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偉
摘 要: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由于班主任的性格、喜好和文化背景不同,導致在班級的管理風格上勢必不會相同。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管理方式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的,因此在班級的管理上沒有對錯和好壞之分,只有方法適合和不適合的區(qū)別。該文筆者用自己從事班級管理的實際案例驗證做好班級管理的兩個著眼點,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班主任 班級管理 道德教育 團體意識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c)-0190-02
在班級管理中,由于班主任性格、喜好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班級的管理風格上勢必不會相同。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管理方式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的。因此在班級的管理上沒對錯和好壞之分,只有方法適合和不適合的區(qū)別。
1 要強化道德教育
該學校校訓這樣表述:千學萬學先學如何做人。在筆者看來,班主任千萬別嬌寵讀書好的孩子,真正配得上好學生稱號得必須道德過關。
學生就像一張白紙,所謂學習,就是日日的模仿,模仿離他們最近的人,而這個人就是老師和父母。所以在這方面筆者很注意個人的德行。在筆者的初中時代,記憶中全是品行教育。例如,無論你是在行進中,還是在休息中,也無論你是在什么位置上,只要遇到升旗和降旗時,必須立刻停止一切活動,立正,面朝國旗行注目禮??梢哉f,筆者的初中時代,學習知識是第二位的,每天都在這種德育的氛圍中,基本上是有洗腦的強度。而現在發(fā)現,讀了一輩子書,最終唯一留在血液中的也只有這些讓筆者受益終生。
將這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帶到了筆者的班級管理中來。只要和學生在一起,就很重視這些細節(jié)。例如,每周的升旗儀式。我們可能都注意到了,學生在升旗的過程中,嚴重的有悄悄說話的,不嚴重的低頭的、稍息的、背手的、望天的、揣在兜里的、各種各樣不端的行為隨處可見。針對這個問題,其實從小處看就是行為習慣不好,從大處談,就是根本沒有愛國意識。筆者對學生品行的教育從不搞曖昧,正色批評,言辭激烈。告訴學生作為一個中國人,究竟什么是愛國,你看到自己的國旗升起,如果有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感動,就不會表現得像一個無動于衷的人,還可以隨便地說笑,散漫地行動;就不會明知道是錯,還做出一些有損國家尊嚴的無禮少教的行為。沒有了國家,你也不再擁有國籍和稱作人的資格。
初中學生這個年齡雖然還是少年時期,但血液中是有正義和血性一面的,是有是非對錯之分的,只是筆者認為,有些事是需要嚴肅地告訴他們。為師時,筆者曾經被一句話深深打動,“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在以后的升旗典禮上,筆者肯定是立正手端正地置于身體兩側,莊嚴肅穆地目送國旗冉冉升起。這樣班絕大多數的學生也受到了感染,對于涉及國家和偉人的話題一定是很尊重的。
2 要強化團體意識
班集體就像一個家庭,一個班級如果想有一個積極向上的班風,團結是首當其沖的。各位班主任肯定有感覺,班級不團結的因素是形形色色的。例如:興趣相同的學生由初始階段的好友關系,最終發(fā)展成分裂班級的小團體,每天由于各小團體的斗爭,導致整個班級流言四起,課堂發(fā)個言,對了會遭到反對派的白眼,錯了甚至唏噓聲一片?;蛘咴鐟俚那那淖涕L,最終發(fā)展成多邊形戀,弄的整個班級情書四竄,人心起伏。也或者對班級體的事情漠不關心,一心只讀圣賢書,對老師心不存感恩,視一切同學為對手毫無同窗情誼的學生存在。這一類人,把整個班級師生的家人般的感情摧毀,導致彼此不互相信任關心,每個人都像個過路人。
