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瀾馨
一、引言
互聯網是網絡與網絡所串連成的龐大網絡。在全球范圍內,個人、企業(yè)、學術和政府等領域像蜘蛛網一樣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式叫“網絡互聯”,在此基礎上的覆蓋全球性互聯網絡就稱為互聯網。
2015年第37次《中國互聯網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6.88 億,全年新增網民共計3951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0.3%。
青年時期是一個人性格、認知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把握這個重要時期的獨特性,會對青年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學校、社會、教育工作者不能只重視文化專業(yè)知識的教育,還要讓孩子們具備健康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創(chuàng)新思想教育方式,利用網絡新媒體來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能辯證看待問題的輿論觀。
二、網絡發(fā)展引導青年產生“蜂群思維”
2015年第37次《中國互聯網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中第一個突出特征是網民最主要的上網設備是手機,其使用率為71.5%。截至2015 年12 月,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6.20 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由2014 年的85.8%提升至90.1% 。
在青年總結網絡對自己的影響的文字資料中顯示,96%的青年是用手機使用互聯網,而調查問卷的結果也顯示85%以上的學生明確表明手機是每天上網的主要設備,其中選擇手機和電腦兩項的人數共占總人數的11%(如表1所示)。
互聯網成為青年獲取知識的最好媒介,數據表明手機是青年拓展課外知識面的最好工具。特別是互聯網信息進入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等多個領域,揭開了青年拓展知識范圍的序幕。特別是青年在學校的課堂一般是單向“灌輸式”“簡單說教”,而在網絡時代下,青年的課堂教育轉變?yōu)椤皾B透式”“豐富多元”的教育。
青年除在學校學習基本課程以外,其學習需求還能在在線教育中得到滿足。在教育部的積極引導下,“愛課程網”推出“中國大學MOOC”,清華大學發(fā)布了“學堂在線”,上海交通大學有了“好大學在線”,多個高校和互聯網企業(yè)聯合開發(fā)出各種大規(guī)模在線教育平臺,在線高等教育開放課程平臺紛紛免費開放,以此提高青年的學習主動性,使其樹立更高的學習目標,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找到學習方向,端正學習態(tài)度,用學習的精神面貌體現出青年的文化素養(yǎng)。
網絡發(fā)展幫助了青年從“個人意識”進化到“群體意識”,可能使青年的思維層次達到更高水平,這就讓我們想到凱文·凱利提出的“蜂群思維”,也就是說青年作為個體對網絡信息的接受、認識、分析達到群體共識的一定數量之后,會從量變到質變。
“蜂群意識”常給青年帶來環(huán)境適應性、思想進化性、新穎可能性等特性,這樣的特性有利于青年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有利于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優(yōu)秀青年。但是由于青年思想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出現“失控”并走入“迷宮”的現象。
三、互聯網信息導致青年步入“迷宮”
在互聯網發(fā)展的今天,全世界范圍內的人們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經驗和信息。誰能更迅速地接受變化、掌握信息,誰就能更好地使用互聯網把握好明天。這樣的機遇對于青年來說更是不可錯過的,特別是以技術技能為主的高職教育來說,“藍領”能夠掌控信息就意味著技術革命、技術創(chuàng)新,更是未來道路上通向成功的“敲門磚”。可是預知世界的變化,追蹤信息傳播的網絡的時代讓人們的生活慢慢改變,特別是思想意識并沒有得到很好固化的青年,更是必須不斷改變、不斷適應互聯網時代,跟上時代步伐,在生活中尋求新的生存法則。
青年通過互聯網獲取知識不一定是學習的最終手段,應在尋找、獲取、分析與理解之后,進行思想意識的加工,轉換成有利于自己成長成才的知識,以此來達到學習的終極目標。而信息超載、網絡負載都導致青年陷入網絡“迷宮”,隨著網絡鏈接而偏離目標,學習主動性減弱、效率低下,更加拉長了青年迷途的路程,不利于青年保持正確的人生觀等(見表2)。
在調查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寫過對網絡的認識的個人總結,筆者總結了其中有關學生對互聯網信息產生迷茫的相關表述??偨Y整理文字資料,主要有以下幾個觀點 :①網絡信息的多元化,使學生感覺整個世界都糾纏不清;②上網時,學生會忘乎所以地投入;③豐富的互聯網信息對學生本人造成一定的“信息污染”;④比起高中的被迫學習,沉迷于網絡世界更能讓學生滿足;⑤互聯網言論發(fā)表過于自由,學生無法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⑥有些信息的傳播會轉變學生原本堅持的觀點;⑦長時間的上網會導致學生分不清現實和虛幻;⑧有了互聯網以后,學生覺得自己的人生觀變得不再簡單、單純。由此可見,網絡信息多元化確實影響著青年一代的思想意識。
四、網絡給教育工作者帶來對青年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機遇
