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錦花
【摘 要】本文圍繞“德育歌謠”如何優(yōu)化學校德育工作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一是創(chuàng)編簡潔有趣的“德育歌謠”,讓音樂陪伴兒童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二是尋找內涵豐富的“德育歌謠”,讓學生在中華優(yōu)秀的經典文化中受到美的德育熏陶。三是巧妙使用有趣的“德育歌謠”,讓學生在課堂學習與課間生活靈動起來。
【關鍵詞】德育歌謠;德育工作;優(yōu)化;創(chuàng)新;詩意
德育工作是學校乃至一個民族的重要工作。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立德樹人”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明確為現(xiàn)代教育的根本任務。這是我們黨對教育本質認識的進一步深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反復強調落實“立德樹人”,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于中小學生,我們如何通過更有創(chuàng)新性的手段才能讓當前的德育工作更加“優(yōu)化”呢?筆者認為,創(chuàng)編、尋找與使用“德育歌謠”是很好的手段。
中國目前現(xiàn)階段的德育工作偏向于制度化,大多數(shù)的德育行為主要以說理教育為主,這種過于嚴謹?shù)摹疤铠喪健钡牡掠J?,很難取得優(yōu)質的德育效果。德育工作應該趨向于生活化、情境化,讓學生在體驗與實踐中獲得成長,應該更具有詩意與美感,從而讓學生更加美好的生活。通過“德育歌謠”這一手段,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如上目的。
一、創(chuàng)編簡潔有趣的“德育歌謠”,讓音樂陪伴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钡掠ぷ骶褪且粋€不斷糾正與美化人的行為、習慣、性格的過程。當一個人擁有了好的行為、習慣、性格之后,人生會更加美滿幸福。因此,對于中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而培養(yǎng)人的行為、習慣恰恰是瑣碎且十分細致的工作。“說理式”、“制度化”的德育工作方式既機械又容易帶來反效果,因此創(chuàng)編通俗、易懂、有趣的“德育歌謠”,會讓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二、尋找內涵豐富的“德育歌謠”,讓學生在中華優(yōu)秀的經典文化中受到美的德育熏陶
近年來,已有不少學校利用“德育歌謠”來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熏陶、塑造,但真正對學生能產生深遠影響的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德育歌謠”與經典兒童歌曲相比較起來,缺乏藝術性與審美性,在傳唱過程中學生的熱情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減。因此,尋找優(yōu)秀的經典兒歌,將其變?yōu)樘厥獾摹暗掠柚{”,更容易讓學生久久不忘,產生終身有益的影響。
我校自創(chuàng)辦以來,一直利用“國旗下經典誦讀”的方式,通過吟誦、演唱、舞蹈、快板等一系列的形式,將德育課程蘊含至國學活動當中,巧妙地將德育與藝術有機結合,旨在培養(yǎng)出具有中國精神、中國思想、中國行為、中國習慣的新時代合格的建設者與接班人。我校的這一項德育活動不僅受到了家長與學生的熱烈歡迎,同時也得到了上級領導部門及社會的高度肯定。
如果說創(chuàng)編的“德育歌謠”是普通樸素的“正常米飯”,那么優(yōu)秀經典的“古詩傳唱”則是高雅豐富的“營養(yǎng)大餐”。那么,有哪些經典的歌曲適合作為“德育歌謠”來使用呢?
