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冬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2-000-02
摘 要 自1922年英國首次應用PPP模式以來,PPP模式作為有效措施被各國政府充分利用,其中也包括中國,既然要以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濟目標和服務水平為模板,就要在政策的采取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根據(jù)國情來進行修正改動。顯然,PPP模式被國家各級領導人認為是一種可以適合中國國情的模式,但運用這種模式不是什么風險都沒有一成不變的。在此,筆者將對關于基礎設施PPP項目的風險管理的幾個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 基礎設施 PPP項目 風險管理
對于PPP項目的風險管理研究,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個大家都有著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在PPP項目中應將風險分擔給項目相關方,而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自然就是成功地對項目風險進行有效正確的管理;而還有一些專家則認為PPP項目的各階段都應發(fā)揮出其特有的優(yōu)勢,控制或有效減弱它們的不足,有效的措施應當和政府的相關政策的制定和政府插手力度有關。在這里,要具體分析項目中影響它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一、基礎設施PPP項目的概念及其特點
基礎設施的PPP項目是一項需要真正進入此行業(yè)的專業(yè)人士來進行風險管理的項目,因此,PPP項目的概念和特性都很冗長繁雜,晦澀難懂。但這里還是要簡單說明一下,使看官們對PPP項目的概念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公共基礎設施PPP項目是縱向合作關系的契約組合,對其的認識是PPP項目成功的關鍵。PPP項目中分為多個主體,每個主體之間的縱向合作關系都具有“注定不完全性”契約的顯著特征,如果在沒有任何治理措施和管理手段的情況下它們之間的唯一的演化均衡只能是機會主義。這個特點使它們與顯性契約相比,這種默認契約對各個主體之間的機會主義治理發(fā)揮著更大的作用,因此,對于PPP項目的主體之間存在的默認契約使得基礎設施PPP項目的風險管理的研究很有必要。而據(jù)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信任機制,生育機制和互惠政策治理默認契約的有效處理方式,所以,對于基礎設施PPP項目的風險管理的管理政策,這幾個方法也同樣適用。與此同時,現(xiàn)代契約認為,現(xiàn)代生產(chǎn)關系的主要部分是依靠一系列契約關系連接的,而公共基礎設施PPP項目的本質就是各個參與方締結的契約組合。這里,就要強調一下關于公共基礎設施PPP項目的契約主體包括什么:項目投資人、項目管理者、項目公司和項目承包商。其次,以項目中心為中心的各契約主體締結的契約主要包括哪些,這里要說的而是主要包括而不是全部包括,有投資人與項目公司締結的融資契約、項目管理者與項目公司締結的勞動契約、承包商與項目公司締結的工程契約這幾個主要契約。第三,有了PPP項目的參與者,PPP項目的個主體之間的契約合作方,就要談一談PPP項目的實施情況了,先說一下公共基礎設施PPP項目的具體實施者,實施者包括施工企業(yè)、設計企業(yè)、監(jiān)理或者咨詢企業(yè)和材料設備供應企業(yè)等。各個項目的具體實施者在各個主體之間都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任務的性質和他們在項目契約組織中所處的地位無本質差別,也就是說他們都會被統(tǒng)一的冠上承包商的名號,項目公司和其內部的管理者則統(tǒng)一被冠上業(yè)主的稱號。在現(xiàn)代工業(yè)中,要求生產(chǎn)流水線有效快捷,總體提高中國的工業(yè)的辦事效率和處理時間的思維模式。所以,現(xiàn)代生產(chǎn)基本遵從“設計——施工——供應”這一線路,方便快捷,沒有任何多余繁復的面子流程,而在其中,“設計——施工”這一環(huán)節(jié)將項目建設的全部任務交個一個承包商完成。對于大多數(shù)的公共基礎設施PPP項目來說,最為重要最需治理的階段就是項目建設階段,所以,大家對業(yè)主和承包之間的契約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基礎設施PPP項目的風險來源
作為一項從國外引進的公共社基礎設施PPP項目,在國內與我國的使用體制不一定能完全契合,因此,透徹分析基礎設施PPP項目在我國投資的風險來源,對接下來要提出的治理方案和改進方法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掌握病因,才能更好地對癥下藥。再這里,筆者認為造成國內基礎設施PPP項目的風險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公共設施基礎PPP項目中業(yè)主與承包商契約的不完全性,其二是業(yè)主與承包商之間的機會主義的存在,這里將主要說明這兩個原因對基礎設施PPP項目風險所造成的的具體影響。
