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武漢市光谷實驗中學 馬國新
“幫教育”,一所學校的教育文化
文 | 武漢市光谷實驗中學 馬國新
馬國新
武漢光谷實驗中學校長,倡導(dǎo)“幫教育”,認為教育是一種幫助,教育是幫的藝術(shù)。著有《為何而教》《幫教育——一位校長對教育的理解》等書,是《湖北教育》等教育期刊的專欄作者。
“幫教育”,作為一所學校的教育語言和文化,在光谷實驗中學起于2014年秋,目前,“幫教育”在理念和實踐層面均有進展。
進入2012年秋,光谷實驗中學一直在思考和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教育,“適合學生的教育”在學校的德育、課堂、教師成長,以及學校文化和課程等方面應(yīng)當如何體現(xiàn)。它對學校的教育和管理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戰(zhàn)。
為了應(yīng)對社會轉(zhuǎn)型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挑戰(zhàn),使學校教育更好地面向未來,更為了詮釋“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成長的教育”的辦學思想,讓其落地生根,2014年10月,“幫教育”作為一個專用名詞和一種教育理念,首先出現(xiàn)在我的“互助德育與幫學課堂”一文中。“互助德育”與“幫學課堂”與我們在2014年12月提出的“自救教師”概念一起,共同構(gòu)建了“幫教育”的基本框架。
“幫教育”的文化內(nèi)涵及定義
教育是一種幫助。這是我們所說的“幫教育”的內(nèi)涵,也是一所學校對教育的現(xiàn)實理解和簡單定義。
我們之所以用“幫教育”這一概念來表達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育行動,是因為我們覺得“幫”是教育的過程和方法,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本質(zhì)。同時,我們覺得一個“幫”字確立了學生在校園中的主體地位,能夠明確地指導(dǎo)我們落實學校的辦學思想。
幫是教育的過程和方法
在這里,我們所說的“幫”是一個動詞,指一種幫或幫助。
對于一個孩子或新的生命來說,其生命成長的過程是一個需要不斷得到幫助的過程。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教育的過程。所以,對于父母和教師來說,幫,不僅是教育的過程,更是教育的方法。
在校園,學生的成長是需要學生自己完成的事情,無論是父母、教師或他人都不能夠代替任何一個學生成長。這如同饑餓時我們面對食物,我們必須親自去吞咽,任何代替都無濟于事,只會適得其反,讓那種饑餓感更強烈。
當我們認識到成長不能代替的時候,校園中最適切的教育就只能是一種幫助。我所說的“幫教育”是一種幫助學生自主成長的教育,其意蘊是指教育者幫助創(chuàng)造一種適合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其核心是為學生主動發(fā)展提供支援。
“幫”是教育的本質(zhì)和目的
當“幫”是一個動詞,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幫”是教育的過程,也是教育的方法,但我們還是難以理解“幫”是教育的本質(zhì)。事實上,當“幫”是一個名詞,代表一種能量或能力,甚至是一種責任、一種智慧和精神時,“幫”會指向教育的本質(zhì)。
在科學家的眼光中,生命是一種能量聚合和消散的過程。為此,當我們將“幫”看作一種能量或能力,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從得到“幫”到積蓄“幫”,再到釋放“幫”的過程。人的一生是圍繞“幫”在展開,“幫”是人的生命的狀態(tài)和過程,是人之為人的本質(zhì)和核心。
因為教育是關(guān)于人的,教育的本質(zhì)會指向人的本質(zhì),所以我們認為“幫”是教育的本質(zhì)。
在“幫教育”看來,教育的目的是讓人獲得“幫”的能力,擁有“幫”的精神,成為一個被需要的人。
在“幫教育”中,我們圍繞學校工作的重心,又同時提出了“互助德育”“幫學課堂”和“自救教師”三個概念,并且強調(diào)“教育是幫的藝術(shù)”這一觀點和追求。
德育、課堂和教師的成長,是“幫教育”所要關(guān)注的學校工作重心。
互助德育=自省+互助
“互助德育”是說,德育是一個“自省”加“互助”的過程。德育除了“自省”,更應(yīng)當是“互助”的,是相互的感染和打動。
在光谷實驗中學,我們把“講衛(wèi)生、守紀律、懂禮貌、會學習”作為學校德育的起點,并將這十二個字作了一個更低起點的明確界定。不往地上扔垃圾就是講衛(wèi)生,不妨礙他人學習就是守紀律,主動與人打招呼就是懂禮貌,能安靜地坐下來看書就是會學習。如此明確和簡化,便不同學們清楚明白好行動。
而“人格自尊、行為自律、學習自主、生活自理”是學校的德育朝向,同時,我們將“互助德育”分成“養(yǎng)成教育、情感教育、三觀教育(集體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想教育”四個層次,方法上強調(diào)自省與互助,過程上研究師生關(guān)系的親密性、教育方式的無痕性、學習過程的隨機性和德育活動的多樣性,在倡導(dǎo)與禁止、民主與尊重、理解與對話、關(guān)愛與嚴格的行動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引導(dǎo)學生。
