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小芳
【摘 要】打造精彩高效的課堂,從何著手?實踐證明,關鍵是課堂教學的層次。一節(jié)課如果教學的層次分明,有清晰的課時概念,有序的朗讀指導,有梯度的學法指導,有層級的問題設置,有層次地激發(fā)情感,就一定會出現(xiàn)語文課堂預設與生成激蕩成趣,和諧相生的局面。教學設置和操控越有層次,越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就越能吸引學生漸入佳境,就越有效。
【關鍵詞】教學層次;課時概念;朗讀層次;學法梯度;問題層級
一、清晰的課時劃分
事物的發(fā)展總是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規(guī)律,教學亦然。所以,課堂教學要注意課時的銜接,要有清晰的課時概念,做到每一課時都有明確具體的學習任務。這樣,教學才有側重,訓練才能扎實,重點才能突出,難點才有時間來突破。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就是在一節(jié)一節(jié)課中逐漸提高的。如果沒有課時概念,就會讓教學在低效中迂回,在淺層次里周旋。
二、有層次的朗讀訓練
教學千法讀為本。讀是閱讀教學的第一要務。把握了讀的層次就把握了學語文的關鍵。但是,在聽課時經(jīng)常看到,老師們還沒有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就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學生由于沒有真切的感悟和理解,讀起來就很難入情入境。其實,重視讀不是一遍一遍簡單重復,而是每一遍讀有每一遍的目的,老師重視引導,讓朗讀與詞句的理解、情感體會有效融合,相得益彰,實現(xiàn)朗讀訓練追求的效果。
如《翠鳥》的第一段,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外形特點寫具體,從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個方面把翠鳥描寫得栩栩如生、活潑可愛,是描寫小動物外形的范本。教者應準確把握,并采用恰當?shù)慕谭?,可以采用教師引讀,感悟寫作的順序;可以抓住重點詞讀,引導學生在理解基礎上感受翠鳥的形象;可以借助資源訓練讀,如課件資源,圖文結合讀(看圖描繪讀,看著畫面讀,想象畫面讀,借助畫面自己描述讀)加深形象的理解;可以以重點詞為脈絡,引導學生練習背誦,積累語言……富有層次的朗讀,把文本立起來,讓學生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這是個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過程。這種有層次的讀的訓練,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深化對中心的感悟。然后讓學生學以致用,仿說、仿寫小動物,便有路可循,水到渠成。
學習語文,不是老師教過,讓學生讀過,學生便掌握,而是要學生理解了語言,并在反復誦讀中內(nèi)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再到聯(lián)系生活運用語言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因此,朗讀教學要遵循規(guī)律,引導學生經(jīng)歷從生澀到流暢,到品詞句讀出感情,到口誦心惟,甚至熟讀成誦的過程,有序地訓練。課課如此,學生必然會訓練有素。
三、有梯度的學法指導
注意學法指導的層次,能讓學生在一節(jié)課里從歸納掌握方法,到嘗試運用方法學習新知識,到學生有能力自己學習。這個過程體現(xiàn)學生能力的由低向高的發(fā)展的歷程。學習了同類型的字詞,讓學生掌握了規(guī)律,再次出現(xiàn)類似就可以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舉一反三。這樣的學習過程會讓學生樂此不疲,享受成功的愉悅。例如《一株紫丁香》,老師通過引導發(fā)現(xiàn)第一節(jié)的最后一字的“院”“前”,發(fā)現(xiàn)這幾個字的韻母都是“an”,老師點撥:“這是詩歌的特點之一:押韻。押韻能使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比缓笞寣W生讀中感悟音韻美。接下來學習中,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并總結出:“這首詩的押韻,都是押‘a(chǎn)n?!辈⑶以谡b讀中鞏固認識。對書中類似的詩歌如《歡慶》《一株紫丁香》等就容易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歸納、總結,從而初步掌握詩歌押韻、節(jié)奏、分節(jié)等特點。
四、有層級的問題設置
問題設置的前提是圍繞文本。我們要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尊重學生,努力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激勵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感悟語言,在品味中學習語言,在實踐中發(fā)展語言,從而促進學生語言與情感的和諧共振,實現(xiàn)文心與人心的和諧交融。
問題設置的關鍵是找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稍加努力但又得花點兒時間去思考,就可以找到答案,這樣他們才有興趣。如果設置的問題難度太大,學生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反應肯定不熱烈;太容易,老師剛說出口,學生已經(jīng)不假思索就答出來,又失去討論的意義。老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從整體入手,精選內(nèi)容,梳理出一兩個整合性問題切入。例如學習一段話,可以先問學生“這段寫什么”;再問“抓住哪些方面來寫的”;然后探討“哪些詞句寫得特別精彩?你從中體會到什么”……簡單的幾個問題,從“整體把握入手──具體深入了解寫法──字斟句酌中感悟人文內(nèi)涵”,層次分明,克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善問的老師還會靈活地采用追問,使學生思考更深入。
五、情感激發(fā)的層次
情感是聯(lián)系師生的紐帶,溝通知與行的橋梁,激發(fā)認知的動力。老師要注意運用有層次的指導,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普羅米修斯》一文中的“受罰”部分,當學生與老師都游離于文本外,在空洞地說“這是一種撕心裂肺的痛”,學生以旁觀者的角度,根本觸及不了內(nèi)心,這樣的朗讀與理解都是膚淺的,毫無效果。可是當老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反復推敲,細細品味,通過多種讀書方法邊讀邊想,體會、感受人物的心理,學生在分析理解中讀,在讀中分析理解;在體會中表達,在表達中體會。因為議得有層次,從而由學生個體情感的激發(fā),促進群體情感的凝集。通過多元讀與議,真正使學生具有了獨特的內(nèi)心體驗,讀出了自己真實的感受,這種情感滲透到學生的心里,使之逐步內(nèi)化、升華。
這一系列教學不僅激活了語言文字,激發(fā)了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風暴”,還將“讀、說、聽”與“感、悟、思”等語文實踐活動與心靈體驗過程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教學在關注“語文”的同時更體現(xiàn)了“人文”。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本驼Z文而言,是母語教育課程,它不僅是一個學習語言、積淀語感的過程,還是一個滋養(yǎng)心靈、發(fā)展生命的過程。就課堂教學來說,知識不能采用頭腦轟炸式的簡單疊加堆積、灌輸,得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講究教與學的層次,研究層次的藝術,用智慧點燃智慧,讓智慧與激情齊飛,煥發(fā)出課堂生命的活力,打造精彩高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