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茜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給教育事業(yè)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教學觀念也要與時俱進,所以,數學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角色,從主導者變?yōu)橐龑д撸囵B(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一、數學課堂教學“簡單生活化”
當前,數學課程改革十分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強調“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本著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從數學教學的需求出發(fā),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客觀世界,并架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
美國學者布魯納認為:“任何學科的內容都可以用更為經濟、富有活力的簡約方法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習者易于掌握?!彼^“簡單化”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建立在人類的認識發(fā)展過程及規(guī)律和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之上的一種教學方法,運用“簡單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將原本復雜難懂的數學知識簡單化,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數學課堂教學要以教材為主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知識的載體。教學知識前后聯(lián)系緊密,許多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fā)展,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中,只要認真思考就能產生許多問題。教學過程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而教師對教學大綱的理解、對教材的認識程度,決定著課程實施的方向和實際效果。在教師以往的觀念中,只要按教學大綱和教材進行的教學就是好的教學,這種觀念長此以往的結果就是教師過分依賴于教材,限制了自己研究教學實際、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學進行教學的積極性和能力的提高,也形成了教師固定的思維模式。在新課程標準下,出現了大量的開放性試題,讓教師變得無所適從也失去了評判標準。在現代課程教學改革要求下,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的觀念,在理解改革的思想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不同教學模式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受教需求。
三、數學課堂教學要把握“三實”
要想創(chuàng)建理想中的課堂,教師不僅要以教材為中心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基礎知識,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更要以課堂教學的“三實”——真實性、樸實性、扎實性為立足點。
1.真實性
由于個體對所學內容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學習方法的不同,導致在信息提取、轉化、貯存等各方面的個性差異,由此產生了能力結構的差異。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有計劃、有目的地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關注每個人的不同之處,全面考慮到課堂教學中不同的突發(fā)狀況,并有與之對應的措施來解決。面對學習上的“困難戶”時,教師應給予正確的引導,以課后幫助、一幫一等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鞏固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2.樸實性
當今,各個學校以及教師為了績效評價,紛紛開展“優(yōu)質課”“觀摩課”,出現種種“弄虛作假”的形式化“表演”,過于追求課堂氛圍的活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看似得到提高,整堂課掌聲不斷,但一堂課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學到了多少卻并不知道。然而這種課堂忽略了教學的本質是育人。有的教師在課前準備敷衍了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管某個知識點是否需要討論,通通讓學生分組討論,而學生很少會一直討論問題,這樣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3.扎實性
一堂課成功與否,主要看學生從這堂課中學到了多少知識。教師要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以教材為指導核心,進行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并能運用實際生活中,構建學生學習思維的框架,完善學習知識的網絡體系,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有扎實的基礎知識。
簡而言之,為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要把課堂教學改革落實到實處,勇于實踐,不斷思考和創(chuàng)新,為構建理想中的課堂堅持奮斗。
參考文獻:
[1]嚴群霞.實施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軟件(教育現代化版),2014(9):178.
[2]梁艷梅.新課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幾點做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87.
[3]程 紅.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認識[J].華章,2012(11).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qū)北街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