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華
記得一次為媽媽做生日禮物的活動中,學生都在認真地制作禮物,我走到身體瘦弱、膽小、不愛說話的戶××桌旁,我看見她在一張雪白的紙上畫了一位年邁的老奶奶,寫了一句祝福的話。奇怪!戶××怎么把媽媽畫得這么老?由于戶××性格內(nèi)向,我想應該借這次機會表揚她,讓她變得自信一些,就和聲悅色地說道:“哇,你畫得太好了!媽媽會很高興的!”然而戶××詫異地看了看,拿起手中的畫,疑惑地眨了眨眼睛,好像在問我:“我畫得也不漂亮???你怎么這么夸獎我?你是在真心夸獎我嗎?”曉茜的眼神讓我意識到,我說錯話了,這時,同學們議論起來:“她沒有媽媽,她畫的是她的奶奶!”我頓時怔住了,天??!我在做什么?我蹲下來看到戶××的臉上掛滿了淚珠。課下找同學了解到,曉茜的父母離婚了,爸爸在外打工,她和奶奶相依為命。為此,我一直無法釋懷,我討厭自己的自以為是,不斷地檢討自己:戶××的生活本來就很苦,她的世界里沒有五彩繽紛、沒有家人環(huán)繞,感受不到爸爸媽媽的疼愛,所以戶××的畫沒有艷麗的色彩,沒有柔和的線條。孩子認為我沒有用心欣賞她的畫,只是隨口一說,只是在敷衍了事。由于我的不嚴謹、不用心,讓孩子產(chǎn)生了反感,拉開了我與她的距離,以至于從更深一層講,孩子會認為我的行為是虛偽的,她會認為老師不關(guān)心她,心里沒有她,甚至是我以后表揚的話都是虛情假意,老師的表揚和鼓勵讓孩子覺得不可信了??此埔患苄〉囊患?,卻給孩子幼小心靈罩上了一層陰影,這是教育的敗筆。
為人師者,要學習和掌握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方法,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學生坦誠相待,和學生互動時要真真切切,不得有一絲虛假,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要在學生行為上出現(xiàn)錯誤時,老師怕挫傷其自尊心,打消其積極性,泯滅其創(chuàng)造性,而避重就輕,一味肯定、保護。這種氛圍下教育出來的學生大多會在取得成績時就表現(xiàn)出自大、驕傲;在失敗的時候暴露出自卑、脆弱的缺點;在遇到困難時就選擇退縮,沒有信心,沒有擔當。所以,老師適時的否定也是一種肯定,一種愛的溝通方式,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做出有理有據(jù)的評價,有助于孩子良好的、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的形成,內(nèi)化成一種內(nèi)涵,從而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在成功的愉悅中感受身邊人的關(guān)愛,生活的美好。“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被認可、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在表現(xiàn)優(yōu)秀時就應該及時表揚,在行為有瑕疵時給予正確的評價和支持,這樣有利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被肯定與否定中不斷成長,獲得成長過程中真實的情感體驗,不斷完善對事物的體驗認知,讓孩子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修正自己。
我班有一名學生,很聰明,也愛表現(xiàn)自己,但心浮氣躁,不愛學習。我抓住其愛聽“贊歌”的特點,課堂上提一些淺顯的問題,給他發(fā)言的機會,及時給予表揚,該生學習興趣濃了,我為自己的“創(chuàng)舉”感到欣慰,可是好景不長,他又重蹈覆轍了,我慌了,束手無策。冷靜下來反思之后,改變了贊賞方式,在改變教學方式的同時,我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不再一味地唱“贊歌”,實時給點“刺激——小挫折”,出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果然效果很好,該生愛學習了,成績也穩(wěn)定了,知識掌握很扎實。
原以為我給予學生的情感教育,就是幸福課程的呈現(xiàn),是成功的教育,現(xiàn)在看來,我對課程的認知太膚淺了,要學習探索的問題還很多。我們呈現(xiàn)給孩子們的是單純的獲得知識上的滿足,對于那些生活歷經(jīng)挫折的孩子,我們教師要為其詮釋幸福教育的新解,即幸福與不幸可以相互轉(zhuǎn)換,幸福需要換個角度來看,幸福與苦難都是對生命的強烈體驗,告訴自己:你不是真的不幸,痛苦有時也是一種別樣的幸福,是選擇痛苦,還是選擇幸福,人生需要看到痛苦的正面意義,失而復得的幸福感最強烈。讓自己成為幸福的主宰者,找到幸福生活的秘訣,幸福在哪里?就在你身邊。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沒有情感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比耸乔楦袆游?,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豐富的情感,而心智和情感均處于萌芽階段的小學生尤甚。不可否認,教育是需要情感的,情感是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羽翼,更是他們學習興趣的驅(qū)動力,教師對學生的關(guān)愛、尊重、信任、關(guān)注、鼓勵、期待、認可等等,都會從心理上對學生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情感教學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的關(guān)鍵所在。對于學習和生活有困難的學生要時時關(guān)注溝通,了解其具體情況,叮囑班級的幫扶小組時常關(guān)照,改變以往常掛在嘴邊的避重就輕的不客觀評價,好的夸大表揚,不好的蜻蜓點水,不痛不癢。所以要正確使用這把“雙刃劍”,要綜合運用、掌握分寸,恰如其分、因勢施教。運用積極心理學知識幫助我們的孩子做生活的樂觀主義者,培養(yǎng)其堅定的意志品質(zhì),從而成為真正的智者、強者。
參考文獻:
[1]李尚榮.小學生情感教育初探[M].隴南日報,2012-07-04.
[2]任俊著.積極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