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梅
摘 要: 本文以吉林省圖書館的服務工作為例,簡述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倡導閱讀、傳播文化、社會教育、文化休閑的社會作用。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公共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037-01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基礎設施之一,承擔提供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獲取信息、學習休閑、社會教育、獲取幫助等公共文化服務使命,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一、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1.倡導閱讀,提供信息服務
公共圖書館是全民享用文化服務的平臺,是培養(yǎng)公眾閱讀習慣和能力的主力軍。在提供普遍的大眾文化閱讀服務的基礎上,可以深化閱讀服務體系,提供少兒文化閱讀服務、學人文化閱讀服務、工商界人士文化閱讀服務、官員文化閱讀服務、文化工作者閱讀服務等,倡導全民閱讀,提高人口素質。
公共圖書館依托豐富的館藏信息資源和服務優(yōu)勢,通過搜集、整理、開發(fā)、傳遞向社會各界提供項目咨詢、課題檢索、科技查新等信息咨詢服務,最大限度的為社會提供信息支持。
2.文化休閑,促進和諧社會氛圍
公共文化服務的目的是保障和實現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活動中心之一,其休閑娛樂功能日漸豐富和活躍了公眾的文化生活。舒適的人文環(huán)境,設備先進、設施一流的文化活動場所,觀影、展覽、講座等文化活動正能滿足公眾的不同文化需求。
圖書館針對弱勢群體提供的個性化、人性化服務,極好的詮釋了公共圖書館的公平性和公益性特征,切實保障了公眾的文化權益,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
3.弘揚文化,承擔社會教育職能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圖書館是保存和弘揚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陣地。通過收集、保存、整理文獻資源,建立特色數據庫、文獻數字化等工作,進行文化展示、文化教育、文化交流,為公共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教育,圖書館也歷來承擔著教育的功能。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教育不專在學校,學校之外,還有許多機關,第一是圖書館”。在共享工程遠程教育、建立流動閱讀點、兒童啟蒙教育等方面,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始終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二、吉林省圖書館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具體措施
1.依托館藏優(yōu)勢,引領全民閱讀
書房建設,閱讀近在身邊。從2011年7月開始,吉林省圖書館推出了“百姓書房”和“學生書房”建設項目,根據各自不用需求,為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科研院所、部隊、派出所、村鎮(zhèn)、街道、商場、賓館、學校等地配備圖書、報紙、期刊,并定期更換,讓公眾能隨時感受到近在身邊的閱讀。
圖書數字化,閱讀觸手可及。2011年9月14日,吉林省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正式啟動,面向公眾提供數字化閱讀服務。2012年11月28日,吉林省數字閱讀聯(lián)盟平臺啟動,實現統(tǒng)一認證、統(tǒng)一檢索、文獻傳遞、在線學習、培訓等基本功能。2014年9月23日,啟動“吉林云圖”,省內49家聯(lián)盟成員館的逾十萬注冊讀者均可登錄“吉林云圖”閱讀百萬冊電子書、300多種報紙、近3億篇中外文期刊元數據以及豐富的音視頻資源。
快樂閱讀,從此愛上圖書館?!靶⌒D書管理員”、“青青草”英語繪本沙龍、“在閱讀中遇見美麗的自己”——作家進校園活動活動,能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熱情,愛上圖書館;經典美文朗誦會,可使聽眾在韻味悠長的節(jié)奏中感受閱讀帶來的無限歡樂。
2.開發(fā)特色館藏,傳承文化全民共享
特色數據庫建設。目前吉林省圖書館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已建成20個特色數據庫,包括吉林二人轉數據庫、東北抗聯(lián)數據庫、薩滿文化數據庫、打牲烏拉數據庫等等。以詳盡的文字、圖像,系統(tǒng)展示了吉林省的地域文化、民風民情。此外,松花石、偽滿建筑遺跡、吉劇等數據庫業(yè)已完成即將呈現給廣大讀者。
文獻數字化。吉林省圖書館館藏的大量民國文獻和偽滿文獻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為更好地發(fā)揮其使用價值,偽滿文獻數字化工作已經開展,目前已拍攝30余萬拍。
3.創(chuàng)建品牌活動,打造文化休閑中心
電影放映、音樂會、演奏會、展覽、公益講座等,是圖書館送給廣大人民群眾的免費文化大餐。吉林省圖書館新館投入使用后,為觀眾奉上7場音樂會和1場話劇演出。2016年舉辦各類展覽展示20項,定期舉辦“文化吉林”講壇31期,還與省社科聯(lián)共同舉辦了吉林社科講壇15期,協(xié)同其他單位開展講座6期。
4.加強基層服務,關注弱勢群體
加強基層服務,是圖書館踐行公共文化服務著力發(fā)展的重點。吉林省圖書館一方面立足文化共享工程平臺,向各基層服務網點提供講座資源、致富信息等,舉辦文化共享工程技術骨干培訓班,培養(yǎng)業(yè)務骨干;另一方面,開展“結對子、種文化”活動,與縣級圖書館結成幫扶對象,送圖書,建學生書房,邀請學者到當地做講座,一對一為縣級圖書館培訓業(yè)務骨干。
吉林省圖書館非常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成長。請高校志愿者為農民工子女輔導功課,建立農民工子弟校學生書房,邀請兒童作家為農民工子女授課,連續(xù)舉辦六屆農民工子女書畫精品展,提升了農民工子女的自信心和使命感。此外,吉林省殘疾人書畫攝影藝術展的展出,觀者在贊嘆其才藝精湛的同時,更加深了對殘疾人士的社會認同。
三、努力的方向
1.合理結構布局
基層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就吉林省公共圖書館第五次評估的情況而言,公共圖書館發(fā)展不平衡的現象較為嚴重。因此,吉林省圖書館在鞏固現有幫扶工作的基礎上,應加大投入力度,以點帶面,讓幫扶成效逐步擴散。
在網點布局方面,省內各圖書流通站和書房,要充分發(fā)揮社會教育的功能,不能成為死棋,完善網點之間的聯(lián)動和互動,優(yōu)化圖書館結構。
2.精深服務對象
從服務對象的年齡層次而言,成人服務重于少兒服務,少兒服務重于低幼服務。吉林省圖書館少兒館將低幼兒和少兒的繪本閱讀分區(qū)管理,年齡分層服務正在加強,少兒館發(fā)展中的結構問題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
從文獻的服務結構而言,缺少針對性和專業(yè)性的文獻分區(qū)服務。目前,大多數圖書館仍是按照傳統(tǒng)的中圖分類法進行圖書上架整理的大眾性圖書館,絕少設立某一涵蓋書、刊、視頻等資源于一體的研究型閱覽結構,這是對圖書館服務和讀者使用的雙重考驗。
3.加強協(xié)調合作
吉林省圖書館與黨政機關、高校、新聞媒體等多家機構協(xié)調合作,開展講座、展覽、音樂會等多項文化活動,共同保障公民的文化權益。并為多家單位提供資源和場地,協(xié)助提升全省的文化軟實力。今后,應繼續(xù)與其他文化機構合作,不斷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提升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柯平、尹靜.省級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功能定位[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8年4期
[2]鮑盛華、陶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圖書館“再造”—以吉林省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3年3期
[3]周月蓮、魏聞瀟、李波、張海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圖書館創(chuàng)新發(fā)展策略探討[J].圖書工作與研究.2011年5期
[4]王瑞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定位[J].圖書與情報.2009年5期
[5]劉笑梅.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8年6期
[6]王世偉.關于加強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結構與布局的若干思考[J].圖書館.2008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