1.國學經典啟蒙教材
一系列的國學經典啟蒙教材均已有人譜好旋律,都是可以直接從網上或音像店購買直接使用的。如《三字經》、《弟子規(guī)》、《笠翁對韻》等,晦澀難懂卻含義深遠的文字里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包含著“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方方面面的內容。通過“國旗下經典誦讀”這一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學會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人與社會、人與歷史的關系,還可以了解、學習、體驗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這樣的德育內容與德育形式,必然會對學生的終身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與作用。
2.古詩詞歌曲20首新學堂歌
這20首新學堂歌由谷建芬監(jiān)制,張宏光編曲,旋律動聽,歌詞精美,讓人一聽便心生喜愛。學生們學習這些歌曲,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yǎng)了樂感,可以受到高層次的德育熏陶與感染。
三、巧妙使用有趣的“德育歌謠”,讓學生在課堂與課間的校園生活靈動起來
創(chuàng)編與尋找到了優(yōu)質的“德育歌謠”,如何讓其發(fā)揮作用呢?相信這是許多學校都在思索的問題。在實際操作中,筆者總結出以下的幾種方法。
1.課前溫暖“課堂”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于漪老師曾說過:“一節(jié)好課,要在一開始便如磁石一樣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無論上什么科目的課程,課前的氣氛調節(jié)對于一節(jié)課能否點燃學生的熱情,可以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有了好的開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在開課之時,先讓學生合唱“德育歌謠”,是一種非常有趣的做法。課前通過唱歌,不僅愉悅學生身心,而且可以讓學生明確課堂要求。當學生根據(jù)旋律演唱起來的時候,不僅省卻了教師課堂上的再三強調的重復啰嗦, 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更加明確課堂行為,同時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學習氛圍,為課堂拉開了快樂向上的序曲。
2.課中調節(jié)“氣氛”
我國現(xiàn)有的班級人數(shù)普遍較多,小學一節(jié)課的時間為40分鐘。面對“大班化”的教育體制,一位普通的教師很難做到讓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來。因此,在課堂中,通過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有趣的小游戲、小活動等方式來調節(jié)課堂氛圍,是非常必要的。此時,“德育歌謠”也可以適時的“大展身手”。
在課堂之中,通過適時插入“德育歌謠”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之中同時獲得“三把鑰匙”,豈不美哉?
3.課間“靈動”生活
充實的學習生活會讓學生感到緊張,休息時光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因此,如果在早間時光、課間或是午間時光等,播放一些輕松、有趣、實用的“德育歌謠”,喚醒學生的耳朵,打動學生的心靈,讓整個學校靈動起來,是非常可取的做法。
如早間時光播放世界名曲——貝多芬的《命運》,會讓學生感到精神振奮;播放舒伯特的《軍隊進行曲》,會讓學生步履有力;播放兒童歌曲《藍精靈》,會讓學生幻想聯(lián)翩;播放《林中讀書》,會讓學生熱愛閱讀與鍛煉身體。利用高雅的世界名曲及兒童歌曲,變換成富有深度與內涵的“德育歌謠”,能讓學生的生活提高到更高一層次。如放學時光播放薩克斯名曲——《回家》,讓學生在依依不舍中離開校園,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總之,通過如上的方式可以將德育工作詩意化、趣味化,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安全習慣,更加可以培養(yǎng)學生有情趣的生活,成為富有高雅生活品味的現(xiàn)代化中國公民。
“除去雜草最好的辦法,是在地里種上莊稼。”德育工作也應如此。通過對“德育歌謠”的創(chuàng)編、使用與挑選,除了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之外,還可以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引領。通過對外在行為的塑造,對內在心靈世界的熏陶,讓學生得到雙重的成長,從而讓德育工作更生動更有趣、更高雅,也更情境化、生活化,更有內涵,更有詩意。從而引導學生在不斷地實踐體驗中,塑造出良好的行為、品德與人格,達到優(yōu)質的德育效果。
德國偉大的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哲學思辨中遨游到晚年時,幡然醒悟,回歸到了詩性的境界,寫下了一句傳誦五大洲四大洋的名言:“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弊屛覀兂浞掷谩暗掠柚{”,對德育工作不斷地“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從事工作中的一件美事。
【參考文獻】
[1]周邦春.《和諧社會中的藝術教育與道德教育——論藝術與德育的統(tǒng)一性》.當代教育論壇,2008年第10期
[2]郭聲健,殷瑛.《廓清藝術教育與德育的關系》[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
[3]谷建芬監(jiān)制.《古詩詞歌曲20首新學堂歌》.音樂光盤,2009年
[4]于安娜.《合唱藝術與德育教育》.吉林教育,2006年
[5]蘭崗.《學校藝術教育應如何實現(xiàn)“立德樹人”》.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