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海霞
自進行國家級子課題“作為學習策略的教育理論讀物選擇研究以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收獲,且深有感觸。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記得小時候有一本雜志,我家四口人搶著看,它就是——《讀者文摘》。剛開始我喜歡看其中的漫畫、笑話。后來被精美的封面所吸引,有經典古畫,有清純美女,有山水名勝——典雅高貴、別具一格,令人賞心悅目。
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品讀文章,更是由衷喜愛。文章內容豐富而有內涵,賈平凹、周國平、梁曉聲、畢淑敏、池莉等大家的散文都是我的最愛,總是逐字逐句細細地看。還有許多無名作者的經歷也很感人,令人深思共鳴。歲月荏苒,《讀者文摘》又改名為《讀者》,我也由學生成長為教師。但我對它的喜愛依舊。讀它,是一種幸福。它所選的美文讓我百讀不厭、回味無窮,就像一本好書值得珍藏,沒過期過時之說。就連工作繁忙時,我也不忘讀它,那是享受,是放松,是啟發(fā)。如同清泉,洗滌心靈,陶冶情操;如同知己,默默與我交流傾談;如同親人,輕柔地慰藉與撫平受傷之心……
記得在《讀者》中,曾看過一篇肖川的《教育的力量》,這是我最喜歡的章節(jié)之一,幾次拜讀后輕輕闔上,我的心卻不能隨書頁的合攏而平靜,我的腦海中仿佛是一片寬闊的海洋,肖川教授在我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
在書中,肖川教授講到了寬容,他說:老年人是較能寬容的,原因恐怕就在于老年人已經歷練人生,見怪不怪,更能接納人類廣闊無限的多樣性。青年人是最需要被寬容的,他們初出茅廬,棱角未鈍,往往鋒芒畢露,咄咄逼人。而寬容、寬松、寬厚給人以安全和融洽,更易于個性自由全面的發(fā)展,青年人也最需要以寬容的精神來行事。在我們的教育中,寬容比懲罰更具有力量,它對于造就健康人格,培植寬容,真誠,信任與正直的品質,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我想到了為人師的我,看到學生聽講不認真,作業(yè)沒有完成,課文不會背,我也會很生氣,但是我意識到了批評已起不到太大作用。如何既嚴格要求學生而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與自信,這的確不容易做到。我現在教的是初三年級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正是自以為成熟,以為自己可以決定一切的反叛時期。升學的壓力已經是高懸在他們頭頂的利劍,看著一張張可愛的面孔,實在是不忍心再去吵他們,于是我先管好了自己的情緒,接著把更多的指責變成了引導和獎勵,漸漸地學會了對學生的寬容。因為在講臺上,是我們在人生舞臺上的一部分,凡事也都只能“不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吾心”。
是啊,回想這么多年自己走過的路,正是自己放下老師的架子,以寬容之心待孩子,以善良之心愛孩子,以欣賞之心看孩子的結果,讓每一個成人都不再麻木、都易于感動,我們的生活會更加陽光燦爛!
讀《讀者》,你會有許多的感動,你會有許多的領悟,你還會有更多的反思。有一篇文章題目叫《優(yōu)雅的離別》,講的是2008年歲末的一天,開心辭典節(jié)目現場。與王小丫對坐的是一位有著美麗卷發(fā)的時尚女子,她一臉笑容,正在認真答題。她叫臧濤。答題過程中,通過小丫的介紹,作者了解到這樣的情況:33歲的臧濤不幸患上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術后不久,丈夫與她離婚。在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打擊下,她沒有放棄,一直堅持化療。然而到2008年底發(fā)現癌細胞已經殘忍地擴散。坐在臺上的她,生命已開始倒計時!然而,就是這個美麗而堅強的女子,那么從容與淡定,她毅然放棄治療,并做出了一個讓人敬佩的決定:捐獻自己的眼角膜。臧濤順利答對六道題目之后,獲得了央視送的一份大禮:一臺小巧的筆記本電腦,她把它送給自己年僅十歲的活潑可愛的兒子。在節(jié)目現場,她與答應為她做角膜手術的姚小明博士見面,并當場簽署器官捐獻協議書。她的舉止落落大方,笑容優(yōu)雅從容,絲毫看不出是個重癥患者。臧濤表示,如果可能,她希望自己的眼角膜能夠移植給一個小孩兒或一位老年人。她說:“孩子生活剛剛開始,是那么的需要光明;而老年人能在有生之年看見身邊的一切,心中不會留有遺憾。”
那一刻,我被文中的臧濤所感動。她優(yōu)雅的黑邊眼鏡,她時髦的俏麗卷發(fā),淡淡的微笑,從容的舉止,折射出的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面對風雨,巋然不動,寵辱不驚,是超然的境界??赐晡恼?,想想我們自己,工作、生活中還有哪些克服不了的困難呢?讓我們一起在有限的生命里,創(chuàng)造生命之美,敢于面對、敢于承擔、敢于付出……我把文章讀給我的學生聽,他們感動地哭了,為偉大的母愛、為堅強美麗的主人公。這比任何蒼白的大道理都更有教育意義!我給學生朗讀的文章有很多,如:《三文魚的生命旅程》,講述了三文魚充滿危險和悲壯的一生,它們遭遇重重困難,卻義無反顧地去經歷,去搏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告訴我的學生人生應該像三文魚一樣,去勇敢地經歷和成長。又如:2009年一期的卷首語《心靈是一棵會開花的樹》,文中寫到“誰也無法預報心靈之花開放的時辰,更無法向你描述它們怒放時的奇妙景象,但我可以告訴你,這樣的花,每時每刻都在人間開放。當有人在向世界奉獻愛心,這樣的時刻,就是花開的時刻?!蔽覍ξ业膶W生說:“希望你們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將來走到社會上,世界會更溫暖,而你們也將會是受益之人?!?/p>
我愛《讀者》,《讀者》中的真情故事,讓我懂得了感恩、寬容和愛,善待長輩、善待親情、善待友情;《讀者》中的海外文明,讓我緊跟上健康時尚的生活節(jié)奏,讓自己永遠不被時代拋棄。更為可喜的是我對這本雜志的熱愛已經深深影響到了我的女兒和愛人?,F在每逢來了新的一期《讀者》,他倆跟我搶著看。
朋友們,當因工作繁忙、家務纏身沒有太多時間品讀大部頭名家巨作,不妨拿起《讀者》賞析、瀏覽,定會喜歡上“它”。課題《作為學習策略的教育理論讀物選擇研究》的研究,讓我把以往所喜愛的書籍從中的收獲,收集、整理運用在教育教學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