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花都區(qū)新華街第一小學 伍佩瓊
對學校團隊建設的思考
文/廣州市花都區(qū)新華街第一小學 伍佩瓊
促進學校健康、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不斷形成自身的辦學特色,努力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辦學品位,那么重視學校團隊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作為學校管理者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學校管理在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層級管理機制,以保證學校的各項決策能落到實處。那么學校領導作為團隊的核心,在團隊建設中首先要抓好領導隊伍的建設,一個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以身作則的領導團隊必定會定帶出一支有強大戰(zhàn)斗力的教師隊伍。
1.校長用人格魅力感召團隊。校長是領導者,他的管理能力直接決定了整個團隊的凝聚力,校長更是學校的靈魂,而校長的人格魅力是學校發(fā)展的關鍵,在學校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校長不但要有涵養(yǎng)、有氣質、有思想、有能力,在工作中能身先士卒,敢為人先,還有博大的胸懷去包容一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不僅要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接納別人的建議,還要尊重和善待每一位教職工,把大家緊緊地團結在一起。一個有人格魅力的校長必定會打造出一間充滿活力充滿魅力的學校,
2.建立一支既分工合作又齊抓共管的領導團隊。學校要得到學??沙掷m(xù)發(fā)展,就要建立既分工合作又齊抓共管一支領導隊伍,營造民主和諧,團結向上的領導團隊。
每一個領導都能在決策中講民主,共處中講和諧。在工作中分工又互助,競爭又合作。以校長為中心,做校長的得力助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在各自的管理崗位中發(fā)揮最大潛能,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體現自身的價值。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所學校能不能為無產階級培養(yǎng)合格人才,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學校所有工作都要依靠教師隊伍去貫徹實施。為此,堅持以人為本,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抓好師資隊伍建設,成為當前學校管理的首要思考的問題。教師素質的提高,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工作,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業(yè)務水平,還要有較強的思想素養(yǎng),這是一個合格教師必備的兩手。每一個教師都應把提高思想素養(yǎng)放在重要位置,從樹形象、鑄師魂、做表率出發(fā),要求自己事事處處做好學生的表率,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塑造人,以淵博的知識培養(yǎng)人,以科學的方法引導人,以高雅的氣質影響人。
1.情感交流
關心教師工作和生活是教師團隊建設的基礎,做到感情留人、事業(yè)留人。也就是說,學校管理者能夠在情感上多與老師溝通交流,從生活上工作上用心關心他們,善于聆聽他們的心聲,不僅僅是制度管人,更要以情管人,只有化理入情,真正動之以情,使人心悅誠服,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2.工會活動
學校,應充分發(fā)揮工會組織作用,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豐富教師業(yè)余生活,增強教師間的認識及團隊協作意識,舒緩工作上的壓力, 創(chuàng)設文明、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高度關注教師身心健康,倡導陽光生活理念,緩解教師工作壓力,促進教師身心健康。通過活動,使教師能經常保持一種平和的情緒、樂觀的心態(tài)、穩(wěn)定的心理,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況和面對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使學校的凝聚力更強,教師的歸屬感更高。
3.拓展活動
為了加強教師間的溝通與交流,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協作能力,學??梢远嘟M織教師參加適合學校團隊建設的拓展活動,通常拓展的項目,都需要每位成員團結協作,都以實現同一個目標為前提,充分體現了挑戰(zhàn)自我、熔煉團隊的精神。拓展訓練全程活動中,所有的教師嚴守紀律,服從命令,提高境界,凈化心靈。拓展訓練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訓練,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理念的傳承;是一種思維、一種考驗、一種氣概的體現。拓展訓練可以不斷增進了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理解和信任,增強了教師的歸屬感,樹立了在工作中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團隊精神和整體意識,為學校的發(fā)展營造了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
4.專業(yè)培訓
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加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培訓,是積極推進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科學和諧發(fā)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師加快專業(yè)發(fā)展、實現自身價值的內在需求和迫切愿望。學校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平臺,大力開展教師業(yè)務知識培訓和各類技能比賽,不斷提高教師適應新課改的能力與水平。采用 “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拓寬培訓渠道,學習先進地區(qū)、全國名校的辦學經驗,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是提升學校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