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威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qū)岐山路第一小學(以下簡稱岐山一校)正在走向百年,回眸歷史,一代又一代岐一人懷揣教育夢想,詮釋著教育的本真和追求。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孫洗宇老校長就提出要“辦有特色的學校”,之后甄蕓校長提出了“惟善、惟美、求真、求新”的校訓。學校選擇了“博雅”作為自己的文化標簽,以培養(yǎng)和彰顯學?!昂裰?、開放、嚴謹、雅致”的精神氣質。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臘,是一種以人的道德修養(yǎng)為內核,同時又與知識積累相結合的教育方法和過程,但博雅教育的思想卻是一個地道的中國傳統(tǒng)教育理念。早在周朝,教育者就以培養(yǎng)知識淵博、品德高尚的博雅君子作為最高理想,“博雅”二字構成了君子人格的整體框架。
擁有清晰的文化理念,是為了幫助師生知道“我們從哪里來,現(xiàn)在在哪里,將要去哪里”,于是在對博雅本質的不斷思考和追問中,學校又聚焦了兩個概念:課程與學習力。
學習力的核心價值與學校的博雅教育核心價值觀完全契合。學校從兒童心智發(fā)展需要出發(fā),于2013年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yè)委員會重點課題“中小學生學習力培養(yǎng)的研究”,成為課題基地校。在課題研究與實踐中,為學校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提供了動力。
從傳統(tǒng)文化中吸收營養(yǎng),是當代學校發(fā)展的共同根基。學校的六藝課程即源于博雅文化,以促進學生良好學習品性的養(yǎng)成為終極目標。為了讓六藝課程成長出博雅之大境界,需要教育者練就新時代課程建設的“大六藝”。
一、禮——課程的規(guī)矩方圓,環(huán)境建設
學習力的第一個要素就是學習動力。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睂W生正是通過從環(huán)境中獲得的種種刺激而反復理解和體味,影響并形成自己的學習意愿,這種學習意愿將產生積極的學習動力,并促使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學校環(huán)境是一個充滿意義的特殊地域。其中包含著豐富的隱性課程因素,儲藏著巨大的信息量。在校園建設中,一切資源以及教育者的意志,都以學生的直覺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從而影響、催發(fā)、誘導學生的學習能力、毅力、動力的發(fā)展。
學校廳廊文化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博雅樓四個樓層的廳廊分別圍繞“藝術情操”“國際視野”“集郵文化”“科技興國”四個主題來布置。
一樓廳廊的學生作品,是學生通往更高藝術殿堂的基石;成千上萬個英文單詞記錄下的西方文化,是學生打開國際視野的門窗;陳列在圖書館兩側的歷史標本,是學生穿越之旅的隧道;圖文并茂的科技常識,引領學生實現(xiàn)夢想……
博雅樓負一層近千平方米的空間,集合了多功能排練廳及用于烙畫、綜合實踐等活動的共七間專用教室,另有一個科技長廊及學校校史館。
學校還為學生提供了合唱排練廳、科學實驗室、多功能錄播室等四十余間專業(yè)教室,為多元的課程體系提供了優(yōu)越的環(huán)境。2016年初,區(qū)政府將緊鄰博雅樓和體育館附近三千平方米的新址撥給學校使用,也將全部開發(fā)為專用教室,為學生的心智發(fā)展開拓更加廣闊的領域。
二、樂——課程的和諧統(tǒng)一,整合變式
一切對學生有積極影響的元素都可以成為課程。學校將德育、教學、體衛(wèi)藝的管理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進行整合,將教師、學生、教育、教學合為一體來制定計劃、開展工作。以課程為導向的整合,因為減少了管理層級,既避免了信息傳遞過程可能帶來的誤解與低效,又把教師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有利于聚焦課程。
學校還找到了一條跨學科整合的最佳主題——戲劇。每個學期,每個班級選擇一個主題,編排校園劇。從選題、劇本創(chuàng)作、道具制作到節(jié)目排練,全部由學生完成。
當課程建設與實施成為學校的核心工作之后,管理的杠桿就撬動了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一切有利于心智發(fā)展的元素也都成了學生們喜聞樂見的課程。
三、射——課程的價值取向,學力發(fā)展
現(xiàn)代課程的價值取向應該更加人性化,應采用優(yōu)化思想使課程價值取向在不同層面上,保障學生從低層級向高層級發(fā)展,弘揚教育主體性,促進學力的發(fā)展。
想要大腦充分運作,需要健康的身體。岐山一校非常重視學生的基本運動量,并在校園中生機勃勃地體現(xiàn)出來。以大課間活動為例,可以見到太極扇、籃球操、花式跳繩、獨輪車、啦啦操等,都是體育教師自主研發(fā)的。學校在保證國家課時的基礎上,對體育課程進行優(yōu)化,補充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形成了具有豐富性、選擇性、實用性的岐一體育課程體系。它由四門必修課、八門選修課組成。
啦啦操、獨輪車、花式跳繩等課程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逐年分層螺旋推進。從一年級就開設足球課,并定期開展校園足球聯(lián)賽、軍訓、迷你馬拉松等競賽活動,“榮耀、堅毅、擔當、合作”,這些必備的學習品質在運動競技中得以塑造。體育活動還包括每天上下午共5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每天清晨共計40分鐘的社團晨練活動,每天一節(jié)35分鐘的體育課。學生每天累計的基本活動量遠遠超出了1小時。
