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
新課程下的班集體管理,在本質上奉行“以人為本”的思想,即把每一個學生當作活生生的、正在成長的人來看待。珍視學生個體的價值,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作為班集體的主體進行管理方面的探究、自我管理與親歷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呼喚班集體管理文化的重新構建。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班集體管理,樹立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主題的班集體管理理念。
一、關愛每一個學生,用愛心撐起一片綠蔭
魏書生曾經說過:“要珍惜學生心靈中閃光的東西,以他們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每個班都會有些學習和意志品質方面較差的學生,班主任首先就不應當歧視,相反卻應該給他們以格外的關照,與他們定期聯(lián)系。對于這些學生,激勵永遠比批評更奏效,讓他們找回自尊與自信是至關重要的。該如何將愛的甘露灑向每個學生的心田呢?就是對學生的教育用心靈去叩擊心靈,用靈魂去雕琢那些千姿百態(tài)、形狀各異、不具完美的一個個靈魂,它需要耐心地、日復一日地、年復一年地觀察,慢慢地發(fā)現這些靈魂的棱角和缺憾,慢慢地因勢利導地削去他們的棱角,彌補他們的不足,慢慢地使他們的人格個性化、健全化,使他們的形象漸漸地完美。
比如,班內有一名學生,成績是倒數一二名,表現也很差,三天兩頭上網吧,徹夜不回家,就連他家人也對他沒有信心了。教師了解情況后,主動和他靠近,有事沒事常跟他聊天,終于走進了他的心靈。他告訴教師家長不信任他,所以他就破罐破摔,故意跟家人斗氣,其實他也想進步。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教師立即和他的家長進行了交談,糾正了他的家長的做法,并幫助他重新制定計劃,時刻提醒他要約束好自己。經過一學期的努力,他終于有了一些進步,一次期中考試成績前進了十個名次。在教師的倡導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無論成績有多差,表現有多糟,只要比上一次進步,就是成功者”,這些都成了班集體管理評價的標準。讓班集體每一個學生都沐浴在愛的光輝中,教育才可能順利進行。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成為班集體真正的主人
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園地,班主任除了要有一份愛心,更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的機會,讓每一個成員都真正擁有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責任心。
(一)靈活多樣,調動學生開展班集體活動的積極性。
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因人而異的,他們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這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靈活多樣的集體活動,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心理品性的活動方式。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活動興趣,使學生各方面的個性心理特性都得到強化和發(fā)展,達到寓教于樂、促進心理素質良好發(fā)展的目的。
(二)放權讓位,培養(yǎng)學生班集體活動的自主性。
在班集體管理過程中,應讓學生自己討論、計劃、安排班集體活動,從內容的確定、形式的選擇,到具體的活動實施以及結果評價,都要讓學生自己來進行。結合班集體的特點,安排有班集體特色的活動。這個時候,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由班干部組織班內全體成員共同討論研究并組織實施,這個時候的班主任應該是一個合作者和指導者,更重要的是一個積極的合作者,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他們是班集體的主人。
(三)營造氛圍,增強班集體管理的感染性。
要建立良好的班集體,班集體不應是學生個體的簡單組合,要發(fā)揮群眾功能,組織群體競爭,讓學生樹立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群體觀點。
三、樹立一切為了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管理觀念
新課標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要求學生不但要學會求知,還要學會做人,學會生存。所以教育最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因此應該樹立“為了學生發(fā)展”的管理理念。
(一)實施“發(fā)展性評價觀”。
讓學生在“鼓勵中發(fā)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受到愛的熏陶、情的感染,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不要以成績高下論英雄。冰心說:“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每個學生的智力不盡相同,興趣愛好也不同,不能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考100分,那些成績平平但有特長的學生,仍然是一名好學生。不能以分數定優(yōu)劣,而要用心去挖掘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人格得以健全。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用發(fā)展的眼光對待學生,特別是對經常犯錯誤的學生、紀律性不強的學生,更要多些關心,少些責罵,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和道德觀。
1.“習慣鑄就終身,細節(jié)決定命運”,好習慣是一個人終身受用的法寶。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一是教育學生保持已有的良好習慣;二是引導學生糾正存在的不良習慣;三是積極培養(yǎng)他們尚不具備的新的良好習慣;四是幫助他們提高識別能力、預防各種不良惡習的感染和侵蝕。
2.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養(yǎng),努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給學生以示范,做學生的榜樣,這對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使他們成為合格公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去想;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去看;解放學生的雙手和雙腳,讓他們去實踐;解放學生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fā)展?!眻猿诌@種創(chuàng)造性教育思想,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個性品質使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深遠的意義。
新課改實施不僅沖擊著原有的教學模式,而且是一場深刻的教育觀念的革命。要全面促進學生進步,只有教師先轉變教育觀念,關愛每一個學生,放手讓學生去主動參與管理,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新時期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