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摘要:小學是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基礎階段,但是目前的語文教學中缺乏生動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結果,只有對語文學習有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參與意識,把學習當作一件快事,樂此不疲,學習效果自然就好。本文將對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興趣;能力
近年來,不管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著厭學、逃學現(xiàn)象。他們不喜歡讀書,其實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對學習產生良好的興趣,同時對于習慣培養(yǎng)方面也是欠缺的,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中的關鍵,我們要注意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這對于以后的進一步發(fā)展也是很有益處的。
一、學習興趣與習慣培養(yǎng)的必要性
小學生正處于重要的學習階段,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好的習慣很重要。剛進入小學,教師會教學生使用一些禮貌用語,這是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的好習慣,好的習慣養(yǎng)成需要較長的時間,只有從小學低年級開始進行培養(yǎng),當他們進入高年級的時候,這個好習慣就會形成了。學習興趣也是這樣,教師應引導學生自覺進行學習,就是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輔導為輔。好的習慣將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和家長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并注意引導孩子養(yǎng)成一些好的習慣。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是小學教育工作的核心,課堂是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場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材,探求新穎的授課方法,創(chuàng)設輕松、快樂、富于啟發(fā)性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運用多種方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例如,根據課文的內容穿插有趣的故事、謎語、游戲等,提高學生對課文的興趣,也可以在講解過程中充分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質疑問題,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活躍課堂氣氛。這種啟迪式的教學方式,既充分活躍課堂氣氛,也引導孩子們積極思考,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興趣歸根結底是一種主觀感受,是一種快樂的主觀情緒。鼓勵和表揚是樹立學生信心,激發(fā)孩子們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一般而言,孩子興趣的持久程度與接收贊賞、鼓勵的次數成正比,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盡量鼓勵表揚那些上課積極表現(xiàn)主動認真的學生,創(chuàng)造愉快輕松地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另外,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對于搞活語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大有裨益。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tài)呈現(xiàn)、信息容量大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是多樣而豐富的。而根據學生對具體形象事物感興趣的心理特點,在課堂上進行多媒體教學。非常有利于他們知識的獲取、存儲與建構。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及教學需要,恰當運用——計算機、實物展臺、液晶顯示儀、網絡技術等創(chuàng)設教學的情境,讓學生走進情境、體驗學習。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課堂的教學是主要的學習途徑。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就是聽講、做練習,學習變得枯燥乏味,容易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為了彌補學習方式的單一性,教師應延伸學習的方式,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這樣,學生在活動中就會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積極性也會大增。更重要的是,學生可在活動中活用課堂所學知識,加深了對課內知識的理解,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活動,提高了學習效率。例如,如果要寫關于春天的作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春游,在實踐中感受自然的美好,有了心靈的感受自然會文筆生花,平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多多開展演講比賽,作文比賽,開辦詩社,文學社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在充實學生的文化活動的同時,也會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還可以組織學生訂閱報刊并開展評論會。語文是一門基于生活體驗的學科,鼓勵和引導學生多多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觀察生活對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很有幫助。
四、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開展師生合作的教學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總是以老師為中心,老師在講臺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與老師溝通交流的時間很有限,學生很多時候都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這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大為不利。很多時候學生對老師的看法有質疑也不敢提出來,對問題有更多的解決方法也不敢公開討論,形成“老師永遠是對的”的錯誤觀點,于是課堂上便只剩下老師的聲音了,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沒有問題可問了。小學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和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很多時候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如果老師能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敢于質疑,對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是有很大幫助的。因此,營造合作氛圍,將課堂設計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合作的活動過程是十分必要的,讓學生主動提出的問題,老師可以把它們再放給更多地學生,讓學生們自由討論,交流解決,老師絕對不能包辦代替。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還要經常與學生進行心理互換,留給學生充裕的自由活動的空間,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內容適時提出相應的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這時學生處在一種寬松自由,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學習,通過對問題的討論、爭辯,使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在集體中得到解決,使本來能解決的問題找到更便捷的方法和圓滿的答案。
總之,課堂上的教學時間應為學生所有,凡是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一定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提問,然后在合作交流中解決,這樣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品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過程存在的問題去組織教學,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的良好習慣,以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改善小學生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需要教師與家長共同努力,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開展師生合作的教學一定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五、結語
小學語文教育作為基礎教育中的基礎,不僅僅關系到文化知識的學習,而且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對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同時,也應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一些好習慣,以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能力,讓我們?yōu)榇硕粩嗯Π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