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榮
摘 要:中國書法藝術中最具表現(xiàn)力、最富藝術性的書體當屬草書藝術。草書是最能夠抒發(fā)書寫者性情的書體之一,卻也可以說是最難的一種書體,歷代書法史上的黃庭堅是草書技藝高超的主要人物。本文主要從三個階段來探究黃庭堅草書的發(fā)展。
關鍵詞:黃庭堅;草書發(fā)展;影響
中圖分類號:J29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9-0049-01
書法藝術是一個不斷繼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過程。黃庭堅的草書也是吸取了前人的書法精華而自成一體。據(jù)史書典籍的記載,黃庭堅師承周越、蘇軾、王安石、蘇舜元、蘇舜欽、顏真卿、楊凝式、柳公權、李邕、徐浩、高閑、張旭、懷素、王羲之等大家的書藝,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自成一家。黃庭堅草書的學習,開始完全自學且不師與古人,以至于形成“方事急時,便以意成,久之,或不自識也”。
一、黃庭堅草書藝術發(fā)展期
(一)嘉佑六年(1061年)至元豐三年(1080年)
黃庭堅師從周越學書二十年,但沒有悟出古人用筆之妙,俗氣不脫。他在元祐三年,書《鐘離跋尾》中云:“少時喜作草書,初不師承古人,但管中窺豹,稍稍推類為之,方事急時,便以意成,久之,或不自識也?!彼試@:“蓋用筆不知禽縱,故字中無筆”。(《黃山谷題跋》)這一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花氣詩帖》,筆法矯健渾脫,剛柔相濟;結構嚴謹,長畫不多,短字不少;行氣揖讓穿插,頗具韻味,整體章法疏密有致,精致優(yōu)美,著墨不多,卻耐人品味。趙孟頫評云:“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又曰:“黃書如高人勝士,望之令人敬嘆。”
(二)元豐四年(1081年)至元祐八年(1093年)
黃庭堅在看自己的舊書詩卷時,認為其作品“筆意癡鈍用筆多不到,亦自喜中年來書學稍進爾?!币驗樗讯谩坝霉P不知禽縱,故字中無筆耳。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秉S庭堅今日的醒悟主要得力于蘇軾與錢穆父的指點,他在后來的探索中,看到長年蕩槳、群丁撥棹之舉時,因而領悟到草書的疾舒險夷之道和習熟自然之理,才真正體會到“草書妙處,須學者自得,學久乃當知之”。此時黃庭堅的《李白憶舊游詩》已成為佳作。筆力雄渾剛勁,筆勢飄逸縱橫。圓轉(zhuǎn)處瘦硬婉通,似萬歲枯藤,盤旋飛舞,滿紙龍蛇,得篆籀筆意。通篇氣勢暢達,神情瀟灑,超軼絕塵。觀此作似一筆到底,實則單字分立,點畫處分立居多。這些筆斷意連的點畫被重新組合,精心安排,形成一個個節(jié)奏段,使并不相連的字緊緊地銜接起來。字間的錯位銜接,使每行中心線成為一條大幅度擺動的弧線,而參差不齊的點線又使行的外輪廓線變得大角度方折,從而產(chǎn)生一種強烈、明快的節(jié)奏和一瀉千里、氣勢宏大的旋律。
(三)紹圣元年(1094年)至崇寧四年(1105年)
這一階段,黃庭堅草書已完全成熟。之所以后來對草書恢復自信心,是因為見到懷素《自敘帖》的真跡后,從而對自己的書法產(chǎn)生自負的情緒。于是,就借出“摹臨累日,幾廢寢食。自此頓悟草法,下筆飛動,與元祐以前所書大異,始信穆父之言不誣”。(曾敏行《獨醒雜志》)此時他所作的狂草長卷《諸上座帖》是其草書精品之一,婉遒超然之氣質(zhì)與風格令人心神馳往。梁清標謂:“涪翁此卷摹懷素書,昔嘗觀于退谷翁齋中,見其紙墨完好,神氣奕奕?!逼浣Y字雄放,與其他作品相比較,稍斂其輻射外縱。筆勢飄逸,存“抖擻”特色。墨色枯潤相間,勢如破竹。
二、黃庭堅草書對后世的影響
黃庭堅草書是中國藝術史上一座劃時代的豐碑,是繼張旭、懷素后的又一座高峰,深刻的影響著元、明、清乃至近代一批著名書法家對草書的繼承與發(fā)展。
1.黃庭堅草書藝術在宋代產(chǎn)生的影響。上自皇帝、下至庶民,學習黃書蔚然成風。高宗也甚愛黃字,曾多方搜尋而羅致入宮,甚至有獻山谷書而得恩寵者。由于他生前不吝作書,流傳民間的書跡為數(shù)不少,樓玥曾說:“山谷真跡,中更禁絕,重以兵毀銷爍,而四方得之者甚眾,則知此老所書未易以千億記。”
2.黃庭堅草書藝術對宋以后書家的影響。如元代的胡衹遹,明代的沈周、祝允明、文征明,清代的鄭燮、惲格等,都受到黃庭堅草書的啟發(fā)。黃庭堅對草書藝術的追求,通過幾十年的努力,不斷的探索、回顧、反省,逐漸覺悟精進,直到晚年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3.黃庭堅草書藝術對現(xiàn)當代后學者的啟發(fā)也很大。例如我們在學習草書的過程中,要善于觀察生活,提高悟性,在草書創(chuàng)作上逐步探索,研究黃庭堅純熟的用筆和布局平衡原則,提高自己的技法水平,涉足書外知識的積累,提高自己的美學素養(yǎng),練好內(nèi)力,借鑒和學習黃庭堅的筆法精髓,勤學苦練,用心揣摩,在臨摹和實踐中達到自身對草書的感悟個性形成自己特有的面目,在草書藝術上有所成就。
三、結語
黃庭堅草書在宋代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與他廣泛的涉獵,工詩善文,精通禪說是分不開的。面對一位集詩、書、文為一體的大書法家,我們不得不為他的表現(xiàn)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所折服,也不得不贊同他是宋四家中獨樹一幟的一朵奇葩。書法藝術的發(fā)展,不僅需要繼承的過程還需要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過程,這就需要一代代的書法傳承者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黃庭堅的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是我門今人學習書法藝術的最好榜樣。
參考文獻:
[1]陳志平.黃庭堅書學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8.
[2]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