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震華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教學設備的更新,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課堂教學的設備更加先進,一方面促進了課堂改革的有效推進,另一方面也讓課堂教學的手段更加豐富,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不斷顯現(xiàn)。
關鍵詞:交互式電子白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隨著課程的改革進一步深化,電子白板產品備受教育市場關注,特別是交互式電子白板產品,市場需求持續(xù)增長。在近兩年,各個學校陸續(xù)安裝了交互式電子白板設備。作為信息技術的一部分,交互式電子白板技術的主要特點是:注重全班整體教學策略,包括老師的示范、演示、提示、探詢和提出問題,控制全班的討論,回顧工作進程。交互式電子白板功能很強大,能進行直接板書,電子備注,強調重點,隨時調用各種資源,模板化、程式化,可視功能等,它在課堂教學,發(fā)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而信息技術老師則承擔著為校園交互式電子白板廣泛運用的技術支撐?,F(xiàn)結合教學實際,我談一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促進學校教學過程中運用的一些收獲。
一、交互式電子白板讓數學越來越高效
交互式白板給數學課堂的展示提供了最為有利的現(xiàn)代教學條件。交互式電子白板系統(tǒng)通過投影儀將電腦主機內容投影到電子白板板面,在電子白板板面直接操作電腦桌面內容。這樣,教師所要提供的資源就可以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學生就可以在電子白板板面上進行操作。通過學生與電子白板的互動帶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改變只有老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單一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變老師教為學生主動學,更有利于學生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學習方式。
例如在北師大一年級上冊《小明的一天》的教學中,認識鐘面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指導學校數學教師采用了電子白板動態(tài)演示真實的鐘,調動學生對于鐘表已有知識的基礎。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的標注功能,在鐘面上用紅色熒光筆標出時針、分針和12個數,再動態(tài)演示時針和分針的行動軌跡,學生更容易獲取鐘面上的有效信息,便于學生歸納和整理知識,有效地解決了認識鐘面的抽象性,并在時針和分針的走動過程中,通過聲音讓學生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感受到時間的寶貴,進而珍惜和合理安排時間,在區(qū)分整時與半時鐘面,總結出整時與半時的不同之處這一環(huán)節(jié),在白板上同時交叉展示幾個整時和半時鐘面,然后請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從這些鐘面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在白板上標示出鐘面的不同之處,并拖動鐘面進行歸類整理,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在練習“撥一撥”“畫一畫”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電子白板上進行練習,利用電子白板程序的照相功能及時將學生的作業(yè)進行對比展示,學生能夠清楚地觀察到自己的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在對比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作業(yè);通過電子白板的應用程序,還可以保存學生每一個精彩思考的瞬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交互式白板讓語文越來越有趣
交互式白板給語文課堂增色不少。語文教學中應用電子白板,教師可以更好地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促進課堂有趣、高效。電子白板的強大交互功能開啟了學生心錄的大門,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放飛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翅膀。如,在指導教師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勾畫、批注功能后,學校老師在承擔校級教研課《落花生》時,運用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及時書寫功能,先將文本的主要內容在白板上顯示出來,然后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交流過程中,執(zhí)教老師還利用白板的勾畫和批注功能,請學生走上講臺,拿起電子筆,在白板上直接勾畫、批注,談自己的感悟,把自己的感悟帶進閱讀。這使得白板不僅僅屬于教師,更重要的是它也屬于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不僅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而且學生也從中學到在閱讀中如何進行批注,這樣的課堂教學更加富有實效。這種方式的閱讀教學,使師生、生生真正地互動起來,電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在課堂上第一時間得到了體現(xiàn)。
當然,交互式白板在英語、科學等學科上的運用也非常廣泛和普遍,使用過的教師都認為,交互式白板給課堂教學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對于課堂知識呈現(xiàn)方式、學生接受知識的方法的改變。
總之,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變,讓課堂更加有趣,更加高效,學習內容更豐富,課堂教學方式也得到變革,深受教師和學生的歡迎。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要不斷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的各種優(yōu)勢,做教師教學的有力推手,促進教師在教學中巧用、善用電子白板,為課程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齊放.新課程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問題與對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編輯 趙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