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美術中學 黃 芳
美術類高中 “情畫”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
文/廣州市美術中學 黃 芳
廣州市美術中學以 “特色辦學、弘揚個性、和諧發(fā)展”為辦學理念,旨在培養(yǎng)學生全面?zhèn)€性地發(fā)展。為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不斷探究美術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根據美術類學生的特點,尋找美術和語文的融合點,探索美的元素如何滲透語文課堂,實現藝術美和人文美的相互交匯,文化雅與專業(yè)精的相得益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美術專長。通過多年的實踐,逐步形成了美術類特色學校 “情畫”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藝術化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尋找知識與美術的最佳結合點,實現文化和專業(yè)的雙贏,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 “情畫”語文學習課堂。例如,結合學生美術特長,以繪畫活動為載體,在詩歌鑒賞、古詩文閱讀和寫作等教學模塊中,滲透美術元素,讓學生在學習和創(chuàng)造中感受各種 “美”,創(chuàng)設出具有美術特色的 “情畫”語文課堂,實現課堂的藝術化。
1.詩中有畫,詩情畫意
詩歌大多具有 “詩中有畫”的特點,教師可在課前和課后布置作業(yè),利用學生專業(yè)特長將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直觀地表達出來,用繪畫表現形式的形象性來表達文章文質兼美的含蓄抽象性。如在進行古詩詞學習過程中,筆者經常性地開展“詩詞配畫” “我眼中的……”等活動,讓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理解詩歌的意象意境和主人公的情感,然后再去創(chuàng)造有自己獨特見解、有生命力的作品。通過詩歌教學的 “詩配畫” “畫配詩”環(huán)節(jié),將語文學習和專業(yè)特長結合起來,減少了課堂的沉悶,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2.為文配畫,圖文并茂
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可讓學生為有故事情節(jié)的課文配畫,也可以根據課文創(chuàng)設的意境和塑造的人物進行繪畫,做到 “文中有畫,畫里有文”。在教學中嘗試將繪畫技巧運用于對課文的理解之中,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理解,用直觀形象的圖畫表現出對深刻抽象的文章的感知,促進對文章的深刻理解,但在不同的階段,采用的教學應該有所不同。將繪畫和文言文學習結合起來,針對學生畏懼和厭煩文言文的心理,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挖掘文言文中的繪畫要素,激發(fā)學生在學習和繪畫過程中的主動性;通過“為文配畫”活動,提高學生的理解鑒賞與想象創(chuàng)作的能力。
3.以畫促寫,書畫有情
美術的原理適合語文學習。著名雕塑大師羅丹曾言: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同理,寫作也要講究多觀察、積累、思考,這樣寫出的文章才能材料充實、內涵豐富。繪畫要先總體布局,再精雕細琢。學生寫作文也一樣,作文的提綱就是繪畫的框架,搭好框架才能去精雕細琢,考慮細節(jié)。繪畫講究層次搭配,作文也講究層層深入。把兩者具有的共性講透,學生所學的繪畫技能技巧就會遷移到寫作上,對構思文章,布局謀篇有所啟發(fā)。
語文第二課堂的開展,不但能豐富學生生活,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擴大學生視野。第二課堂應結合本校特色,找到激發(fā)學生自信的突破點,以獨特的活動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開展各種活動,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近幾年我校語文科組聯合美術科組舉辦了獨具特色的 “美術節(jié)”活動。 “美術節(jié)”為期一個月,語文科的傳統(tǒng)項目主要有詩配畫、人物角色扮演、書法、手抄報比賽等,其中 “書畫名家與師生共賀和諧美中”的即席揮毫活動尤為引人注目。如2014年的 “美術節(jié)”,匯聚了省內書畫名家。他們不僅現場創(chuàng)作,而且共同創(chuàng)作了大型花鳥人物主題畫作。在現場, “廣州市規(guī)范漢字書法比賽”的獲獎學生和名家一起進行書法表演。目睹大師們現場創(chuàng)作后,學生都認識到自己的巨大差異,同時親身體驗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巨大魅力,從內心迸發(fā)出強烈的求知渴望,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習熱情。
“美術節(jié)”為學生搭建了發(fā)現自己和展現自己的平臺,其藝術潛能得以充分發(fā)掘,人文素質得以不斷提升,同時也將語文素養(yǎng)和美術技能緊緊結合在一起來。利用語文第二課堂,發(fā)掘學生的美術潛能,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臺,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注:本文為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一般項目 《美術類特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 (課題編號:2014YQJK015)的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黃日暖
實習編輯 黃博彥