2016年5月27日,首屆北京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壇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針對高校輔導員如何加強利用互聯網對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當代青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展開。會議核心思想是高校輔導員呼吁: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供給側改革”。對于互聯網和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青年一代,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一定要從政治思想、道德觀念等各個方面去引導他們,關心他們的成長。
1.利用網絡平臺,以“私人訂制”的方式重塑青年思想道德教育
現在的在校生多半是“95后”的大學生,根據調查,他們初次接觸網絡的時間在初中或者小學,這意味著他們是伴隨網絡一起成長的一代人,這代人我們可以稱呼他們?yōu)椤盎ヂ摼W原住民”。調查問卷也體現出青年的這種特性。
既然這代青年是“互聯網原住民”,那么網絡平臺必定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陣地,特別是網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fā)展,教師要順勢利用網絡平臺,展開有針對性、需求性的網絡調查、網絡寫作、網絡評價等,基于數據化的統(tǒng)計可以了解個體差異,教育工作者要提升解析力、感染力和影響力開展個體化服務。
“私人定制”的方式不僅可以運用在商業(yè)服務上,也可以用在對青年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上。即使我們不能把“私人訂制”用于課堂這樣的集體性的教育場所,但是“私人訂制”可以在青年日常生活中創(chuàng)建網絡教學情境,更好地調動青年的思維,使其更好更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可以使教育工作者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氛圍,強化青年的思想意識,強化思想道德建設。例如,教育工作者從青年實際出發(fā),以青年提出問題、教育工作者解決問題的方式來點燃學生探究性的學習熱情。
2.搭建網絡平臺,建立一體化的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
互聯網信息如蜘蛛網般延伸到社會各個方面,網絡教育平臺數量多、內容雜、傳播廣,但是非常突出的優(yōu)質產品少,精準分類少。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教育工作者更要深入青年生活、深入青年現實、深入了解青年需求,運用互聯網的規(guī)律,搭建符合青年思想特征的教育體系,聯合有能力的大學和創(chuàng)新能力強的企業(yè),打造優(yōu)質精品、寓教于樂的網絡實品。雖然互聯網教育平臺層出不窮,但是建設具有協(xié)同性、一體化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五、結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互聯網產業(yè)快速發(fā)展,互聯網成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青年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自覺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要堅持艱苦奮斗,不貪圖安逸,不懼怕困難,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勞和汗水開辟人生和事業(yè)前程?!?/p>
網絡世界越來越成為億萬網民的精神家園。青年一代需要在互聯網時代認清時代主題,掌握時代的脈搏,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任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傳播社會正能量,用青年的力量去感染社會,使人們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NNIC:2015年第37次)中國互 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432667.html.2016-01-2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4/28/content_2854088.htm.2015-04-28.
[3](美)凱文·凱利.失控:機器、社會與經濟的新生物學[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4]紀 世.未來震撼[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
[5]章毛平.試論網絡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響及對策[J].改革與策略,2007(5):146-147.
[6]閻明宇.網絡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消極影響及對策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04(5):150-152.
[7]李衛(wèi)平.網絡文化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響及對策[J].學術交流,2013(2):26-29.
[8]楊金焱,費世淼.網絡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挑戰(zhàn)[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5):67-68.
[9]胡 光.互聯網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響及相應對策[D].長春:吉林大學,2007.
[10]葉素云.網絡文化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負面影響及應對策略[J].麗水學院學報,2012(4):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