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志紅
遼寧電力中心醫(yī)院外科,遼寧沈陽 110006
下肢深靜脈血栓屬于一種常見的術后并發(fā)癥,靜脈曲張、長期臥床、血液高凝狀態(tài)、手術刺激等是引發(fā)該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病期,通常會伴有患肢疼痛、血栓遠端靜脈高壓、肢體腫脹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該次研究選取該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骨科手術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作為該次研究主體,現(xiàn)報道如下。
60例患者于該院進行骨科手術,依據入院先后時間分組,即參照組和干預組,參照組30例(男患/女患各有15例),年齡范圍:24~75歲,均值年齡 46.5歲。干預組30例(男患18例,女患12例),年齡范圍:23~75歲,均值年齡45.7歲。對比參照組和干預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衫^續(xù)以下研究。
參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患肢管理,心理護理等。干預組患者則接受全面的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及時了解患者并發(fā)癥情況,回顧其手術資料,分別在入院時和手術后對患者身體狀況做一整體評估。開展全面的健康教育工作,對提升患者自我預防并發(fā)癥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健康指導有助于加深患者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認知程度,提高患者預防、護理意識,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有助于患者恢復健康[1]。②心理干預護理,骨科手術患者術后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軀體運動障礙,患者心理上難免出現(xiàn)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對術后護理有較為強烈的抵抗情緒,護理人員很難開展護理工作。針對該類情況,護理人員要積極的與患者溝通,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適當給予心理安慰,增加護理依從度,有效預防深靜脈血栓。③藥物干預護理,骨科術后患者為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出現(xiàn),一般會給患者服用的低分子肝素鈉,該藥物藥效長,通過皮下注射給藥,是現(xiàn)階段骨科術后預防靜脈血栓的有效藥物的之一。用藥期間護理人員要觀察患者牙齦、針眼等是否有出血的情況。④飲食指導,患者術后以清淡食物為主,叮囑患者多食新鮮蔬菜瓜果,如香蕉、蘋果,有助于通便,避免出現(xiàn)便秘的情況,降低下肢的靜脈回流出現(xiàn)障礙[2]。另外,叮囑患者及時排便。⑤術后功能鍛煉,術后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指導患者開展早期功能鍛煉,實施早期功能鍛煉對促進靜脈回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有效預防血栓的出現(xiàn)。因此,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接受早期功能鍛煉,按照循序漸進原則,由腳趾活動-伸腿-下床活動,直到能自行參與日常鍛煉。首先,協(xié)助患者找到較為舒適的體位,有助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下肢抬升30°,使得下肢遠端處于偏高位置,膝下不得墊枕頭,不利于靜脈回流。注意每2 h護理人員或者是家屬幫助患者翻身,直達深呼吸動作。另外,指導患者下肢氣壓治療1次/d,有效改善其血液循環(huán),減緩下肢水腫癥狀,降低術后靜脈曲張帶來的疼痛感,起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鼓勵患者早日下地行走,可加快靜脈血液的循環(huán)。床上活動則可以做簡單動作,如翻身、屈膝等動作,必要時可使用彈力襪幫助患肢血液回流;而針對可自行活動的患者,護理人員則囑咐其不要蹺二郎腿,這樣的動作不利于血流[3]。
對干預組和參照組60例患者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同時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展開分析。
60例患者通過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全部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 χ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6.7%(2/30),低于參照組的 26.7%(8/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中的,非常滿意15例,一般滿意13例,不滿意2例,總滿意度93.3%;參照組依次為10例、14例和6例,總滿意度為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骨科患者發(fā)生深靜脈血栓是由很多因素造成,一般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是在患者術后,對患者預后不利,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特別是老年患者,術中止血帶止血,使用過程中可能會使血管壁受到損傷,特別是其臨床癥狀包括靜脈壓增高、組織缺氧和伴有下肢腫脹極容易發(fā)生靜脈血栓。癥狀較輕者未得到有效治療有可能會留有殘疾,嚴重者可能會出現(xiàn)肺栓塞,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要為患者提供干預護理措施,這對預防深靜脈血栓具有關鍵作用[4]。該次護理分析中,干預組患者接受全面干預護理措施,由基本的健康教育指導開始,目的在于提升患者對深靜脈血栓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意識;而心理護理幾乎是每一類疾病都會應用到護理措施,心理護理可緩解患者焦慮情緒,增加護理依從度;而藥物干預護理臨床上顯示是預防血栓的有效藥物;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循環(huán),減少下肢水腫的情況,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5]。該次研究結果顯示: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干預組6.7%,參照組2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滿意度:干預組 93.3%,參照組 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效證明對骨科術后患者開展干預護理對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積極意義,同時還可確保護理質量,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在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護理分析中,為患者開展術前、術后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提升護理滿意度,增進護患間的情感,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應用的價值。
[1]張建玲.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9):83-84.
[2]陳戩宏,息子龍,袁柱.全髖關節(jié)置換后對深靜脈血栓的綜合預防[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17):2642-2647.
[3]徐園,楊旭,王曉杰,等.國內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0):1222-1225.
[4]干巧娥.骨科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40):47-48.
[5]倪惠,王雪華,邵鳳慧.骨科患者深靜脈血栓防治與護理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4,14(5):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