(一)公共設施基礎PPP項目中業(yè)主與承包商契約的不完全性
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基礎設施PPP項目中業(yè)主與承包商之間的契約不完全性。此前,阿羅和德布魯提提出了在市場競爭中一個一般契約模型,他在這個模型中指出當存在一個或有商品的完全集合時,市場能夠達到一般均衡狀態(tài)。由上述內容可得,在阿羅和德布羅提的理論中,契約是不重要的,這才引出了契約的不完全性問題。學經(jīng)濟學的人們可能知道,在現(xiàn)代契約理論中,人們放棄了新古典理論中的假設,即認為有限理性是不如完全理性全面實際的。在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總是為正數(shù)的現(xiàn)實生活中,契約是不完全的。繼繼科斯發(fā)表了他的開創(chuàng)性論文——關于契約不完全的論文之后,廣大學術界就對契約是否完全這一問題展開了討論。至今為止,關于契約不完全這個問題,比較有效且有見地的言論來自于威廉姆森,他認為契約不完全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在威廉姆森的理論中,契約不完全性是由不確定性和有限性決定的。那么,不確定性主要包括三種類型:第一,由于缺乏信息溝通導致的繼發(fā)不確定性;第二,由于隨機發(fā)生的情況導致的不確定性;第三由于交易方可能的機會主義導致的行為不確定性。這三種不確定性的分類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并不是相互平行相互對等,第三類的不確定性包含了策略性的欺騙,偽裝或者扭曲信息等,是一種不道義的契約手段,大多是情況下不建議業(yè)主或承包商的任何一方采取這種手段?,F(xiàn)實中幾乎所有的契約都是“不完全契約”,公共基礎設施PPP項目有一個顯著的高風險缺點,那就是其與市場契約相比,它的契約更加不完全,造成這個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完全,所以該契約被認為是存在“注定的不完全性”。契約是由信息的不完全和專用性投資產(chǎn)生的。在此過程中,由于自身利益的驅使,承包商在投標時極有可能為了競標成功而選擇提供有利于自身的信息,隱瞞對自身不利的信息,甚至于謊報虛假信息,這樣的話,會導致信息交流的單向性,投標者會因為對其信息的了解對競標者的實力造成誤判。與此同時,信息的獲取還是需要費用的,簽約前的調查費用,咨詢和分析,簽約后對于履行約定的情況和監(jiān)視都是需要支付巨額的信息款項。除此之外,公共基礎設施PPP項目的業(yè)主與承包商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資產(chǎn)專用性資源,所以,項目面臨的契約后機會主義行為也是契約不完全性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
(二)業(yè)主與承包商之間的機會主義
業(yè)主與承包商之間的機會主義包括業(yè)主與承包商的短期契約博弈、業(yè)主與承包商長期契約的不穩(wěn)定性、項目主體的機會主義行為。首先,先來說說業(yè)主與承包商之間的短期契約博弈。在公共基礎設施PPP項目中,業(yè)主與承包商之間存在著短期契約,短期契約的簽訂是在短期性合作的基礎上,而所謂短期性合作,就指的是一次性合作,但這也是一般而言。在國家出臺的強制性招標政策的約束下,大多數(shù)公共基礎設施PPP項目的承包山和業(yè)主之間基本都只能形成短期合作關系,比如學校的擴建項目。這里仍然會存在這個風險的大條件,那就是信息的不完全所導致的契約的不完全性。基于利益,很多承包商和業(yè)主都沒辦法完全履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根據(jù)研究表明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納什均衡的計算方法,在一次性博弈中,因為業(yè)主和承包商對于自己利益的切實保護,他們通常會采取西方經(jīng)濟學中著名的“完全理性人”的經(jīng)濟人思考方式,這種近乎完全理性的決策必然使雙方陷入到一個囚徒般的困境中,長此以往,利益矛盾一旦顯露出來,雙方的不合作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三、結語
基礎設施采用PPP模式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在眾多關于公共基礎設施PPP項目的研究性文章中,本文主要采用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眼光分析基礎設施PPP項目的風險管理的成因。知道原因就可以很好的順藤摸瓜找到對于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 周和平,陳炳泉,許葉林等.公私合營(PPP)基礎設施項目風險再分擔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4(3).
[2] 諾金.PPP項目的動態(tài)風險管理與監(jiān)督機制[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