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明
【摘要】許多高一學生入學時英語基礎較差,學習信心不足,如不及時根據他們的實際加強引導,他們就會逐漸成為學困生,影響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必須進行分類引導。本文對此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高中英語;分類引導;意義;方法
新課標下的英語學習的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考試,還為今后的工作,甚至終身學習服務。高中三年英語學習的側重點不同。高一年級:重點在培養(yǎng)興趣,鍛煉聽說能力,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同時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高二年級:堅持聽說練習,著重擴大詞匯量和閱讀量,以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高三年級:提高語言知識的準確性和綜合性,并努力提高做題技巧。高中英語課程的教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達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打好高中英語課程的共同基礎,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特別強調讓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得體地使用英語。由于學生現(xiàn)有的語言能力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只有尊重學生的差異并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進行分類引導,才是真正實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才會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實踐中,我對學習成績較差學生的具體引導方法如下:
一、要點滴積累,不要急于求成
急于求成就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或者一事無成的結果。急于求成往往表現(xiàn)為對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這樣做往往會給自己很大壓力,使自己失去信心,失去興趣。尊重記憶規(guī)律,反復是關鍵。利用點滴時間,與其他學科穿插進行。早晨是學習英語的大好時光,一定要好好利用。
二、要樹立信心,不要妄自菲薄
"即使是天才,他出生時的第一聲啼哭也不是動聽的音樂。"聽別人說的好,就急,自卑,否定自己。要知道別人也是練出來的,任何時候起步都不晚。要知道樹立信心的過程就是不斷犯錯的過程。要勇于犯錯,才能提高。
三、要做到博聞強識,不要只認課本
許多語言教育專家指出:語言能力的強弱與掌握語言材料的多寡成正比。語言材料輸入量越大,語言能力提高越快。其中背誦是一種強化語言材料輸入的好方法,是不可缺少的語言學習環(huán)節(jié)。背誦要背肯定是正確的東西,不要脫離上下文記單詞。注意生活中一閃而過的東西,如電影中,電視轉播中,新聞中,報紙上,網絡上出現(xiàn)的新的有趣的東西。
四、積極參加各種英語課外活動
圍繞課文開展各種形式的口頭、筆頭交際活動,如復述、討論(文段直接寫出的和未寫出的意思)摘要(全文或段落大意、按時間順序羅列史實等)、角色扮演、采訪、調查(與課文同類的話題)、寫報告等。
五、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具體做法是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上課可以結合時事、熱點給學生講有關政治、歷史、社會等各方面的新聞、幽默等。還可以通過開辟第二課堂,如舉辦英語角、講故事、各類競賽等。老師課后應當多和學生交流接觸,了解學生的需要,適當和學生一起參加活動、體育運動。課后還可以布置學生看英語新聞,然后再到學校進行交流。
六、注重作業(yè)批改,及時反饋信息
在教學實踐中,批改作業(yè)往往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一個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在此,我總結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自己對批改作業(yè)的看法。
1.鞏固教學效果發(fā)展學生智能。教學的一個根本目的,是要求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學習,最終成為一個能獨立工作的合格人才。課內教學的雙邊活動是至關重要的,但由于學生多,時間少,而學生主動活動機會則不多。所以,課外作業(yè)便是學生個體完成作業(yè)的獨立活動的基本形式。學生在完成作業(yè)過程中,需要獨立思考、獨立鉆研,這對學生有充分的實際鍛煉機會。課外作業(yè),有助于學生發(fā)展智能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靈活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并能培養(yǎng)學生按時完成任務的習慣和責任心,以及克服困難的精神。因此,教師要在作業(yè)的布置和批改上下工夫,不僅要重視答案的公平性、客觀性和唯一性,還要重視學生的選擇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及答案的開放性和多樣性。
2.及時反饋信息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每個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掌握程度都會在作業(yè)中直接反映出來。對于難度較大的題目,學生出現(xiàn)錯誤較多的作業(yè),教師批語應多加鼓勵,并且在講解時要具體詳細,對課堂教學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對于難度較小,作業(yè)一般不應該出現(xiàn)的問題,批語應該嚴肅懇切,并指導學生及時糾正。同時,教師可利用批語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征求對課堂教學,尤其是單元教學的意見,使自己對教學方法和教材處理更加科學合理,更加有利于學生主動接受新知識,提出新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在中下等水平的學生作業(yè)里用批語征求意見,堅持這樣做一段時間后,學生會主動向教師反映上一個單元中還沒有弄清的教學內容和在新課文預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就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學相長。
總之,因材施教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方法中的精華,已被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證明。這是全面提高每個學生學習質量的必由之路。但分類引導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心血與汗水,加大我們的工作量。但我堅信,同行們一定會以高度的責任心與使命感,去克服困難,努力奮進,為推進素質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