學校追求的課程價值取向是“弘揚人性”。無論開發(fā)哪種課程,都必須符合學生的心智發(fā)展規(guī)律,以幫助學生在智力、身體、心理、性格、品質等方面都得到完整的發(fā)展。
四、御——課程的實踐創(chuàng)新,用活資源
每個人的學習都是建立在理解、資源和興趣之上,有效的學習就應該是一種愉快的思維活動。多一門課程,就會給學生多一種思想,多一個世界,多一種行走的方式,多一重生命。不斷豐盈的六藝課程,充分釋放了學生的學習張力。
學校將傳統(tǒng)的節(jié)氣、西方的節(jié)日、運動會、師生書畫作品展、一年級的入隊儀式、六年級的畢業(yè)典禮等都做成課程。以講、練、演、賽等自主命題活動為課程核心。這些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理性懷疑的思辨能力,開拓學生思考研究能力。
學校的家長資源課程更是將社會實踐的觸角擴展到了校園內外的所有領域。把家長請進來,發(fā)揮家長資源潛力。航空知識、國學禮儀、理財實踐、服裝設計、茶藝插花、消防演練……讓學生體會家長對生活的理解與熱愛,享受到更為多元化、民主化、生活化的課程,家長和學生教學相長,認識自然和社會的能力共同提升。學生還跟隨著這些“家長老師”的腳步走出校園,消防隊、航空航天大學、遼寧大學、魯迅美術學院、古代生物博物館、遼寧省科技館、盛京大劇院……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學生們的足跡。
校本選修、社團活動和班本課程的結合,不僅是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強力的調節(jié),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五、書——課程的師本開發(fā),收放自如
在學習力課題研究的四年里,教師已漸漸形成了研究和學習的思維習慣,并涌現(xiàn)出了一批研究創(chuàng)新型教師。
學科性的研究,教師們就在學科組內交流;方法層面的研究,沒有學科界限的,就可以在所有教師中推廣。英語教師借助網絡資源、手機微信等,成立班級的展示平臺,與學生交流語音語法,學生則可以展示學會的歌曲、小詩。班主任建立了自己的線上“作文時間”“名師引讀”“讀書群”,定期和家長、學生分享作文和書籍,家長和學生通過微信、手心網等平臺收聽或觀看。
教師還結合自己所長研發(fā)了趣味益智類課程:智慧游戲、棋類課程、樂高課程、左手書繪、頭腦風暴、綠色創(chuàng)作……這些課程讓學生在充滿娛樂性、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的氛圍中,開發(fā)大腦,掌握技能。
豐富的課程、多元的學習方式打破了教科書的制約,學習范圍大大拓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或退到幕后,在學生需要時給予適當指導;或擔任導師,引領學生領略高處的風景;或成為學生學習合作體中的一員,變成學生的伙伴;又或是變成一名觀眾,細細欣賞學生的收獲。
六、數(shù)——課程的評價調控,成熟發(fā)展
課程的順利開展還需要成熟的評價調控系統(tǒng),為體現(xiàn)課程評價所具有的導向、監(jiān)控、矯正、鑒定的功能,學校制定了學生、教師、課程實施三位一體的課程評價調控系統(tǒng)。
一是對學生實施多樣化評價。通過過程、期末、單項、綜合等多種評價項目,采取紙筆測試、家長參與的表現(xiàn)性評價、作品評價的綜合應用等多種方式,更好地考查學生在各方面的發(fā)展情況,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二是對教師實施規(guī)范化評價。課程評價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堂評價;課堂評價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學習力評價。評價所依據的標準就是國家課程標準及校本課程目標。學校制定了《教師工作考核量化細則》《岐山一校六藝課程管理與評價細則》,具體評價教師課程實施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
三是對課程實施全方位評價。學校以課堂評價量表引領教師的課程實施。既評價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程序和內容,又評價教師和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行為和體驗。
三位一體的課程評價調控系統(tǒng),把不同層面、不同視角反饋回來的信息整合分析,提供給課程開發(fā)實施者,作為調整課程策略的依據,不斷推動課程的成熟與發(fā)展。
課程助成長,六藝皆學力。為了學生的心智發(fā)展,四年來,學校不斷探索研究提升學生學習力的有效路徑和方法,這樣的課程改革使教育者有了新的定位,受教育者得到了新的關注,教育方式有了新的突破。近年來,學校多次在全國省市區(qū)取得驕人成績: 2015年被評為沈陽市“十百千”辦學特色學校、全國新教育示范校、全國體育示范校;2016沈陽市中小學藝術展演大獎;岐一啦啦操榮獲全國啦啦操聯(lián)賽冠軍;“歌德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錦標賽中,學校男足闖進16強,女足勇奪銅牌。這些成績的取得有力地證明:博雅“大六藝”是確保課程健康發(fā)展的有效路徑,它已將學校的工作全面助推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育人之初,慧于師;育人之美,沁于心;育人之巔,持于恒。培養(yǎng)擁有終生學習力的博雅學子,為兒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基是教育的永恒主題,岐山一校的教育工作者將繼續(xù)向學習力課題縱深研究,開創(chuàng)師生成長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