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健
(江蘇省啟東市惠萍初級中學,江蘇 啟東 226255)
初中化學應用教學中化學用語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施海健
(江蘇省啟東市惠萍初級中學,江蘇 啟東 226255)
化學用語在初中階段對化學進行教學期間是重難點之一,初中學生若能很好地把握化學用語的內在關聯(lián)就能對化學學習的方式與規(guī)律進行有效地歸納與總結.本文就對化學用語在使用期間的不足進行了闡述,同時也予以了一定的解決對策.
化學用語;初中化學;應用教學
化學用語在初中化學所有知識內是一個關鍵的部分,還是學生在對化學進行學習時無可或缺的輔助工具.化學用語包含了化學元素符號、原子、分子、離子構造模型圖及化學方程式等.這樣的化學用語本身具備簡單直接、概括度高等特征,能夠促使學生自身的思考及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是學生對化學進行學習的一個分界點.因此,化學教師在初中學生還未了解化學以前就應認真對化學用語進行教學加以準備,使學生正確了解理論,熟悉化學用語.
1.同教材不契合,內容多卻不深入
在初中的化學教科書內第一及第二章內都沒有涉及到化學用語,不過,在平時對化學進行教學時,教師通常都會使學生先了解化學用語,在這一個階段內,如果教授太多的知識通常無法促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比如在對《我們周圍的空氣》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教授時,教師會涉及到制取氧氣這一內容,通常情況下,教師會直接將水、氧氣等物質的化學式H2O、O2告訴學生,且還會發(fā)表“在化學上都是使用化學元素符號代表物質的構成,如此在書寫時就比使用文字更為簡便,較為普遍的化學元素符號詳情可以參看課件”這樣的觀點,接著,教師就會借助多媒體表示出20個化學元素符號,并規(guī)定學生要進行背誦.學生面對著這些復雜的符號,就會失去對化學的興趣.教師這一教學方式在某種程度上違反了學生認知程度增加的規(guī)律,初中學生剛開始了解化學,并漸漸形成了興趣,然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同教材內容不契合,沒有遵照循序漸進這一教學標準,而只是讓學生機械地記憶知識,沒有講求學習規(guī)律,這就會給之后進行的教學造成影響.
2.忽視化學用語的內在關聯(lián),缺乏歸總整理,無法形成規(guī)律型知識
就拿“化合價”來舉例,教師在進行教授期間,會依據教材中的知識點來開展:“H的化合價是+1價,K的化合價是+1價.”還告訴了學生:“化學價這一版塊的知識點極為關鍵,是今后對化學方程式進行學習的前提.一定要將教材內常用元素的化合價熟練背誦.”這就可以看出,教師在對教學加以設計期間沒有全方位顧慮到化學用語的內在關聯(lián),沒有講解怎樣明確化合價,如可以借助原子構造模型圖,就得失電子這一方面來教授化合價,使用背記型、任務型這些方法來進行教授學生較難接受并把握,無法獲得舉一反三的成效,就算記下來也會快速忘記.
3.“讀寫練記”這一教學方式過多使用
化學用語內同化學方程式有關的知識點是化學的必要前提,這些內容決定了學生是否可以更好地對化學進行學習.比如,教師在教授怎樣才能準確地寫出化學方程式期間,會講解寫出方程式的過程:準確寫出生成同反應物質間的化學式;遵照質量守恒這一原則;表明會發(fā)生反應的物質及條件等.接著會展示出所有用于表達化學反應的表達式,規(guī)定學生背出所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出:要想更好地對化學方程式進行學習,就一定要時刻進行讀寫練記,如此才可以更好地熟記相關知識.就合理教學的視角而言,教師過分強調會使學生認為化學太過單調乏味,這同新課標的規(guī)定不相符,同時也違反了新編教材的體驗初衷,無法促進學生的成長.
1.科學分配,循序漸進
在對初中階段的化學進行教學期間,對教材內有關化學元素符號的知識點,教師應依據章節(jié)編排來進行教授,依據新課標的規(guī)定將化學元素符號加以統(tǒng)一分配,把化學用語內的重難點分層次教授,取整為零,每天背記,不要像上述例子那樣在前階段的教學內就要讓學生熟記全部化學元素符號.
2.緊抓根本,掌握關聯(lián)
教師在對化合價開展教授期間,可將化合物質的構成這一過程當作前提,緊抓化合價的根本“元素內原子互相化合的總量決定了化合價”,如SO2內,S是+4價,O是-2價,接著指導學生開展思考,SO2內為何S是+4價,O是-2價,同時制作出S與O的原子構造模型圖,指導學生考慮化合價同最外層電子數間的關聯(lián),學生就會了解化合期間,化合價是被最外層電子數進行決定的,再展示其 他化學元素Na、Fe、Cu等的化合物質,使學生自行算出這些化學元素的化合價.在教學時教師應分配相關的課堂練習來輔助學生理解、把握,緊抓根本并掌握關聯(lián)以后,對教材內原子團及普遍元素的化合價,教師可同學生一起匯編為順口溜,方便學生進行背記,同時增強其對化學進行學習的興趣.
3.實踐性記憶強過“讀寫練記”
對關鍵的化學方程式,教師可帶領學生進到實驗室內,自行動手操作獲得的化學方程式能夠把握得更牢固.如在氧氣內燃燒鎂,就可讓學生自行實驗,選取所需的實驗設施,科學設計實驗過程.學生為了讓實驗成功,一定會選取鎂,并搜集氧氣,這時,學生分為小組,一些學生制作并搜集氧氣以用于實驗內.在進行實驗時,學生增強了生成及反應物質、條件,更好地把握了鎂燃燒及搜集氧氣的化學方程式,且借助實驗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思考能力,擴散其思維,培養(yǎng)其協(xié)作意識.可以說實驗性教學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總之,化學用語在初中階段的化學中是無可或缺的,教師務必要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改進教學方式,促使其形成對化學進行學習的興趣,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效.
[1]孟祥海.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07):125.
[2]李素軍.淺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相應對策[J].學周刊,2016,(26):173-174.
G632
A
1008-0333(2017)23-0090-02
2017-07-01
施海健(1978.12-),女,江蘇啟東,大學本科,中學一級,從事化學研究.
[責任編輯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