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慧 艾維依
新媒體時代下新疆形象的建構和傳播
□陳明慧 艾維依
新疆形象是國家形象的一部分,在新媒體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不僅要堅持利用報紙、電視這些傳統(tǒng)媒體,還要充分發(fā)揮網絡媒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受眾群體龐大的特點來建構和傳播新疆的形象。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新疆形象建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構和傳播新疆形象的路徑。
網絡媒體;新疆形象;建構;傳播隨著“一帶一路”的實施,新疆的發(fā)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新疆形象顯得越來越重要。由于“7·5”事件在國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嚴重抹黑了新疆的形象,因此,我們亟需對新疆形象進行建構和傳播。我們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傳統(tǒng)媒體的潛能,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特點,構建和傳播新疆形象,讓更多的人了解真實的新疆,
把新疆的熱情傳遞出去。
自古以來,新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史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是國家能源資源戰(zhàn)略基地,新疆的發(fā)展對全國來說有重要意義。新疆所處的特殊的地理位置,給新疆的信息傳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新疆本土媒體的報道范圍很難輻射到內地去,國內其他地區(qū)媒體的新聞報道對新疆產生的影響不大。長久以來,新疆的對外交流較少,這就造成了內地受眾對新疆了解不夠,甚至造成誤解。自“7·5”事件發(fā)生以后,受眾對新疆的認識都集中在暴亂和沖突之上,過于放大“新疆問題”,傳播的都是新疆的負面形象。此外,西方媒體或組織利用“新疆問題”制造話題,扭曲對新疆的報道,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新疆形象的對外構建和傳播不僅對新疆的經濟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國家的安全穩(wěn)定、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新疆形象被扭曲,與新疆自身的地理位置有著很大的關系,這導致新疆與外界的交流不頻繁,使受眾難以對新疆有一個完整的了解。所以,構建和傳播新疆形象是勢在必行的事情,這對新疆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2009年“7·5”事件以后,在廣大受眾看來,新疆一直處于動亂不安的狀態(tài),而作為新疆形象對外傳播窗口,媒體發(fā)揮的作用顯然不夠,并沒有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受眾對新疆的刻板成見。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在新疆形象的建構和傳播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系問題。
其一,對新疆形象的傳播力度不夠,傳播的渠道較少。對于新疆形象的構建與傳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要做好長久的打算。疆內的媒體對于新疆形象的建構與傳播并沒有展現(xiàn)出強大的優(yōu)勢,疆內媒體的受眾更多只是在疆內生活的人,并沒有與疆外的媒體進行合作,從而加強對新疆形象傳播的力度。疆外的媒體對于新疆的報道更是少之又少,除了新華社、人民網等大型媒體有對新疆的報道,其他的媒體很少對新疆進行報道,像“今日頭條”“網易新聞”這些用戶比較多的手機新聞客戶端,只有在新疆有重大事件發(fā)生時才會傳播新疆的信息。這樣一來,受眾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新疆的“刻板成見”不會減弱或者消除,而會一直存在,這對新疆形象的建構與傳播是非常不利的。美國記者沃爾特·李普曼提出“刻板成見”的概念,他認為,很多人都是憑借自己的固有印象來評價一個事物。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受眾沒有來過新疆,他們傾向于用已有的固定觀念來認識新疆,因此,要想成功地建構和傳播新疆形象,就必須讓他們更多地了解新疆。
其二,對新疆形象的傳播內容單一,缺乏深度報道。目前,疆內的媒體對于新疆形象的傳播都比較單一、內容枯燥,缺乏實質性的內容。例如,天山網對新疆的報道內容很空泛,都是對新疆安全進行報道,內容單一,并不能完全呈現(xiàn)出新疆的概況。而對于新疆各方面的發(fā)展,如科學技術的進步、現(xiàn)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旅游資源的介紹等有價值的新聞報道卻很少。要想構建和傳播好新疆形象,必須解決當前存在的諸多問題。新疆形象的構建與傳播,本來就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這其中有一些因地理環(huán)境造成的無法改變的因素,但是我們要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盡最大努力構建和傳播新疆形象。
