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容堅
(廣州市花都區(qū)花東中學 510800)
計算題通常被稱為“大題”,其原因是:一般文字敘述量較大,所給的物理情境較復雜,涉及的物理過程、運用的物理規(guī)律較多.近幾年全國高考理綜試題物理部分計算題均為32分(不計選做題部分),在理科綜合中所占分值較大.在高考第二輪復習即將結束之際,本人對我校高三理科班多次物理測試成績作了一個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對計算題的解答能力非常薄弱,學生的得分率非常低.對此,我們全校高三理科畢業(yè)班149人進行統(tǒng)一高考模擬測試,抽樣調查.
1.關于知識的要求
高考中要考查的物理知識在《考試大綱》的“知識內容表”中用數(shù)字Ⅰ、Ⅱ標出,從《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的說明》來分析,物理計算題考查的知識點基本上是Ⅱ類要求,這類知識點不僅要理解其含義,還要能進行敘述和解釋,應能在對該知識較全面和較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在對具體物理問題的分析、綜合、推理、和判斷過程中運用它們.
2.關于能力的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對能力的考查放在重要位置,高考物理主要考查學生的五大能力.計算題全面考查學生的能力,它不僅能很好地考查學生對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能力和根據(jù)已知條件及物理事實對物理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的能力,而且還能更有效地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及應用數(shù)學方法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因此計算題的難度較大,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
從被測試149名學生試卷回收有效試卷138份中隨機選取了50份研究對象,對50份研究對象的答卷進行了分析、統(tǒng)計,將物理計算題設置為:考點、對象、條件、過程和狀態(tài)進行統(tǒng)計分析,學生對高考物理試題的答題在分析階段表現(xiàn)出如下特點:
1.從以上統(tǒng)計來看,學生對考點把握和試題設置對象、條件、過程、與狀態(tài)分析服從正太分布,但是“不能達到”等級要高于“較好等級”,也就是說學生對試題的閱讀分析能力還沒有達到正常水平,有待加強.
2.學生對計算題考查的考點內容掌握程度與試題設置的分數(shù)負相關,與試題的難度系數(shù)正相關,從計算題的考試功能來說,學生對考點的綜合分析理解能力表現(xiàn)薄弱.
3.學生對試題情景中涉及的研究對象的分析與試題中的對象的復雜程度有關,對象越復雜,學生越難把握研究對象.如24題中涉及汽車的運動,基本達到等級以上為70%;而25題涉及的不帶電小球和帶電小球,基本達到等級以上只有56%.
4.學生對試題涉及條件分析與試題設置情景有關,情景復雜,學生對試題條件挖掘的能力低,尤其是對復雜情景中隱含條件的挖掘.如24題中“汽車的運動情況”.學生對試題中物理過程的分析是整個試題分析階段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題目涉及過程越多,越復雜,學生越難準確把握分析.
采取同樣的研究方法,把選取的50份試卷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物理計算題解答的表達形式分析研究.研究標準設置為良好、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對物理計算試題解答的表達形式設置為“文字說明、方程式、演算過程及明確的結果”3個項目,學生對高考物理試題答題的表達形式呈現(xiàn)以下特點:
1.學生在答題中“文字說明、方程式、演算過程及明確的結果”3個項目的優(yōu)秀百分比都與試題設置的分值、難度正相關.從“文字說明”到“方程式”再到“演算過程及明確的結果”百分比逐漸遞減,“合格”等次以下明顯高于“合格”等次,說明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較低.
2.學生在答題中不合格百分比隨試題分值、難度的上升而呈現(xiàn)明顯的上升趨勢,學生在答題卡上更多表現(xiàn)為空白,放棄物理試題的作答機會,而去選擇生物試題或者化學試題作答.
1.注重計算題考查的核心知識點,突出對主干知識的復習
高考中物理計算題注重對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和物理核心思維方法的考查,在內容上也是精選考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所以,要依據(jù)《考試說明》將高考要求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進行梳理歸類,明確哪些是學生應知應會的、哪些是拓展拔高的等等,加強對“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并在復習梳理的過程中注意核心知識點的強化及綜合運用.
2.強化學生讀題審題能力,提升學生對物理試題中涉及的對象、條件、過程和狀態(tài)的分析力
現(xiàn)在的物理試題中介紹性、描述性的語句相當多,題目的信息量很大,解題時應具備敏銳的眼光和靈活的思維,善于從復雜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準確理解題意.試題涉及的研究對象往往多而隨情景變化,所以要同時對研究對象各個時刻所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特征分析,尤其是臨界狀態(tài)的分析,往往是隱含條件所在處.
3.形成規(guī)范的答題表現(xiàn)形式
物理試卷上對計算題的解答有明確的要求:“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評分標準中也有這樣的說明:只有最后答案而無演算過程的,不給分;解答中單純列出與解答無關的文字公式,或雖列出公式,但文字符號與題目所給定的不同,不給分.因此,要認真地推敲解題方法的評分標準,從而建立起自己解題的規(guī)范化程序,強化物理表達能力.
4.關注情景、條件變化,增強分析、判斷、討論意識和能力
對問題進行分析、 討論、 判斷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 在以能力立意為主的高考試題中, 這是一種能充分體現(xiàn)這一命題立意的題型, 也是區(qū)分優(yōu)生的重要手段, 而且很好地體現(xiàn)試題的選拔功能.這種題型對考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維嚴密性要求較高, 因為任何物理問題都是由物理情境和條件組成的,物理情境和條件發(fā)生變化, 必然會使物理現(xiàn)象和相應結果發(fā)生變化.對在什么條件下遵循什么樣的物理規(guī)律,在什么情境下發(fā)生什么樣的物理現(xiàn)象,必須全面考慮.另外經(jīng)數(shù)學處理后得到的結果,在物理上是否合理、是否合乎實際以及所得結果的物理意義如何,都需要進行討論和判斷, 這既是一種能力, 也是一種科學態(tài)度.
[1]天利文化教育科技集團. 天利38套·物理[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