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佩生,詹明峰,沈曉峰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皮膚科 (烏魯木齊830011)
△通訊作者
八味潤膚洗劑聯(lián)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手部慢性濕疹療效觀察
尚佩生,詹明峰,沈曉峰△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皮膚科 (烏魯木齊830011)
目的:觀察八味潤膚洗劑聯(lián)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手部慢性濕疹的臨床療效。方法:收集手部慢性濕疹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八味潤膚洗劑,分別于2周、4周后復查患者癥狀及皮損恢復情況并記錄。結(jié)果: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和復發(fā)率分別為96.61%、3.39%,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81.36%和15.25%(P<0.05)。治療后2周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瘙癢癥狀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4周后,試驗組患者的兩大癥狀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5)。治療后2周后,試驗組在改善患者紅斑及受損面積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4周后,試驗組患者紅斑、皸裂、受損面積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八味潤膚洗劑聯(lián)合他克莫司軟膏可以明顯緩解手部慢性濕疹患者疼痛、瘙癢等癥狀,減輕其皮損情況,降低其復發(fā)率,安全有效。
手部慢性濕疹是一種以手部皮膚瘙癢以及皮損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皮膚科常見疾病,病程較長,易反復發(fā)作[1]。筆者臨床工作多年,對該病的體會頗深,自擬止癢潤膚洗劑治療手部慢性濕疹,臨床應用多年,療效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診于我科的手部慢性濕疹患者,每組納入符合納入標準病例6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試驗過程中,試驗組和對照組各脫落1例,試驗組患者59例,其中男女比例為23∶36,平均年齡為(36.21±5.74)歲,病程為(18.31±9.12)月;對照組患者59例,男女比例為25∶34,平均年齡(35.87±5.62)歲,病程為(18.26±8.97)月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0.1%的他克莫司軟膏(注冊證號:H20130594),均勻的涂抹患處,早晚各1次; 試驗組:在涂抹他克莫司軟膏之前,給予八味潤膚洗劑(蛇床子、土茯苓、白鮮皮各30 g,苦參、地膚子、黃柏各20 g,川椒、蟬蛻各10 g)煎煮30 min后,待水溫適中時泡洗雙手,每次持續(xù)15~20 min, 2次/d,然后將0.1%的他克莫司軟膏均勻的涂抹患處。
3 觀察指標 臨床癥狀觀察[2]:分別于2周、4周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并記錄患者瘙癢、疼痛兩大主要癥狀的變化情況。
皮損情況觀察[3]:水泡:0分-無水泡;1分-水泡面積<2cm2;2分-水泡面積2~5 cm2;紅斑:0分-無紅斑;1分-紅斑色淺;2分-紅斑色暗;皸裂:0分-無皸裂;1分-微細小皸裂、未見血液滲出;2分-皸裂較寬、間斷滲血;皮膚受損面積:0分-0~20%;1分-21%~40%;2分-41%~60%。
4 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如下[4]。①治愈:患者手部瘙癢、疼痛等主要臨床癥狀,紅斑、皸裂等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兩個評分系統(tǒng)積分較治療前均減少>95%; ②顯效: 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及皮損明顯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70% ;③有效:疼痛、瘙癢及皮損均有所好轉(zhuǎn),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④無效:患者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兩組患者有效率、復發(fā)率等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癥狀、體征積分等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 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痊愈22例,顯效26例,有效9例,無效2例,復發(fā)2例,總有效率為96.61%,復發(fā)率為3.39%,對照組痊愈18例,顯效23例,有效7例,無效11例,復發(fā)9例,有效率為81.36%,復發(fā)率為15.2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主要癥狀比較 治療后2周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瘙癢癥狀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4周后,試驗組患者的兩大癥狀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5), 見表1。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主要癥狀積分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皮損情況比較 治療后2周后,兩組患者的皮損情況較治療前均明顯減輕,試驗組在改善患者紅斑及受損面積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4周后,試驗組患者紅斑、皸裂、受損面積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皮損情況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濕疹是環(huán)境因素和個體因素共同作用所產(chǎn)生的一種慢性反復發(fā)作性疾病,部分患者有明確的過敏史此外還與患者所接觸的環(huán)境、內(nèi)在精神心理狀態(tài)、代謝及內(nèi)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等有一定的聯(lián)系。他克莫司是鈣調(diào)神經(jīng)磷酸酶抑制劑,其主要靶細胞是淋巴細胞,可抑制淋巴細胞的免疫活性,從而起到抑制炎癥反應的作用,且不會出現(xiàn)糖皮質(zhì)激素相關不良反應。
濕疹屬于中醫(yī)“癬、風、瘡”等疾病的范疇,現(xiàn)統(tǒng)一命名為“濕瘡”,該病的發(fā)生與風濕熱三邪密切相關,治療多從祛風除濕清熱等方面入手[5]。八味潤膚洗劑是我科的協(xié)定方,是由苦參、蛇床子、地膚子、川椒、黃柏、土茯苓、白鮮皮、蟬蛻八味中藥組成,其中黃柏、苦參清熱燥濕止癢, 蛇床子、白鮮皮解毒燥濕祛風,土茯苓解毒除濕,地膚子可去皮膚中積熱,除皮膚外濕癢,川椒除濕止癢,蟬蛻疏風止癢,八味藥合用,組成解毒除濕,祛風止癢的基本方劑。
[1] 趙 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2001:226-228.
[2] 章承中,徐小英,顏美秋.慢性濕疹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其影響因素的臨床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 (19):2161-2163.
[3] 趙 辨.濕疹面積及嚴重度指數(shù)評分法[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1):3.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97.
[5] 馬 玲,劉紅霞.除濕解毒湯聯(lián)合馬齒覺外敷治療濕熱蘊膚型急性濕疹55例[J].陜西中醫(yī),2009,12(5):534-535.
(收稿:2016-10-20)
濕疹/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 @八味潤膚洗劑 他克莫司軟膏
R758.2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