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蘇星 吳綺禎
【中圖分類號】R472.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1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且患者預后差。手術切除腫瘤是傳統(tǒng)治療方法,但其復發(fā)率較高[1]。近年來,經皮射頻消融在肝癌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已經成為治療肝癌的一個新的重要手段。射頻消融是在超聲引導下,將射頻電極針直接插入腫瘤內,通過交流電產生的離子震蕩熱能,將病癥局部溫度升至45℃,促使腫瘤細胞蛋白變性,從而滅活腫瘤組織[2]。其優(yōu)點是創(chuàng)傷小[3]、近期療效顯著、適應范圍廣、并發(fā)癥少等,尤其適合于手術時機不理想、放療效果不佳的腫瘤患者。CT引導經皮射頻消融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靶向新技術,我科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共有56為患者接受此項治療,臨床近期療效滿意,現將術后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我科接受CT引導下經皮射頻消融肝癌患者共計56人,男40人,女16人,年齡38—65歲,平均年齡57.1歲。腫瘤直徑1.2—11.2cm,平均6.7cm。所有患者術前均行血、尿、便常規(guī),肝腎功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胸片,心電圖等檢查。
1.2 方法:患者取仰臥位,于腰部或大腿處粘貼電極板,進行CT掃描,確認腫瘤位置及進針方向、角度及深度。常規(guī)消毒,選用局部麻醉或基礎麻醉。引導針定位,重復CT掃描證實導引針尖位于靶點部位,連接射頻系統(tǒng)進行消融治療。根據患者病情、病變大小等情況調節(jié)RFA系統(tǒng)。出針后,局部用無菌紗布覆蓋,并用腹帶加壓包扎[4]。再次經CT掃描,證實治療效果及有無肝包膜下出血及氣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手術結束,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2.術后護理
2.1 交接清楚。病房護士與治療室護士要做好交接工作,認真填寫“介入手術患者交接單”,內容包括:生命體征、麻醉方式、手術名稱、皮膚情況、傷口情況、是否使用壓迫止血器、是否建立靜脈通路等。交接清楚,確認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一般狀況良好后帶患者回病房。
2.2 病情觀察。射頻治療后患者腹部情況的觀察至關重要。因為治療中可能損傷血管導致出血,損傷膽管及周圍組織如膽囊、結腸等,引起膽漏、腸漏,故應密切觀察腹部穿刺點滲液情況,保持局部清潔干燥。觀察有無右腹疼痛、腹部是否隆起和急腹癥癥狀,囑咐患者咳嗽時以手捂住穿刺點,避免大出血。肝癌患者常伴凝血功能不良,存在出血危險性,故術后應密切關注。遵醫(yī)囑常規(guī)心電監(jiān)護24小時,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并記錄,如發(fā)生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
2.3 發(fā)熱護理。射頻治療是使肝癌組織凝固性壞死,腫瘤組織壞死吸收或正常組織受損會引起發(fā)熱。這種發(fā)熱是非細菌性發(fā)熱,單用抗生素無效,需用物理降溫或退熱藥。當患者體溫高于37.5℃,低于38.5℃時,無需給予藥物處理,遵醫(yī)囑患者多飲水并溫水物理降溫。當體溫高于38.5°C時,遵醫(yī)囑給予物理或藥物進行降溫,出汗較多的患者應及時更換衣服與床單位,保持皮膚干燥清潔。
2.4 疼痛護理。疼痛是由于腫瘤組織壞死,腫瘤周圍組織充血水腫使肝包膜張力增加所致。向患者解釋疼痛原因,消除其緊張心理。術后要注意觀察疼痛的性質、部位、持續(xù)時間、強度,發(fā)現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術后肝區(qū)疼痛一般在1-3d內可緩解,疼痛劇烈者,遵醫(yī)囑給予止疼藥,觀察鎮(zhèn)痛藥的效果及不良反應。給予患者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分散注意力等措施緩解。
2.5 尿量觀察。射頻治療的高溫可以破壞流經腫瘤部位血液中的大量紅細胞,釋放血紅蛋白,而導致血紅蛋白尿。為防止血紅蛋白堵塞腎血管,每小時尿量不少于1ml/kg,當尿少時應使用利尿劑,保持24h尿量在2000ml左右。當出現血紅蛋白尿時,及時通知醫(yī)生,遵醫(yī)囑予以擴容、堿化尿液及利尿等治療。術后嚴密觀察尿液的顏色、性質及量,直至尿液恢復正常。對患者做好解釋工作,避免患者過分緊張。
2.6 肝功能異常。射頻消融術不僅損傷肝臟腫瘤細胞,對肝臟的健康組織也有一定的影響,造成肝功能障礙,引起肝組織凝固性壞死。術后醫(yī)囑予保肝藥物治療,還要密切觀察患者皮膚、鞏膜的顏色,判斷有無黃疸加重,轉氨酶升高等檢驗指標,及時復查肝功能。
2.7 飲食指導。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少食多餐,建議睡前加餐,補充碳水化合物。
2.8。心理護理 護士應在患者術后加強巡視,經常詢問患者有無不適,緩解其緊張及不良的情緒,并指導患者積極配合醫(yī)護工作。出院時應做好出院健康宣教,如按時服藥,合理飲食,避免過度勞累,按時復查等。
2.9 出院指導。告知患者術后要每月進行一次B超檢查及血清譜學檢查,3—6個月復查CT,了解肝功能變化及有無復發(fā)。囑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負重及劇烈運動,禁忌煙、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合理安排飲食。保持樂觀良好的心態(tài),注意自身病情變化,定期復查。
CT引導下經皮穿刺多極射頻消融是一種微創(chuàng)靶向新技術[5],具有創(chuàng)傷小、近期療效顯著、適應范圍廣、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6],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命。本組56例肝癌患者均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精心、細致、周到的護理,不僅可以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李丹丹,黃進,王陽,等.超聲引導下經皮單極冷循環(huán)射頻消融治療腎上腺轉移瘤的安全性及療效[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3,29(9):806-809.
[2]郭宏騫,李笑弓,燕翔,等.腹腔鏡下冷循環(huán)射頻消融治療腎細胞癌[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8,29(9):592-594.
[3]陳世晞,尹國文,徐衛(wèi)東,等.超聲引導下經皮射頻消融治療中晚期肝癌的臨床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8,17(1):37-40.
[4]PeterA.Rinck.醫(yī)學磁共振[M].宋英儒譯.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1—31.
[5]吳宇旋,竇永充,張彥舫,等.經皮射頻消融治療膈下肝癌[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6,15(12):728-731.
[6]馮鄂湘,吳宇旋,劉艷,等.CT引導經皮冷循環(huán)射頻消融治療膈下肝癌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報,2007,14(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