當我們的教師理解了“德育”,認同“互助德育”理念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教育者的道德面貌與孩子的一般模樣,德育就成了師生間的相互感動和互相幫助,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我們的教育就開始走向了平等。
幫學課堂=自主+幫學
“幫學課堂”是說課堂是一種“幫學”的狀態(tài)。光谷實驗中學的“幫學課堂”有“導(dǎo)學、研學、應(yīng)用、反思”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幫學課堂”是一種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是學習這一事件的主人,教師角色的定位是一位服務(wù)者,教師是課堂學習這一事件中的配角。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知識是一個自我建構(gòu)的過程。“幫學課堂”第一個要排除的觀念和行動是教師在有意無意間將學生視為容器,并且采取“滿堂灌”教學方式,其次是課堂中的恐嚇和體罰,最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拔苗助長是一種過度的幫助,包辦代替是一種課堂犯規(guī),反客為主是一種對教育觀念的背道而馳。
助人為樂是“幫學課堂”所歡迎的品質(zhì)和行動。課堂中,學生學習知識如同羊在草原上啃草,教師只能充當那牧羊人。牧羊人無需與草發(fā)生什么事情。當知識似一座礦山、學生是那礦工在開礦的時候,教師的角色只能是那礦專家,一旁幫助指導(dǎo)就夠了。
自救教師=自律+超我
孩子的成長需要幫助,成人的成長是一種自救。所以,教師的成長是一個自救的過程。為此,在“幫教育”中,我們還提出了一個“自救教師”的概念。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幫助者,這一幫助者至少需要扮演三個角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能力的培養(yǎng)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教師們要想扮好自己的角色就應(yīng)當明白,對學生的幫助是路徑,尊重和贊賞是方法,而教師的的自我成長是關(guān)鍵,師愛是前提。
“幫”是一種能力,然后才是路徑和方法。教師“幫”的能力首先是一種專業(yè)能力,其次是一種專業(yè)素養(yǎng),最后是職業(yè)精神。教師要懂教育學和心理學,要研究社會學和人文科學,要理解職業(yè)的價值,找到生活的意義,關(guān)注成長,敬畏生命。
教師的成長是一個自救的過程?!敖處煱l(fā)展的核心是基于自我的建構(gòu),內(nèi)在自我是核心,是發(fā)起者、維持者和加速者?!苯處煙o論是參加校外的培訓(xùn)還是參加學校的校本研究,教師只有想成長并主動參與其中,才能有所收獲,否則一切外在的活動都是無效的,正如“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nèi)打破是成長”這一條微信所言。
“幫教育”,一所學校的教育語言
一所學校,倘若,尋找不到自己的語言,便會消沉在萬千所學校之中。校園的失語是一種集體聲音的消失,是一所學校對教育研究的缺失,是一種教育智慧的不足夠,甚至是一種責任和精神的不在場。
“幫教育”這一概念或“教育是一種幫助”這一活動很好地回答了教育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顯示了一所學校對教育的獨到的理解,以及學校對教育的信心、勇氣和力量,彰顯了這所學校的存在。不僅如此,光谷實驗中學還用“互助德育”“幫學課堂”和“自救教師”三個概念個性化地表達了對德育、課堂和教師成長三個工作重心的理解,而且“互助”“幫學”和“自救”等所有語意的表達都指向“幫教育”中的“幫”字,從而讓“幫教育”理念體系化、結(jié)構(gòu)化和個性化,做到了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和好記憶,體現(xiàn)了我們的話語所要追求的個性和特色。
2.“幫教育”,學校教育的尋根之旅
教育失去了人,便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幫教育”確信人的幸福是教育的終極關(guān)懷,人對自我的尋找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是人幸福的源泉,而這一切來自于成長的自我超越和人性的核心“幫”的彰顯。
教育,無論如何變換,最終要回歸到人。
3.教育是“幫”的藝術(shù)
無愛則無幫,無幫則教育就不會發(fā)生,這就是為什么有“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一至理名言。
幫的能力就是我們的教育力,在孩子面前,所有的成人、特別是我們的家長和教師都需要有一種教育力。在校園,教師幫的能力至少應(yīng)當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學科能力、專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