生學習的很辛苦,但卻沒有得到自己應有的進去或發(fā)展,則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的發(fā)展是衡量教學是巧有效的唯一指標。所以筆者認為,有效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師在一種先迸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進步與發(fā)展,即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xié)調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
新課改定性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必須寓教于樂。語文教學必須打破以往傳統(tǒng)的純粹的工具式教學,既要注重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又要注釋語文的人文性。而且,新課改背景下,一節(jié)語文課是否真正有效,往往更看重其人文性是否實現(xiàn)。筆者認為,小學語文的交友有效性主要特征是:有效的語文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育進步,將教學定位在培養(yǎng)一個完整的全面發(fā)展的人上的教學;有效的語文教學是促進語文學習的教學,這是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獨有價值;有效的語文教學是關注教學效益的教學,這取決于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投入的比例;有效的語文教學是更加側重教學質量的評估測量,必須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有機結合;衡量有效的語文教學的根本標準就是學生的語文呢管理和語文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這也是最重要的。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很多語文老師都是隨意制定教學目標,甚至很多老師不清楚自己的語文課堂上應該教什么、正在教什么、怎么教。
學生的學習心理上,雖然很多學生學習態(tài)度認真,但是對語文信息一般或者失去信心的大有人在。總體來說,由于課程本身的要求和實際課堂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具體要求存在很大距離,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呈下降趨勢。
課堂教學方式傳統(tǒng)單一。百分之60以上的教師人才采取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填鴨式教學),方式過于簡單,缺乏教與學的互動性,導致學生的實際需要與教師能夠提供的學習情境差距越來越大,傳統(tǒng)的講授教學仍占據(jù)主導地位。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一貫的“填鴨式”教學,導致學生人處于被動的接受,而不是主動的知識構建者。
教材選取不恰當,很多教師自選教材枯燥單調,太過保守,缺乏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缺乏課程知識的系統(tǒng)性,很難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加之課外書籍的推薦不及時或者選取不當,導致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很難得到保證,教師和學生,教與學兩個主體都容易產(chǎn)生教學疲勞,喪失激情。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即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很多教師抱著“完成教學任務的心態(tài)”進行教學,學生也抱著“考試過關”的心態(tài)學習,使得語文教學割裂了教學文本,過分側重于其工具性,對于人文性的認識就有一定偏頗和認識誤差;使得教學無法激起學生情感共鳴,教學缺乏啟發(fā)性、思辨性、邏輯性。
課堂教學目的不準確,教師的教學質量評估意識薄弱。處于起步階段的小學生語文學習,課堂的教學目的應定位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上。教師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目的及其階段性認識不夠清晰,就會出現(xiàn)教學目標不準確、不到位的問題。此外,個別老師的教學并未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個體需求,加之課堂過多地浮于表面文章,對學生的課堂評價習慣性忽略或者不夠重視,這些都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及技術
(一)制定清晰的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首要條件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期望達到的目標?!庇行Ы虒W的特征之一就是有正確的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具體反映,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jù)也是評價課堂的基本標尺?!毙抡n程的教學目標分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三個維度,新課改背景下,我們應該“以人為本”,以教學的三個維度為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制定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相互滲透,螺旋上升,提高學生實際認知的能力的同時,實現(xiàn)學生“全人”的整體提升。
(二)認清自己了解學生做到高效備課
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必須時刻認清教師的角色和學生的角色,教師不是教學的壟斷者,學生也不是學習的被動接受者。真正合理有效的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占主導地位。教師必須充分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合理有效的教案,真正做到以知識為本轉向以人為本,不斷創(chuàng)設合理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式學習,因材施教,因教施教。同時做好教學反思,對學生實行全面評價和多元化評價,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三)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采用合理多元豐富的教學模式
平等輕松的教學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最好形式,教師應該努力營造教師和學生平等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合適的教學內容,不但會使整個課堂活起來,也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興趣,保證最終的教學內容得以保證;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階段性性格和心理特點,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有針對性地教學,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除了日常的聽說讀寫基本呢管理的訓練,還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朗誦,知識拓展和聯(lián)想、再創(chuàng)造能力;多采用提問式教學法和啟發(fā)式教學法,設置教學情境和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中學,學中拓展,拓展中成長,最終達到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效果。
(四)面向學生,建立合理全面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評價也應該多元化。差異教學,差異評價,樹立全面正確的差異觀,實現(xiàn)學生差異發(fā)展。還要選擇適當?shù)脑u價方式,改變單一傳統(tǒng)的試卷評價體系,融入多樣性的評價模式,多方面結合,將平時表現(xiàn)和階段性成長效果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標準。同時將學生納入評價體系,實現(xiàn)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多種形式的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真正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最終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結語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又是重中之重,在教育改革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必須正確面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這個問題,認清自身,了解每一位學生,高效備課,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建立全面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掌握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改變現(xiàn)有教學的現(xiàn)狀,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J].教育研究,2007(6):10-11.
[2]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秦榮國,《考試周刊》2015.
作者簡介
廖秀珍(1967年5月-),小學語文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