近幾年,新疆的形象一直是停留在暴恐、沖突、經濟發(fā)展落后的層面上,這種刻板印象的形成與受眾的認知有限性有一定的關系,但是更多的是傳播新疆信息的力度不夠,所以加強對新疆形象的對外建構和傳播是當務之急。
(一)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聯(lián)合,實現(xiàn)多種渠道的建構
對于新疆形象的構建與傳播,我們不能只是依靠傳統(tǒng)的報紙、電視,只報道有價值的新聞,現(xiàn)在網絡發(fā)展迅速,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對新疆形象進行建構和傳播。在盧因的“把關人”理論里明確指出傳播者的重要性,重點闡明了傳播者對傳播內容、信息流量和信息流向以及受眾的反饋起著控制作用。所以在新疆形象的建構和傳播中,必須要多種傳播渠道相結合,不能只是采用單一的傳播模式?,F(xiàn)在的網絡越來越發(fā)達,我國的網民人數(shù)越來越龐大,而新疆地區(qū)的網絡覆蓋率也在逐年提高,截至2015年12月,新疆有1262萬網民,普及率為54.9%,位列西北地區(qū)之首,全國各省區(qū)市排名第九。從這些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我國互聯(lián)網的網民基數(shù)大,而新疆的網民數(shù)量也很龐大,受眾越來越習慣用網絡與外界取得聯(lián)系。因此,除了在報紙、電視上來構建和傳播新疆形象以外,我們還必須要加強對互聯(lián)網的利用,可以建立專門的新疆信息傳播的網站,加大對新疆形象的建構和傳播。
(二)豐富媒體建構新疆形象的話題
1972年,M.E.麥庫姆斯和D.L.肖提出大眾傳媒的“設置議題”理論。該理論認為,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傳播媒體可以通過強調信息的不同程度,對人們判斷身邊的事物產生影響。也就是說,大眾傳播著重強調某些問題,給公眾的議事日程提供參考意見,那么媒體對公眾輿論就會產生影響。雖然大眾傳播媒介對人們怎樣進行思考不起作用,但是它可以為人們提供一些意見,強調最重要的問題。因此,當大眾傳播媒介在對某個問題進行報道時,這些問題或事件就會特別引起受眾的注意。我們在對新疆形象建構和傳播時,媒體可以著重強調新疆好的方面,例如經濟不斷發(fā)展、民族團結、地域文化、風土人情等方面,從而淡化受眾對新疆的刻板印象。媒體在對新疆形象進行建構與傳播時,不僅要在橫向上豐富報道的議題,在縱向上也要加強對新疆形象的建構和傳播。
(三)通過學生“走出去,引進來”傳播新疆形象
文化傳播對人們認識事物產生的影響是無形的,但是在生活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謂“走出去”,就是讓疆內的同學在去內地求學的過程中,無形中傳播新疆的形象。最好的交流方式莫過于人際交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交流,能夠傳遞關于新疆各方面的信息,從而建構和傳播新疆的形象。這種方式能最快地讓接受者從傳播者傳達的信息中對新疆有大體的了解,進而消除對新疆的成見。而“引進來”就是讓更多的內地學生來到新疆求學,只有走進新疆,才能更好地了解新疆。他們通過在新疆的學習和生活,能夠真正認識和切身體會新疆的社會治安、風土人情,從而消除對新疆的偏見。而他們把自己在新疆的所見所聞告訴家人、朋友,把新疆的信息傳遞出去,這在一定程度能夠促進新疆形象的構建與傳播。
在新媒體時代,對于新疆形象的構建與傳播來說,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機遇。對于新疆形象的建構,必須要有更多的人來參與,這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與廣大的群眾相聯(lián)系。塑造新疆良好的對外形象,對于新疆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F(xiàn)在的網絡媒體如此發(fā)達,信息傳播速度飛快,如果能夠把新疆形象的構建與傳播與網絡媒體完美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好網絡媒體來傳播新疆的經濟發(fā)展、風土人情、旅游文化,這對整個新疆形象的建設和新疆的長遠發(fā)展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1.盛冠楠.“十三冬”新媒體報道對新疆形象的建構與傳播——以天山網為例[J].視聽,2016(8).
2.焦若薇,賀翔宇.新疆形象建構分析——基于“天山網”數(shù)據(jù)[J].新疆財經,2015(5).
(陳明慧: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2016級碩士生;艾維依:新疆職業(yè)大學)
本文為新疆自治區(qū)“新疆農村宣傳思想文化覆蓋面與影響力研究”(編號:2015BXW091)、新疆財經大學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互聯(lián)網思維下的文化產業(yè)研究”(編號:2016XTD0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