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梅
【摘 要】 目的:探討補脾助肺聯(lián)合化療治療耐藥肺結核的臨床療效及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5年06月我院收治的耐藥性肺結核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n=20)與對照組(n=20),分別給予補脾助肺聯(lián)合化療治療、單純西藥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后痰菌轉陰率、病灶變化情況及不良狀況。結果:觀察組1月末痰菌轉陰率為50.0%,明顯高于對照組1月末痰菌轉陰率30.0%,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病灶部分吸收19例、病灶未變化1例,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病灶部分吸收12例、病灶不變化6例及病灶擴大2例,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耐藥肺結核的治療上,補脾助肺聯(lián)合化療治療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耐藥肺結核 化療 臨床療效 痰菌轉陰率
中國為世界上結核病群體最大的國家,并且結核病的耐藥性已成為一個社會公共衛(wèi)生問題。中醫(yī)理論中,肺結核屬“肺癆”范疇,在肺結核的治療上,中醫(yī)藥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患者中毒癥狀,并且能減少化療的毒副反應。耐藥肺結核有單耐藥、耐多藥等多種類型[1]。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耐藥肺結核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行對照研究,探討補脾助肺聯(lián)合化療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0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耐藥肺結核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齡24~72歲,平均年齡(45.9±10.5)歲,單耐藥8例、多耐藥6例、廣泛耐藥6例。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齡25~71歲,平均年齡(46.2±10.4)歲;單耐藥9例、多耐藥7例及廣泛耐藥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耐藥性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觀察組脾健肺優(yōu)散1號與脾健肺優(yōu)散2號。其中,脾健肺優(yōu)散1號組方為:黨參、太子參、白術、黃芪、谷芽、山藥,及薏米仁、茯苓、山茱萸、蘇子、麥冬、貝母,還有干燥、百部、黃岑、熟地、款冬、知母、黃柏、地骨皮[2]。脾健肺優(yōu)散2號組方:黨參、太子參、白術、甘草、百部、百合、款冬,及地骨皮、貝母、麥冬,還有山茱萸、蘇子、茯苓、薏米仁、扁豆、谷芽、山藥及黃芪等。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組方,2次/d。給予對照組患者單純西藥治療,吡嗪酰胺(Z)(1.25g-1.5g) qd+丙硫異煙胺片(Pto)0.6g qd+環(huán)絲氨酸(Cs)0.25 bid+阿米卡星(Am)0.4g qd+左氧氟沙星(Lfx)0.4g qd。
兩組患者均給予6ZPtoAmCsLfx/18ZPtoCsLfx方案化療[3]。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3個月后及6個月后痰菌轉陰率,病灶變化情況,以及ALT增高、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百分率(%)形式進行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部不同時間節(jié)點痰菌轉陰率比較
治療1月后,觀察組痰菌轉陰率為50.0%,明顯高于對照組30.0%,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胸片病灶情況比較 治療后經(jīng)胸片檢查,觀察組病灶部分吸收19例、病灶未變化1例,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病灶部分吸收12例、病灶不變化6例及病灶擴大2例,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ALT增高1例,胃腸道反應0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ALT增高3例、胃腸道反應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0.0%,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中醫(yī)上,肺結核屬于“肺癆”范疇;脾胃肺之母,肺虛耗奪脾氣以自養(yǎng)導致脾亦虛,脾虛難以化水谷為精微上輸以養(yǎng)肺,則肺亦虛。祖國醫(yī)學數(shù)千年臨床實踐,對結核病的治療經(jīng)驗豐富,以“補虛以復其元,殺蟲以絕其根”為臨床治療原則[5]。
中醫(yī)藥治療結核病,可收培元固本之效,從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有效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自然修復能力,對結核病的治療可收標本兼治之效。近幾年的研究顯示,中藥僅能抑制結核菌,但無法殺菌,所以中醫(yī)治療結核病不宜采用單純中藥。本研究給予觀察組患者補脾助肺聯(lián)合化療,對照組單純西醫(yī)治療,結果顯示:(1)觀察組治療1月后痰菌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2)觀察組治療后病灶部分吸收19例,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相關研究結論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在耐藥肺結核的治療上,脾助肺聯(lián)合化療治療的效果理想,可提高痰菌轉陰率,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閆俊平,王穎,杜燕南等.補脾助肺聯(lián)合化療治療耐藥肺結核的臨床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15):117-118.
[2]邵長榮. 中藥芩部丹治療肺結核病案 110 例總結JZ].上海中醫(yī)研究雜志 , 2012,23(03): 41-42.
[3]肖潔. 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 12(04): 60-62.
[4]林文鋒.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難治性肺結核24 例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2014, 20(07): 376-378.
[5]張瑞梅, 高春景, 胡凱. 肺泰膠囊配合西藥治療耐藥性肺結核115例[J].陜西中醫(yī) , 2016, 27(12): 1470-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