記得剛做班主任那些年,曾天天睡不著覺,嗓子就像被什么掐住似的。不過一次無心插柳倒讓筆者受益匪淺,學到了不少。記得有一次,幾乎天天處理的小團體斗爭終于在一次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中由于他們的“攘外必先安內”導致崩盤,當時受到的打擊真的很致命。筆者當時真的很沮喪,天天都陷在這種低靡的情緒中,光眼淚都不知道流了多少,因為覺得自己真的很怨,用真心對摯愛的他們,結果這種愛不但沒有回報,居然還是這么個下場,成為班級里可有可無得人。年輕氣盛,筆者一氣之下做了一個決定,不再進班,不再說教,不再管理。過上了科任老師的生活。就像從他們的生活中消失一樣,每天都有學生上來求老師回去,或者求其它班的老師勸說,然而又都無功而返。一個月的時間,筆者想,他們都不知道亂成什么樣子了,可是漸漸發(fā)現,扣分板上過去都寫不下字的空格里,一個字都沒有。他們安靜的就仿佛從筆者的生活中也消失了一樣。有一天,班長找到老師,他遞給老師一個攝像機,哭著說,老師,我們真知道錯了,我們都反省了,絕對不會再有下一次了。然后轉身離開。好奇的打開攝像機,一段錄像開始了,全班同學自發(fā)地開了一個班會,所有的同學都淚流滿面用右手按在自己的心口處,一個一個地對筆者說:老師,我錯了,我們是一家人,不能分開,你說過,不拋棄,不放棄的。那一瞬間,筆者的眼淚突然噴涌而出。
從那以后,便又回到了他們身邊。而他們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瞬間長大了,和睦相處,彼此間冰釋前嫌,那時真覺得我們像個家了。而后來發(fā)生的事更讓人震撼,有一天,要放學時,在筆者前往班級的路上,一個女生急切的跑過來:救命啊,老師,咱班女生要打死我。沒頭沒腦的一句話整的筆者直暈。接著就看見一群女生沖上來拖她,那場面真是一度失控。帶頭打她的女生更夸張,竟然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邊哭邊聲嘶力竭的說:你混蛋,你忘了咱班是怎么又在一起的,忘了咱們是怎么保證的,你想讓咱班再分裂。后來才知道,是一個男生喜歡上她,而她卻告訴這個男生她喜歡對方的好朋友。結果兩個男生反目成仇,就在兩個男生準備決斗時,全班女生拍案而起,一致認為是她要破壞班級的團結,結果男生們安靜等在班級里,看見女生們的舉動,聽見女生們的心里話,他們都沉默了。最終,兩個男生握手言和,并保證絕對不會再在班級里發(fā)生早戀這件事。筆者沒有出手處理,男生女生們都在私底下將事情化解了。大家好像都在為了保護老師而努力著,筆者忽然感覺,在這個班集體里,不再是家長,不再一個人背負所有的榮辱,承擔一個班級的重任已經被他們徹底卸下去了。當然,這只是筆者歪打正著的一次意外收獲,年少輕狂不計后果的做法,絕對不提倡各位擅自離開班級。
通過這件事,這些年筆者時常會想起,究竟如何讓一個班級有凝聚力?首先就是班主任的感情的付出,所謂厚積而薄發(fā),沒有和學生厚重的感情的累積,老師的去留對于學生而言不會有任何的意義。就像我們常說的,當失去時,才發(fā)現,原來最好的一直在身邊;其次,什么是團結?不愿分開的心。只有彼此珍惜才會團結。只有學生珍惜和老師的感情,和同學的感情,才會化解他們心中的介隙,摒棄前嫌,愿意攜手走下去;第三,信任他們會遵守承諾。中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確實是一些還不諳世事的孩子,可是他們也正是有正義感,有血性的時候,就像一把剛剛點燃的火焰。有時候,一萬個人的非議也摧不跨他們的意志,唯獨一個班主任的否認就可以輕易澆滅它。在孩子心里,老師就是黑夜海面上的燈塔,為他們指引方向,老師要助他們心理正義之火燃燒的越來越旺。最后,班主任要學會示弱。既然是家,那么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有時候我們會問自己,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脫離孩子的身份變成大人的。其實是從我們猛然間的回首,發(fā)現父母已經開始健忘,開始生病,出門的時候需要我們陪同,遇到事情的時候需要我們出主意,發(fā)現他們已經不再能為我們遮風擋雨。于是我們開始站出來保護他們就像他們當初保護我們一樣,人類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和繁衍下來的。所以,對待筆者班級這樣的家庭也一樣,我們不可能永遠不生病,什么事情都能解決,心理不會永遠健康到不會沮喪,不會傷心,不會哭。因此,適時地退到學生的身后,讓他們學習保護對自己重要的人和事,當懂得擔當時,就學會了寬容和忍耐,就真的明白:家,即心之所在的真正意義。
作為班主任,每天經歷的險事,每天錐心刺骨的痛,然而又每天收到的感動,每天體會的溫暖,豈是幾句寥寥的語言能道盡的??墒钦沁@種水深火熱的班主任生活,讓我們真正走近了學生的生活,知道了愛為什么可以刻骨銘心,懂得了教育為什么可以強國。想起了《我愛我家》里一句特別感動我的歌詞“為一句無聲的諾言,默默地跟著你這么多年,當你累了倦了或是寂寞難言,總是全心全意地出現在你面前?!边@是筆者作為一個班主任的心聲,守候我們的學生,已經成了習慣,有他們在的地方,就是筆者的心之所在。
參考文獻
[1] 張良才.淺談賞罰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J].教育科學,1998(3):41.
[2] 駱舒洪.中小學班級管理現狀的調查研究[J].教育研究,2001(11):26-29.
[3] 謝維和.論班級活動中的管理主義傾向[J].教育研究,2013(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