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葉
生態(tài)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根本,應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實現教學與學生發(fā)展的理想課堂。生態(tài)課堂具有有情、有趣、有序、有效的特征。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自主探究,合作生成,課后興趣小組的討論研究和合作是對課堂的延伸,這樣有情有趣的生物學課堂,必能提升教學效果。
一、構建生態(tài)課堂的必要性
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但對于學生的成長是不利的,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沒有參與其中,他們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發(fā)展。生物新課標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構建生態(tài)課堂。
二、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策略
生態(tài)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需要師生轉變觀念,借助各種教學媒介,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班級實際情況,建構各類興趣小組,營造小組文化。
1.轉變傳統(tǒng)觀念,樹立生態(tài)課堂的教學理念
中國的應試教育模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發(fā)展,教師需要研究適合時代的教育方法,采用生態(tài)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必能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新能力、有動手能力、有情趣的學生。教師要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實現自身發(fā)展,在教學中貫徹新理念,做有遠見、有思想、有見地的實踐者。
2.改變教學方式,構建多元的教學模式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是整堂課的主宰,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生態(tài)課堂應該采取多元的教學模式,要因材施教,這個“材”既是學生,又是教材,針對不同內容、不同學生,采用更合適的方法,如探究合作生成、互動探討學習、直觀演示法等。
(1)自主探究,合作生成
自主探究法,即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研究與探索,從而獲得結論的學習方法。它要求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索,合作交流,結果共享,少走彎路。
例如,在遺傳規(guī)律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預先設計幾個問題,由學生分組完成探究:設計實驗判斷顯隱性關系;設計實驗判斷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設計實驗判斷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還是X染色體。給出實驗材料,學生分組討論。在交流、分析、分享的過程中,既解決了上述問題,又總結了解決遺傳學試驗中三個基本問題的方法,即判斷顯隱性的方法,判斷是否是雜合子的方法,判斷伴性遺傳的方法。探究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討論,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共享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喜悅。
(2)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就是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為達到不同觀點相互碰撞融合,進而激發(fā)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學生必須積極主動。學生會將已經掌握的經驗和知識用于每一個學習情境。因此,除了在已有基礎上加入更多知識,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與相關的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形成學生自己對知識的定義,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例如,發(fā)燒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事情,有人捂著被子,有人脫衣散熱,到底哪種合理呢?學生提出了這個問題。正常生理情況下,體溫在37℃上下波動,就是說肌體的產熱與散熱維持基本相等。如果肌體的產熱大于散熱,體溫就會升高,就是我們說的發(fā)燒了。發(fā)燒個體維持體溫在39.0℃,說明這段時間內,產熱和散熱相等,要使體溫下降,就要使散熱大于產熱。所以脫衣散熱是正確的做法。有的學生提出“捂著被子可以出汗。汗液的蒸發(fā)是散熱的主要方式,也能達到降溫的目的”。的確,學生在知其然的基礎上又知其所以然了。
通過互動式教學,容易看出學生學到了多少,學的程度如何。教師也能明白學生的個人思維方式,可以為類似主題的課程制訂有效的教學計劃。學生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學習知識,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情趣性。
3.構建興趣小組,實踐與課堂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興趣小組活動的開展,能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擴大知識面,加大深度難度,因此興趣小組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補充。學生不僅能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還增加了很多由抽象知識轉變成具體知識的方法,更為課堂教學提供實驗材料。
例如,探究2,4-D對插枝生根的作用的試驗中,在選材上,可以利用本地的常見植物——葡萄。對于葡萄的種植,當地的農戶有豐富的經驗,可以讓興趣小組的學生去調查收集各種資料,采用不同品種、不同生長時期、不同生長狀況的葡萄枝條做實驗。本次實驗結束后,還可以利用這些材料種植。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既了解了課本知識,又增加了與社會接觸的能力,在葡萄采摘的時候,更能體驗豐收的喜悅。
生態(tài)課堂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是讓學生更具主人翁責任感的課堂。雖然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困難和問題,但我們堅信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領下,解放思想,把握好教師、學生、環(huán)境三者之間的關系,多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構建的生態(tài)課堂一定是綠色的,一定是美麗的,一定能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洪賓.基于學生認知沖突的課堂教學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11(9).
[2] 吳瑞霞.對課堂互動教學模式運作的思路[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20(4).
[3]孫玉紅.關注學生認知起點 提高教學有效性.[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